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超奇怪的電話費率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26374)
|
---|
超奇怪的電話費率
最近一直有****在說
『打大陸比打大甲便宜』 『打美國比打美濃便宜』 可是我實在不能理解,打到國外不是要跟國外業者平攤收入嗎? 那怎麼可能比光打國內便宜?? 如果打國外可以降價,那為什麼打國內不能降價? 說實在的,台灣的室內長途電話費感覺挺貴的,手機費也超貴 為什麼都沒人抱怨。。。。 同樣是用電話線路,ADSL也可以因為有人罵就降價 為什麼國內電話費就是不能降?實在難以理解。。。。 |
那是廣告,大標題只是寫爽的,底下有小字才有寫清楚
打美國比美濃還便宜的比價基礎根本是...... ![]() |
以往國際電話跟市內長途電話的盈餘是要拿來打消一般市內電話的虧損的
(行動電話跟長途電話在過去是中華電信的2大金雞母) 現在國際電話因為民營業者的競爭 所以越來越難賺(目前是由ADSL線路費取而代之) 所以市內長途電話想降價 實在是不可能的事 除非你能忍受一般室內電話漲價 或是 等到哪天民營固網業者良心發現想架設線路了 才有可能降價.... |
手機的費用可能會再降,隨著科技的演變,無線傳輸的範圍會越來越廣效能也會再加強
機台設備的維修費用逐漸下降的情況下,手機的費率會下降是可能的 國際電話是要看國內電信公司怎樣跟國外簽合約 隨著海底電欖的鋪設及衛星的架設下,只要打的越多費用會省下來 因為合約是固定的,越多人使用價格就越低.......... 至於國內的固網電話費是不可能降多少的,就算民營固網業者自己架設電路也一樣 因為電路的埋設不是只有台北到高雄,是全國密怖的型式 從主幹線的埋設到各地主機房/附機房要形成一個密集的網路要多少錢 :flash: 1000億連在台北縣要鋪完都不夠 :laugh: :laugh: :laugh: 全台灣要多少 :shock: 慢慢算 所以台灣所有民營固網通通都是騙人的,都是透過政治運作去逼中華電信把使用權拿到手 |
引用:
手機費率... :flash: 據今週刊報導指出 國內手機費率在世界各主要國家之間算非常高的(只比對岸便宜... :jolin: ) 基本我已經對各民營業者不抱者任何的希望了... :think: 在台灣 削價競爭算什麼 聯合壟斷才是王道啊∼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
費率狂降倒數計時 引爆400 萬電信用戶「移民潮」/電信割喉戰開打!
林宏文 2005-08-15 -------------------------------------------------------------------------- 攸關大眾權益的號碼可攜服務,即將在10月中與3G服務同步啟動,屆時將有400萬用戶想要轉移電信公司,尤其是過去香港實施號碼可攜服務後,費率狂降了7成以上,預料,台灣電信業將無法避免一場割喉式的爭奪戰。 5家業者,誰是贏家? 身為消費者的你,怎麼因應? -------------------------------------------------------------------------- 剛落幕的七月電信展中,身材火辣的模特兒邊扭腰,邊展示手上剛推出的3G(第三代行動通訊)手機,包括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亞太及威寶等系統業的老闆們,面對鏡頭時全都伸出三隻手指頭,強調3G才是今年的主角。 業者風風光光推出3G,並強調今年是3G的起跑年,可是,其實這些業者心中所在意的,卻是伴隨著3G開台時,即將於十月中展開的行動電話號碼可攜服務(Mobile Number Portable,簡稱MNP)。這個制度的實施,可能才是決定電信業下一波競賽的關鍵。 香港電信殺價戰血跡斑斑 所謂的號碼可攜服務,是指用戶可以在不變更號碼的情況下,選擇更換至不同的電信服務業者,這項措施降低了用戶在轉換不同業者門號時的成本與不便,對於促進電信市場自由競爭更是十分重要。 從過去香港實施這項服務的經驗來看,可以窺知開放號碼可攜的影響有多大。一九九九年三月,香港便開始實施號碼可攜服務,當時,各家電信公司在香港各地鐵站送便當、蘋果,熱熱鬧鬧打出各種優惠方案,目的就是要吸引消費者跳槽。 結果,這場搶奪客戶的戰爭,最後演變成割喉式的降價大賽,不僅很多電信公司推出手機不用錢的「零機價」吸引轉台客,更取消原有的四十港元轉台費,甚至最後大降通話費,從每分鐘一港元直線下降,到現在只有○.二五港元,總計降幅超過七成。六家行動電話公司也因為這場慘烈的殺價,大部分都出現虧損。 由於競爭激烈,各家公司的服務不斷推陳出新,香港行動電話用戶也樂得到處轉台,根據建華金控旗下建華證券投顧所做的報告顯示,香港平均每年五個用戶中就有三人轉台,比實施前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數字多了一倍。 