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3D效能新王者MSI 4870X2 2GB對上4850/4870 CorssFire同門大亂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11280)
|
---|
3D效能新王者MSI 4870X2 2GB對上4850/4870 CorssFire同門大亂鬥
ATI在2008年稱得上是相當成功的一年
4800系列在上半年度以55nm新製程,搭配上以220美金中階高效能的4850 高階以330美金,第一款使用GDDR5為搭配的4870,給予對手迎頭痛擊 Nvidia GTX260 500美金/GTX 280 650美金的天價想取代8800/9800GTX的市場 被這次的ATI以更平價更高效能的4850/4870的策略完全擊潰 雖然GTX 260/GTX280在上個月緊急降價來與ATI抗衡,不過已經有些為時已晚 ATI在八月又搶先推出4800系列X2版本的VGA,想一舉拿下單卡3D效能卡王的寶座 此次的主角就是MSI推出的4870X2 2GB GDDR5的版本 高階產品在外盒包裝往往有不小的體積 MSI此系列的代表圖案不是很討喜,希望往後能有更美觀的產品圖案 ![]() 內附的配件 感覺上有些精簡,不過再仔細想想VGA除了附GAME外,也沒有其他比較特殊的配件 與其買VGA附GAME,還不如降低售價讓消費者受益會更實際 ![]() MSI R4870X2-T2D2G-OC本體 比自家4850/4870較長一些,與Nvidia GTX260/280差不多的長度 ![]() ![]() 4870X2需要一個8PIN加一個6PIN的電源供應 個人經驗建議使用550~600W以上的PSU比較安心 ![]() 4870X2背面 類似GTX260/280的塑膠外殼保護設計,4870X2背部使用鐵製外殼 ![]() IO介面 左右各一個DVI裝置,中間為TV/HDTV輸出孔 ![]() ATI特殊的散熱設計 ![]() 為了讓4870X2測試內容更豐富,也加入了4850/4870的比較測試 第二組代表 GIGABYTE HD4870 CorssFire ![]() 第三組代表 GAINWARD HD4870 + MSI 4850 CorssFire ![]() |
更正
第三組代表 GAINWARD HD4850 + MSI 4850 CorssFire 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2 Duo E8300 MB: GIGABYTE P45T EXTREME DRAM: CORSAIR Dominator TWIN3X2048-1800C7DIN VGA: MSI R4870X2-T2D2G-OC HD: Seagate 7200.10 320GB POWER: Corsair HX1000W Modular Power Supply Cooler: Thermaltake BigTyp VP/JETART Nano Diamond/Lubic ![]() VGA時脈皆為預設值 4850 625/900Mhz 4870 750/900Mhz 4870X2 780/900Mhz 3DMARK2003 4850 CorssFire ![]() 4870 CorssFire ![]() 4870X2 ![]() 3DMARK2005 4850 CorssFire ![]() 4870 CorssFire ![]() 4870X2 ![]() 3DMARK2006 4850 CorssFire ![]() 4870 CorssFire ![]() 4870X2 ![]() 3DMARK2003/2006的測試,4870 CF/4870X2的表現都比4850CF好上一些 不過在3DMARK2005測試中,三款的差距不大 在3DMARK裡ATI 4800系列基本上效能都已經是很高的VGA |
推~
風大真是大手筆... :eek: |
感謝風大的好測試
不過後面比較的部分有表格的話會看得比較清楚:ase |
感謝風大分享測試~
卡本身很漂亮,但上面的貼紙...XD |
3DMARK06測試
CPU分數:4870 CorssFire 比4870X2高82分 而總分,4870 CorssFire 分數比4870X2高了537分 |
感謝樓主的辛苦測試
請教樓主 是否在後面還有高解析度的測試 因為4870X2的顯示記憶體高達2G 1024X768的解析度下, 以這三種卡的規格來看 瓶頸應該是在CPU 最後再感謝一次 我也是一直 很苦惱三款卡不知該買哪一款(X48的主機板都準備好了,準備來玩CF :D ) |
引用:
會不會是卡在 PCI-e 2.0 雙向 16 GBps ?? 雙槽理論上就 16*2 = 32 GBps 這樣 雙卡到主機板的流量就比 單卡的流量高了 |
Need For Speed Carbon(極速快感-玩命山道 )
實際遊戲中各時脈頁數參考 設定值: 解析度1600X1200 細節等級:最高 其餘為預設值 4850 CorssFire ![]() 4870 CorssFire ![]() 4870X2 ![]() 遊戲中更能真實反應VGA的效能,Need For Speed Carbon雖然推出有段時間 不過可以跟小弟測試Nvidia 8800系列文章中,做個ATI/NV頁數對比 以4850 CF為基準點,4870 CF領先約一成,4870X2約三成,4870X2新世代卡王拉開大了差距 |
好測試 幫推一把
真是大手筆, 希望還能看見在CPU未超或是在低階CPU(如E5xxx E2xxx)對分數的影響 才過不到一年, 黃金組合Q6600+8800GTS就已經被打趴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8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