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李安與台灣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83811)
|
---|
李安與台灣
其實看到李安得獎和最近回台灣的一些消息∼內心是有滿多感慨的
不只是驕傲和感動這種情緒 不過∼暫時還整理不出來想法 PJ在紐西蘭已經是偉人等級的人物了 主要是因為他不只讓紐西蘭人感到驕傲 同時也振興了紐西蘭的電影工業 李安之於台灣∼ 是否像是PJ之於紐西蘭呢? |
轉貼-藍祖慰
推廣電影有很多作法,一切就看你有多少資源,有多少心,做多少事。 李安十九日晚上在台北美麗華舉辦了一場《斷背山》派對,親朋好友,電影圈的夥伴, 哦,還有官員都出席了,李安是與老友重逢,當然還有很多人是來湊熱鬧,來沾光。 在天涯海角,在榮耀或隱居的歲月中,李安從來不曾冷落台灣,反而是台灣一直找不到和 李安的對應角度與對話關係。 中影前總經理邱順清在李安於金球獎得獎後說了一句:「李安留在台灣拍戲,不會有今天 成就。」從結果論來看,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從過程論來看,這句話也點出了中影最大的 問題,沒有企圖心,沒有野心,更沒有能力。李安靠中影發跡,也一直有心回報,問題在 於中影掌舵人的規格就是用點小資金拍拍小片,不懂得如何經營手中寶,也不懂得如何經 營電影業務。 李安回台灣之前,有中影員工私下情商,請李安公開聲援,讓中影員工能夠繼續工作,繼 續為台灣電影奮鬥。站在朋友私下立場,這個請託電話合乎人情,但是李安很難開口,接 手中影的新團隊還拍不拍電影?非李安能置喙。新團隊要不要續聘舊員工,李安更無權過 問。然而,講得坦白、現實又難聽點,如果李安過問了中影,他要如何向新團隊打包票說 舊員工個個適任?過去,他們是有苦勞的,國民黨及中影董事會辦好員工退休是必要的, 至於中影要不要重新出發?那真的是重新計議的事的。 有機會做事的人,永遠要提醒自己,是不是即時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而非只做到了自己 必需做的事。做想做的事是夢想家,也是實踐家;做必需做的事,雖然有點像公務員,至 少還做到了,就怕一切都只是虛應故事。 政壇最近在大搬風,許多官員位子坐不到一年,就又要去找新工作了;許多媒體的掌門 人,也因應政壇波動,準備交接,有的人做了二年,有的人做了四年,問題在於從一年到 四年,長長短短的時間,誰實踐了自己的夢想?還是繼續在抱怨生態惡質?扯後腿的人太 多? 今天看到紐約林肯中心推出了一場「梅爾維爾電影特映會」,映演法國名導演梅爾維爾 (Jean-Pierre Melville)在一九五五年的作品(Bob the Gambler / Bob le Flambeur),對象是「年輕影迷會(Young Friends of Film (YFF))」的會員。整整 五十年前的舊片了,票價卻高達二十五美元。這是什麼手法?這是什麼文化? 梅爾維爾是法國警匪及黑色電影的大宗師,也是吳宇森的啟蒙老師之一,吳宇森最近就在 巴黎忙著重拍梅爾維爾的舊作《仁義》。美國人重視電影文化資產,有各種的電影行銷策 略,也有更多的文化傳薪活動,讓年輕影迷認識梅爾維爾只是個活動,卻讓我們看到了主 辦單位的熱情和企圖心。 「年輕影迷會」是林肯中心特別為二十一歲到四十歲的影迷特別舉辦的活動,每年有六次 機會在大銀幕上重新看到一些影史上非看不可的經典舊作(不是在家裡看DVD哦!), 會後還有專家解說,還有小酒會,一些小贈品。 讀到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了徐立功先生在去年底舉辦的《華影一百》影展,票房冷清,最後 結算下來,扣除官方補助後,大約賠了二三十萬,其中,這項影展的部份拷貝來自片商贊 助,有些則是向電影資料館調片,即使贊助片也要負擔運費,電資館的拷貝使用費也不便 宜,但是最大的問題不在經營成本,而是吸引不到年輕影迷來捧場。 