累計從一九九九年三月至今年六月底,平均每個月轉台的用戶數都在十萬戶以上,至今已累計七六九萬餘戶轉台,香港目前人口才六九○萬人,但因為有包括2G、2.5G、2.75G及3G等十一張執照,因此手機用戶數接近八百萬戶,幾乎每個人都有跳槽的經驗。 在香港實施號碼可攜的制度後,由於對用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雖然因為降價而讓電信公司的ARPU(每名用戶平均營收貢獻度)下降,但也同時迅速刺激香港手機用戶數大量成長。根據香港電信公司Sunday的統計,從一九九九年至二○○三年之間,香港的ARPU從三一四港元降至一七六港元,平均下降了四四%,但同時間的用戶數也大幅成長了六七%。 目前香港總用戶數達到八百萬,普及率達一一八%,這種超過百分之百的普及率,與台灣同列為全世界排名前幾名。不過,香港有六家電信公司,規模差異都不大,彼此競爭激烈,但台灣市場是香港的三倍大,目前則有三大(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兩小(威寶電信、亞太電信)五家業者角逐(編按:泛亞與東信屬台灣大集團),呈現穩定均衡的局面。 不只是香港,全世界實施號碼可攜服務的國家相當多,例如新加坡在一九九七年就已實施號碼可攜,接著英國及荷蘭也都從一九九九年開始實施,另外,德國在二○○二年及韓國在○四年都陸續實施,幾乎每個國家在實施一年後,用戶流失率(churn rate)都明顯提升,毛利率及ARPU也都出現下滑,幅度都在一、兩成,顯示號碼可攜確實對各國電信費率造成明顯的衝擊。 |
台灣費率有極大調降空間
不過,即使號碼可攜造成電信公司的收益下降,但對提升整體的電信服務品質卻是正面的。工研院經資中心分析師蘇怡如認為,由於號碼可攜讓用戶可自由選擇較佳的電信服務業者,對電信自由化有相當大的貢獻。 同時,用戶多傾向於使用覆蓋率高、傳輸品質穩定的服務,在號碼可攜服務實施後,可以對市場產生汰弱留強的效果,這從全世界各地電信市場的發展,都可看出同樣的趨勢。但是,香港的割喉戰模式,是否會在台灣發生呢? 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國內三家電信業者,他們統一的答案都是「一定不會!」理由是,香港是全世界電信業競爭最激烈的地區,一個彈丸之地卻擠了六家行動電話業者,這個數目比任何國家都要多,也造就了電信公司永無止境的殺價空間,這是香港特殊環境下的產物。 不過,這樣的說法不見得正確。因為比較目前全世界主要國家的行動電話費率,台灣平均每分鐘的費率為○.一一美元,雖然絕對金額比芬蘭、日本、挪威、瑞典、香港要低,但是若再以每人平均國民所得來看的話,台灣的費率就比各國都要高,美國只有台灣的三成,香港則只有台灣的三十七%,新加坡只有台灣的一半,在十一個國家中排名第十位,台灣僅比中國大陸便宜。(見右上表)另外,台灣三家電信業者的獲利,在國際間也比平均水準要高。例如中華電信、台灣大與遠傳的營益率,都在三成左右,稅後純益率也都有二成左右的水準,這樣的獲利,也讓未來價格調整保留了不小的空間。 其實,已維持均勢多年的三大電信業者,根本不願意見到用戶大規模移轉,甚至在推動號碼可攜制度時,也都意興闌珊。有業者透露,在電信業派代表聚會討論未來實施號碼可攜時,三大電信公司談到該收取多少移轉費用時,竟然都提出一○○○元左右的數字,把亞太電信及威寶電信的代表嚇得說不出話來。 以目前世界各國在推動號碼可攜服務時,平均向客戶收取的費用都在新台幣一百元上下,國內業者提出的金額等於是國際平均水準的十倍,若以韓國來看,韓國只要繳交約新台幣三十四元,新加坡大約一二○元,香港則大約一四○元,國內業者希望以高收費減少客戶流動的心態非常明顯。 |
四百萬用戶蠢蠢欲動
中華電信行動通訊分公司副總張曉東表示,「其實我們也不希望見到號碼可攜實施後,用戶出現大規模的轉移動作,因為破壞了穩定的狀態也不好。」另外,台灣大副總經理谷元宏也說,台灣大會根據客戶對3G及號碼可攜的需求,隨時調整,但他並不預期會有很大規模的移轉出現。 根據本刊委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中心所做的調查,在十月中旬號碼可攜制度上路後,國內總計有超過二成的行動用戶想要跳槽,若以目前國內超過一千九百餘萬用戶數來計算,共有四百萬用戶準備在號碼可攜的制度實施後轉台,這股龐大的「移民潮」,將對現有業者造成重大衝擊。 不過,在實施號碼可攜服務時,電信總局也責成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成立號碼可攜服務管理中心(NPAC),負責管理號碼可攜服務的集中式資料庫,並規定每天最多能夠核准的名額為一萬名,至於作業時間則長達五個工作天,這些規定對於消費者追求更好的服務,已形成不利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如果一天允許最多一萬名用戶跳槽,那麼一年也頂多跳槽三六五萬用戶,換句話說,十月中服務一開放後,就有四百萬戶準備跳槽,但這些用戶受限於規定,只能在未來一年內才逐漸移轉消化 :jolin: ,似乎相當不公平。 伴隨著號碼可攜制度的實施,已開跑的3G業務,也很可能會形成一股打破目前穩定平衡的電信版圖的力量,其中新進業者威寶與亞太將成為一股關鍵勢力 |
