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Labelflash VS Lightscribe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13133)
|
|---|
Labelflash VS Lightscribe
今天利用版上先進的升級韌體,將公司的NEC-4550A升級成有LF功能的4551,同時使用Nero-6.6.1.4的LF光碟封面設計燒圖片來玩。不過因為沒有LF專用片,所以只好燒在光碟讀寫面。
我家裡已經有一台HP-640i,有LS功能,於是心血來潮,比較一下這兩種燒封面功能的成果。很有趣的是,家裡的電腦升級Nero-6.6.1.4之後,自動出現LS的光碟封面設計。剛好跟公司電腦裡的LF「相互輝映」。看來如果一台主機同時有這兩種燒錄器的話,兩種功能就可以同時出現。 燒LF用的是RiDATA DVD+R 8x,燒LS用的是BENQ CD-R LS專用片。不過因為LF燒在讀寫面上,要照相上網給大家看容易反光,比較困難,不見得是效果較差,請各位注意一下。 因為Nero-6.6.1.4同時可以支援LF與LS,因此我燒的封面是同一張圖,也好加以比較。LF與LS都使用BEST品質,LF花了將近40min,LS則只需22min。這可能跟燒錄程式或燒錄片有關,我先前用CD Labeler程式燒Verbatim CD-R LS片要花27min。 以下是封面原圖。(圖片是抓來的,請各位不要追究....) ![]() 以下是LF的結果,部分圖片拍攝不太成功。呈現的顏色跟反光角度有關。直接拍攝看不到圖形,因此光碟片與相機鏡頭相差某些角度,圖形就不太清楚,請見諒。 ![]() ![]() ![]() 以下是LS的結果,比較容易拍攝,所以看似效果較好,但可以比較看看。 ![]() ![]() ![]() 其實從LS的第三張圖可以看出,LS近看時是會看到顆粒狀的。不過一般目視距離並不明顯。此外,這回LF由於燒在讀寫面,因此保存較困難,容易髒污,沾上灰塵,造成刮痕等等(圖中已有灰塵)。真正的LF專用片就不知道會不會好一點。而LS封面是專用燒錄面,用手指在上面摸都沒有關係,不會留下明顯痕跡。 大家參考看看吧! 這篇文章貼了不少圖片,希望不會讓大家感到困擾。謝謝大家。附帶一題,想跟我要這個封面檔回去自己燒燒看的,直說無妨。 |
嗯 都不錯 :hungry: :laugh:
只是還得買專門的片子 :stupefy: |
LS的片貴死了XD之前買幾片DVD就快一千囉
|
現在已出嘞1.2版的L.S專用片16X三菱的,有空試試效果如何
聽說速度快兩倍嘞!! |
|
應該是本月"電腦王"吧,提到一些資料,可惜該雜誌連結都不出現文章.
LS用CD-R的波長雷射燒,LF用DVD-R的波長雷射燒,所以LF沒辦法支援CD-R,相對清晰度LF>LS (這是我推測的,不正確請指正) LS用CD-R級的染料,LF用DVD-R級的染料,依目前 CD-R級的染料耐光保存性> DVD-R級的染料耐光保存性 "耐光"保存性應是: LS>LF (LF染料夾於兩片塑膠基板間,抗損力較強) 實際情形有待大大們的驗證了 |
引用:
LS所使用的應該算是一種"油墨"吧! 由於它會接觸到空氣,因此建議不要放太久再印(刻). |
我沒有要追究圖片.......share一下就好∼ :hungry: :hungry: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07304 這裡可以share..... :hungry: :hungry: |
她是 Leah Dizon 啦,圖片在無名抓的,搜尋就可以找到。比我可以提供還多喔。
|
引用:
樓上的已經把名字說出來了 自己去找吧 :laugh: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3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