「年輕影迷會」在2004年的活動焦點是《壞教欲》和《悄悄告訴她》的西班牙導演阿莫多 瓦的特映會,合作的演員也一併出席。2005年則是介紹了《巴頓將軍》奧斯卡影帝喬治. 史考特的明星兒子 Campbell Scott主演的新片《The Dying Gaul》, 知名女星伊莎貝 拉.羅塞里尼 (Isabella Rossellini)和鮑德溫兄弟(Alec and Stephen Baldwin) 也一併亮相了,當然,史匹柏、彼得傑克森等人的相見會也是絕對少不了的。會員可以觀 星,也可以聽見名導演現身說法。 台灣的電影環境當然不能和紐約比,能和國際巨星會面對話的機會更是不多,不見得要比 照老美的做法,然而,鎖定年輕人,開啟年輕影迷的視野,卻是絕對必要的做法,過去一 個月中,陳可辛、陳凱歌、李安和關錦鵬等導演都有作品推出,而且都來到台灣做宣傳, 但是台灣卻少了一個可以主動串連這些電影人與影迷對話的機制。一場派對接一場派對, 應酬完了,一切就散了。 |
20060120:人生電影學
tonyblue - 說故事的大師 | 2006-01-20 23:59:00 鼓勵此網誌:0 推薦這個部落格: 91 聽李安一席言,比上電影課有用多了。 電影和人生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李安二十日和詹宏志與誠品舉行了一場聊天會,提到他們在1985年的相遇,後來《推手》 的拍攝,踏入歐美社會的關鍵作品《理性與感性》,當然,還有最最熱門的《斷背山》。 第一行的問題是李安丟給現場觀眾的一個問題。 不過,那也是他在紐約大學學電影時,老師曾經問過他的問題。問題雖小,卻銘刻在心, 二十多年都不能忘。 可是,親愛的朋友,你要怎麼回答這麼一個問題。 電影是夢幻。人生是寫實? 電影是逃避。人生是劫難? 答案真的可能千千萬萬種,就人生的境界而言,這個問題可能沒有標準答案。 不過,李安的老師給他的答案很簡單: 一,電影比人生快。 二,電影有特寫(Close Up)。 電影靠著每秒二十四格的視覺殘留錯覺,建構了一個虛擬又真實的人生,但是電影中的春 花秋月,轉眼即逝,腳步匆匆,一切都要緊密連結,迅速更易。人生卻是緩步慢行,尋常 日子等閒過的悠悠歲月。 電影比真實人生快,是高度壓縮,是人工製造的,就意味著其中有技術操作的空間,有視 線焦點的選擇。 其中,特寫就是很重要的視覺心理學。 我們的人生其實理應都是透過雙眼,透過一樣的距離看待萬事萬物,然而對於關心的事物 就會自然特別關注,因而就會放大,就會浮現特寫。同樣去看一齣舞台劇,觀眾可以各憑 所好,還有所在的位置來選擇自己要放大,要特寫的人事,舞台和觀眾的距離都是一樣, 觀眾卻可以從自己的觀點與偏好,各取所需。 但是,電影的觀點,電影的視野,電影的特寫卻是導演的選擇,導演揀好了觀點,安排好 了邏輯順序,排放給觀眾看的。「我們初看到大峽谷的景觀時,一定會『哇!』地叫了起 來。」李安說:「可是導演就要有本事把大峽谷讓人哇叫的震撼氣勢,透過一定的敘事方 式,讓觀眾也有哇叫的感動!」好的電影不是比照人眼用一個全景來交代大峽谷,從遠 景、特寫、人物反應到音樂效果…組合的觀點,景觀符號的剪貼與運用,就會讓你產生哇 叫的驚歎!否則就是毫無情感的遠觀,創作者和觀賞者都無法進入的。 更重要的是,「觀眾看電影是透過銀幕上的人物與影像來看他們自己,悲歡離合都是因為 勾動了觀眾自己的情緒和經驗,所以他們才能認同,才能進入,才能接受,因為他們看到 了自己。」李安笑著說:「常有演員拚死拚活了演了半天,卻得不到我一句好話,其實, 我常想告訴他們,你們一點都不重要,不會真的有人會花錢去看什麼大明星演戲,銀幕上 的人物怎麼看得彼此不是最重要的,遠不如銀幕下在觀看的人重要,因為是他們的共鳴和 解讀,構成了電影最重要的迴響。」 