威寶加入戰局 可能率先發動價格戰
從前年七月開台至今,兩年來亞太電信僅爭取到五十萬名用戶,只有大眾電信一百萬用戶的一半,這項成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不過,亞太電信兩年前就開台,當時大家對3G是什麼都不太了解,亞太只能獨自進行對消費者的教育工作,不免力不從心,再加上亞太迄今沒有公開發行,外界對其資訊並不了解,亞太電信能扮演何種制衡力量,尚待觀察。 至於威寶電信的角色,就更具意義了。威寶電信董事長許勝雄樂觀地指出,原本在2G時代中,就有一成至兩成的人想更換電信公司,3G時代來臨後,又有至少兩成的人想升級成3G,因此威寶認為要跳槽的不是四百萬人,而是八百萬人。雖然這些人不見得全是威寶的潛在客戶,但對於威寶來說,卻是最好的切入時機。 至於威寶會不會祭出殺價競爭的手段?許勝雄說,電信是百年事業,目前取得的3G執照可以使用十五年,「如果事業是要做這麼久的,我並不在乎開台後的前兩年是否賺錢。」言下之意,最晚開台的威寶,屆時的價格策略將保持一定的靈活與彈性。 不過,許勝雄也補充,「價格絕對不是決定輸贏的惟一因素,有些同業費率殺得很低,不見得刺激用戶數大幅成長,我們希望做產業的領導者,除了費率有競爭力以外,仍要努力提升收訊及應用服務的品質,才能贏得這場仗。」 另外,在這波3G與號碼可攜的狂潮中,大眾電信可以說是完全置身事外,因為以PHS(低功率行動電話)為主市場的大眾電信,並未參與這項服務。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大眾電信總經理吳清源提供他的看法,「目前業者維持恐怖平衡,照理說應該不會發生殺價的情況,不過,若今年底3G用戶的成長太慢,很可能新進業者就會發動一波降價攻勢。」 對於中華電信、台灣大及遠傳等業者來說,各家公司表面上為3G造勢,但基本上卻不見得願意看到3G的需求太早出現,因為如果消費者一直停留在2G時代,三家業者還是穩穩地大賺語音的錢,但一跨入3G,就要面對五家公司一起瓜分市場,既然可以安穩地賺錢,何必要蹚這個渾水? 因此,若分析三大電信業者的心態,各家公司推展3G,目的只是為了保護2G,以留下2G客戶為第一優先目標。例如台灣大就祭出至十月底3G全部免費的優惠價格;另外,遠傳率先在七月就打出2G客戶可以直接原號升級至3G;而中華電信在推出「雙號共振」的服務後,也打出2G原號可升級至3G的服務,這些動作,基本上都是為了留住2G客戶,不讓別家公司搶走自己的財源。 即使各家公司用盡心思要留住用戶,但對消費者來說,根據電信服務優劣做選擇,才會對電信公司造成壓力,畢竟在三大幾近壟斷的環境下,消費者很難得到更好的服務以及廉價費率,香港消費者能得到更好的服務及費率,就是產業競爭下的自然結果。 曾擔任數位聯合副總、目前擔任台北市電腦公會電信顧問的翁秋平表示,不論是2G或3G的競爭,基本上都還是行動通訊本身內部的板塊移動,但若長遠來看,電信業最大的挑戰來自網路,尤其是免費網路電話的崛起,才是更大的威脅。目前網路電話已侵蝕約一至兩成電信公司的話務市場,未來這個比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電信業者必須要更努力提升品質才行。 過去台灣電信事業開放的腳步緩慢,攸關大眾權益的號碼可攜服務,實施腳步也比世界各國落後甚多,如今3G與號碼可攜都將在十月中同步啟動,消費者更應該精打細算,擦亮你的眼睛,好好地選擇一家適合你的電信公司。 http://news.yam.com/view/mkmnews.php/297961/1 |
我覺得3G業者裡面, 亞太是沒希望了,
看他打什麼****就知道了, 根本就是把3G拿來當2G在營運, 說什麼亞太獨自教育消費者力不從心, 我看根本是沒心. 3G強項是資料傳輸的大幅強化, 亞太不趁獨家3G時的優勢推無線上網, 也沒聽說有什麼手機網頁contents, 大家當然看不到3G的優點在哪裡. 現在其他3G業者要陸續開台了, 看看種花和台哥大的3G廣告, 很清楚的把3G最基本的應用以最簡單的方式表現出來. 號碼可攜的移民潮, 我預期主要還是在三大業者間流動, 然後少部分會流向威寶. 亞太的話不要流失就算不錯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2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