![]()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543]利民Thermalright Spitfire初登場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78167)
|
---|
[543]利民Thermalright Spitfire初登場測試
利民出了一款新的顯卡散熱器
取名為Spitfire,應該可以翻為"超級火力" 體型很大...效能應該也很強是吧.... 就讓543來給他測試看看,Spitfire到底有多少能耐... 外盒包裝依舊如以往 依舊是台灣製造 和12公分風扇相比,就知道其盒子有多大了... 直接取出Spitfire亮相,鰭片之間有海綿墊、保麗龍做為保護 安裝使用時,物必取下 共六根6mm熱導管 接觸面的加工情況 熱導管與底座及鰭片的接合情況 再來看看Spitfire站裡起來的英姿 另一個角度 說明書共有三張,安裝時有需要先看過一次 所有的零配件 再來看看安裝於4850上的情況 |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920 @ 4Ghz MB:DFI LANParty DK X58-T3eH6 RAM:KHX16000D3ULT1K3 DDR1600 CL8 1G*3 VGA:MSI 4850 512M OCSP 700/1200 MHz POWER:SilverStone OP750 散熱風扇:ADDA 2500轉 PWM 小正義火紅裸測平台 測試軟體: CPU-Z FurMark Rivatuner 對照組先上 MSI 4850 512M OCSP 原廠散熱器,風扇全速運作 ![]() 執行FurMark五分鐘,解析度2560*2048 8xAA ![]() 接著MSI 4850 512M OCSP+Spitfire+高爾夫二代 14CM 900RPM 懶得研究如何裝支撐架,所以先用菸盒支撐。 同樣執行FurMark五分鐘,解析度2560*2048 8xAA ![]() 整理過後的溫度差異表 ![]() 結論: 1. 在下當初測過MSI 4850 512M OCSP後,對其散熱器表現已相當滿意 不過上了Spitfire,情況更是優異,燒機溫度差異將近10度。 2. Spitfire在安裝於顯卡時,沒有太多的問題,用於裸測也沒有問題, 不過眼尖的朋友一定看出了,如果要裝於機殼之中,肯定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Spitfire的安裝方向如在下的一樣,安裝機殼肯定會卡到機殼底部, 如果反向安裝,則CPU散熱器絕對不能安裝塔型,連9公分級的塔型應該都不能裝。 3.價位方面,有點高貴。 4.由於散熱鰭片轉90度,所以顯卡上的記憶體、供電模組散熱相對散熱需要注意 5.如果順利安裝於機殼內,應該可以利用機殼測板的排風孔排出熱氣 但先決條件是機殼要夠寬。 |
這種安裝方式不太好吧
電源部分吹不到風 尤其是現在顯示卡那麼耗電.... |
AC 推出三風扇的顯卡散熱器,應該比這個值價比高多(這個價第一張照片中貼的是 2200).
但將熱散在機殼中總.....有點不安全感... 期待能有直接排出機殼外的空冷新版本... |
可能比較適合側板那一部分有開洞的:ase......
|
這麼大咖一個,版子不會壞嗎?
|
這隻拿去當CPU散熱器都行了
|
|
引用:
不知道再裝上TR的VRM散熱器會如何? AMD原廠的VRM都是用熱量非常集中的數位供電 即使是用上AC的3風扇,也只是勉強追上原廠的溫度而已 如果只有提供GPU散熱 ,那改裝只是半調子 |
你指的也是顯示卡電路板支撐的問題嗎?
日本那邊有賣一個道具,作成很像忍者的工具,真的是給電腦用的 就是繩子(材質不確定),繩子的兩端有掛勾,這樣很像機車榜東西用的繩子,怎麼利用就靠大家自行發揮了 引用:
用有煙囪模式的機殼∼∼或許這些改裝的問題就沒有了 最近要來賣掉聯力的機殼,換銀新的玩看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15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