聊天會還有很多主題,都很耐人尋味,今天先介紹到這裡,其他,擇日再說了。 最後有人問了李安一個問題:「影響你最深的經典舊片是什麼?」 李安回答了兩部,一部是柏格曼的《處女之泉》,理由是怎麼有人可以那樣和上帝對話, 沈重的北歐風格,嚴肅又大膽的敘事風格,讓他看到了電影的可能性。 另一部則是李路許的《男歡女愛》。李安還記得那天看完晚場電影,他得趕著搭末班車回 台灣藝專的板橋宿舍,可是電影的情愛浪漫,讓還有慘綠少男情懷的他澎湃激動,他選擇 了走路,讓寒風吹在臉上,讓雨水淋在臉上,走過一個站牌還不夠,再往前走一個站牌 吧…… 電影和人生有什麼不一樣呢?電影可以重映,可以反覆倒帶,人生不能,人生錯過了,沒 有捉住的,或者是曾經捉住的,都只能回味… 看著李安的經驗,我相信很多人都願意多幾個站牌,回味一下曾經刻骨銘心的風雨滋味 吧! |
台灣短期不可能會有第二個李安, 不管是市場
還是觀眾群, 在台灣拍片真的要有這種想法, 題材不夠吸引人, 你這部片就不要只在台灣賣, 因為一定不會賺錢~ :laugh: :laugh: 看這種討論串只有難過, 我又不想回"人家李安 可以,為什麼台灣不行", 又會回到無限迴圈的 討論啦..... :cry: :cry: 結論:李安是奇蹟啊...... |
基本上
李安導演現在的成就 與ROC已經無關了 人家在海外辛苦+孤獨+奮鬥 咱沒給啥實際的支持 當他一有成就 就想拉關係 好想不太好... |
李安已經不是臺灣的產物了
他的成就多是外國人造成的 臺灣算啥 |
真正的神... 是不會被敗壞的國家社會制度給封印的... XD
台灣 又沾光了~ 呵!! |
記者方思危/桃園報導
剛拿下金球獎殊榮的導演李安,回台時間短短四天,21日上午又搭機趕往香港宣傳。李安 昨晚和家人聊天到半夜,因此,上午沒有家人前往送行。談到是否會回台灣拍電影,李安 說,只要有動人的好題材,絕對沒問題。 國際大導演李安,一身簡樸的休閒裝扮出現在機場,回台才短短四天,又要趕到香港和日 本,繼續電影斷背山的宣傳工作。相較於李安回台時的大陣仗,上午只有助理同行,相當 低調。 不過,大導演李安的魅力,仍是無法擋,空姐、民眾一看到李安,就搶著簽名合照。心繫 台灣的李安說,他很想回台灣定居,於台灣的電影,還是充滿期望。 臉上掛著微笑,一路揮手致意,也再度祝賀台灣的觀眾們新年快樂。國際大導演李安,展 現無比的親和力。 天生就是會拍電影 李安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屌! 2006/01/20 19:43 記者張菫宸/台北報導 金球獎導演李安回台時間短促,仍和PChome Online董事詹宏志開起了聊天會,這對相 識20年的老友,在一見面便來了一段「斷背山」西部牛仔式的擁抱,李安還故意轉過身去 要詹宏志從背後擁抱他。李安說,雖然很多人問他關於拍電影的事,但他真的很不好意思 回答,「我就是會拍片,天生吃這行飯。」李安說,在人生過程中他自己也覺得「很 屌」,可見得金球獎帶給他很大的成就和喜悅。 詹宏志表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和李安是20多年的老朋友,還曾經一起在友人家的地板 上打地舖,詹宏志幽默的連忙澄清那時是各睡各的,也沒有搭起帳篷。 詹宏志說,忘了是1984年還是1985年,他與李安在美國首次見面,念舊的李安馬上說是 1985年,詹宏志說當時李安剛自紐約大學研究所畢業,雖然尚未拍攝過大成本的電影,不 過幾乎周圍的朋友都認定李安將來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大導演,在李安等待拍攝機會的過程 中,詹宏志將「推手」、「喜宴」的劇本帶回台灣,幫李安募集一筆拍攝經費,讓「推 手」能順利拍攝完成,詹宏志可說是「推手」背後的推手。 李安表示在拍「理性與感性」時,因為不太會說英文,所以在教戲時都是表演演員的動作 來教戲,這樣特別的方式讓休葛蘭和艾瑪湯普遜都覺得新奇,但也獲得演員們的喜愛。