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硬碟的內外圈,為何傳輸速度有差?轉速固定,磁區也一樣多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69058)
|
---|
硬碟的內外圈,為何傳輸速度有差?轉速固定,磁區也一樣多啊
硬碟的內外圈雖然圓周長不一樣,
但是每個磁軌上的磁區(sector)卻是一樣多, 硬碟馬達的轉速是固定的, 也就是說不管磁頭在讀哪一圈,每一圈的資料量都是一樣的, 照常理來說應該是『讀取量/單位時間』要一致, 為何會造成傳輸速度的差異? (莫非有搭載什麼技術? 使得內圈不是慢,而是外圈特別快?) 能否提供技術文件的連結以茲證明論點呢? 或是直接將檔案寄給我。 (中文是最好不過了,英文也可以啦,我多花點時間研究。) |
早安~~
樓主可以趁早上去學校操場跑一下 操場的最外圈跟最內圈各跑個5圈 我想應該就有所領悟了 :laugh: 血液循環加速,對頭腦更有幫助喔 :) |
僅僅是因為硬碟的rpm是固定的,
愈外圈lpm將愈大, 倘磁區密度相當下, 愈外圈讀寫效能也愈高。 這個似乎是基礎高中物理...。 |
引用:
*C=2πr *Velocity is defined as the rate of change of position. |
引用:
最外圈與最內圈的磁區數量絕不相等,否則內圈的磁密度將是外圈的兩倍以上 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及增加產品競爭力,一定要盡可能提高每一軌的磁密度,絕不可能放任外圈的磁密度太稀(浪費空間)、或內圈的磁密度太密(超出技術能力) 你試著觀察一下較早期的硬碟連續讀取效能曲線,它就像下樓梯一樣一階一階往下降,每降一階,磁區數也相對減少一點,使內外圈的磁密度維持在當時製造技術的極限附近 |
現在的hd內外圈的磁區早就是不相等的了
所以才會導致同樣轉速下 外圈可讀到的磁區數量比較多阿 |
古老的CHS結構,內外圈是等磁區,傳輸速度會一致
而現今的LBA結構,內外圈是等密度,傳輸速度就差距很大 |
圓周速率不同吧.....
|
引用:
LBA結構是什麼時候的推展的技術? 6年前大學教授用的計算機概論課本(原文),上面還是寫著內外圈是等磁區呢!!! (誤人子弟?) |
引用:
有的原文教科書改版太慢也是會作古的 :laugh: 教科書只是前無古今,但是不一定後無改者. 題外話,"任何硬碟運作後RMP是固定的"已經不成立了 :laugh: WD早已經上市自動變速的了. 教科書也可以改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4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