李 安說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無為而至」,他們自己就會演得很好。 每次在講關於拍電影的部份,因為國外會用不同種族的眼光來看,李安說都會客套的回答 對電影要有熱情,要不斷學習等等,但其實他心裡真正想說,卻又不好意思開口的回答是 「我就是會拍片」,拍電影就像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也相信自己的魔力,就是會拍電 影,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會聽他的指示。李安說以前曾經有次早上去中視打光,到了 下午卻變成導演的角色,李安笑著表示「也許我天生就是吃這行飯吧!」 艾瑪湯普遜曾說台灣為什麼可以出現這麼可愛的導演?李安害羞地說「我天生就可愛 吧!」李安說學會「不亢不卑」或許是從小的教養有關,所以他以來自台灣為傲,即使在 美國住這麼久,到現在也未入美國國藉,一直以台灣導演自居,而一種「任重道遠」的精 神,讓他以身為台灣導演不管怎樣都要爭氣,就這樣簡單的想法,讓李安代表台灣在國際 發光。 看到李安風光的一面,李安說其實受過很多委屈也都不願意多說,因為在這些失意的過程 中,他學習到很多智慧,也願意將這些智慧用電影的方式分享給更多的觀眾,李安說這一 路走來,覺得自己的人生過程「很屌」!一向溫和有禮貌的李安用「很屌」來形容,讓人 跌破眼鏡,但卻發現李安天真可愛的一面。 李安說到世界各地去之後,發現還是台灣最有親切感,從中原的文化發展到台灣,形成一 種外來加上開放的特有文化,一種規律又不規律的特質,例如台灣的交通,雖然交通很不 好,開車好像要撞在一起,但是還是撞不到這種,而大部份的台灣人的「善良」,這種善 良並沒有隨著時間消失或被扭曲,所以怎麼看還是台灣人最順眼。李安用著有趣的比喻, 也引得全場哄堂大笑。 詹宏志也在現場爆料,溫和的李安其實很喜歡冰上曲棍球這種暴力的運動。李安大笑回答 說有次跟朋友去看冰上曲棍球,那種現場的速度感、協調感和暴力感,馬上激發了自己的 獸性,當場著迷不已,也從此成了那一個球隊的支持者。 談到拍「斷背山」李安表示選對演員就可以事半功倍,所以當他看到希斯萊傑和傑克葛倫 時,覺得兩人就是一對,也是來對電影的直覺和堅持相信自己的天份,造就了「斷背山」 的亮眼成績。 |
56台播了李四端和李安的訪談
李安還是一如以往的每句話都顯得語重心長 老實說~我想不到綠巨人帶給過他這麼大的壓力~ 希望他以後不要放棄商業大製作的這個類型才好 我還是很希望能看到試著拍拍類型片吧 對於台灣電影工業~他說出來的話真是令人心痛 環境的貧脊連他也覺得困難 (不過如果李安現在想要拍國片~台灣會不會有人願意出錢呢? 新聞局如果把錢都都砸在他身上呢?有沒有可能締造紐西蘭的電影工業榮景呢? 畢竟李安和PJ的路線是不同的~他的片型並沒有真的這麼大眾化) 不過他說了一件事情倒是有很大的省思 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文化~只談工業是沒有用的 台灣現在有文化嘛? 節目結束的時候~看到56台播出了他以臥虎藏龍得獎的VCR 驚覺到李安頭髮真的是白了不少 臉上的攝影妝之厚也讓人覺得他看起來似乎很累 李安要保重啊~ |
當年李安以"推手"."囍宴"等片展露頭角時.台灣某位具黑道背景的楊姓影壇大亨即想要李安幫他拍部電影.
幸虧當時中影老板極力阻止.並勸李安往國外發展.李安才有後來的成就. 若當時李安留在台灣發展拍片的話.各位可以想像李安+豬哥亮的組合會是怎樣?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0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