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JEYI佳翼i9 M.2 NVME SSD USB-C外接盒開箱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55555)
|
---|
JEYI佳翼i9 M.2 NVME SSD USB-C外接盒開箱測試
JEYI i9 M.2 NVME固態硬碟USB-C外接盒產品特色:
1.支援PCIe M.2 NVME固態硬碟轉接成USB-C 3.1 Gen2介面(不支援PCIe AHCI及SATA的M.2 NGFF固態硬碟) 2.全鋁合金CNC外殼 3.JMicron JMS583橋接IC,支援UASP加速及TRIM指令 4.雙色LED指示燈 5.主電路板帶大面積鋪銅,強化散熱 6.雙DC-DC供電模組,可滿足大容量SSD供電需求 7.休眠待機模式,資料無存取時三分鐘後會停止對SSD供電,以降低整體功耗及發熱,前方指示燈會改變燈色顯示目前狀態(藍色:休眠待機中,綠色恆亮/閃爍:正常狀態/讀寫中),作為系統磁碟時不會進入休眠待機模式 外盒,於封口處貼上封籤,封籤上有印上技術支援網址QR碼及廠商聯絡資訊,另一白色貼紙有產品名稱、型號顏色及條碼 ![]() 本體為銀色鋁合金製作 ![]() 本體正面及背面,正面有JEYI及Mobile字樣,背面四個角落有上下蓋結合用的螺絲固定孔 ![]() 本體兩個短邊側面分別有USB-C插座與指示燈用透光孔 ![]() 本體尺寸為102x26x9.1mm ![]() 隨附配件裝在袋中 ![]() 隨附一條USB-A to USB-C傳輸短線以及一個USB-C插頭轉USB-A插座轉接器 ![]() 組裝的配件有附上導熱膠墊(可分割10小片)、固定螺絲、小螺絲起子、30/42/60mm短版SSD用固定銅柱、橡膠圈*2(套在外殼上,可固定外殼及防止滑動) ![]() 出貨時外殼沒有鎖螺絲,所以可以直接分離上下殼,取出主電路板 ![]() 主電路板正面USB-C插座下方有一個M.2 NGFF M-Key插槽,用來安裝固態硬碟,80mm長SSD的固定銅柱已經預先裝在電路板上,可直接鎖上固定螺絲,使用30/42/60mm短版SSD時可以用配件中的固定銅柱,依上方孔位進行安裝固定 背面上方的主晶片為JMicron JMS583 USB3.1 Gen2 to PCIe Gen3 x2橋接晶片,並支援UASP加速及TRIM指令,橋接晶片下方有兩組DC-DC供電電路 主電路板正面與背面最下方都有大面積鋪銅,以強化導熱及散熱效果 ![]() 準備把手上多的Intel 600P 256G M.2 NVME SSD裝進外接盒,介面為PCIe NVME 3.0x4,最高讀寫效能為1570MB/s(讀)、540MB/s(寫) ![]() 將Intel 600P裝上主電路板的M.2 NGFF M-Key插槽,尾端下壓並鎖上固定螺絲 ![]() 接下來是上機測試 測試介面:祥碩asmedia ASM1142 USB 3.1 Gen2擴充卡,走PCIE 2.0 x2匯流排 測試線材(A to C):林帝LINDY 36911 ANTHRA LINE USB3.1 Gen2 Type-C to Type-A傳輸線 測試線材(C to C):林帝LINDY 41901 USB3.1 Gen2 Type-C to Type-C傳輸線 CrystalDiskInfo顯示的資訊,目前傳輸介面為UASP(NVM Express) ![]() 首先以USB-A to USB-C方式連接擴充卡與JEYI佳翼i9 AIDA64顯示目前的USB Port1介面為Super+(USB 3.1 Gen2)及USB Attached SCSI(UAS)傳輸模式 ![]() 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 ![]() 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MB/s ![]() 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iops ![]() 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複製效能測試 ![]() 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壓縮效能測試 ![]() 再來以USB-C to USB-C方式連接擴充卡與JEYI佳翼i9 AIDA64顯示目前的USB Port2介面為Super+(USB 3.1 Gen2)及USB Attached SCSI(UAS)傳輸模式 ![]() 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 ![]() 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MB/s ![]() 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iops ![]() 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複製效能測試 ![]() AS SSD Benchmark測試成績-壓縮效能測試 ![]() 正常通電狀態下耗電量(上)與讀寫時的耗電量(下) ![]() 未裝外殼及散熱貼片下讀寫後SSD本體(上)及JMS583(下)的紅外線熱影像,可以看到SSD熱源集中在主控晶片附近,背面JMS583本身溫度也不低,兩者溫度都超過70度,所以使用隨附的散熱貼片貼在SSD主控及JMS583上,使其可以接觸上下外殼協助散熱 ![]() 讀寫後開啟CrystalDiskInfo,顯示目前溫度 ![]() 結論: 1.Intel 600P 256G經過JEYI佳翼i9轉接成外接硬碟後,由ASM1142 USB 3.1 Gen2擴充卡經PCIE 2.0 x2匯流排連接主機板,表現出的連續寫入速度可接近600P最高寫入效能540MB/s,但讀取部分與600P最高讀取效能1570MB/s仍有一段差距,因JMS583最高讀取/寫入效能可達1000MB/s,推測讀取未達標可能原因為非原生USB 3.1 Gen2產生傳輸瓶頸以及SSD已使用一段時間導致讀寫效能下降所致 2.從上面測試使用的LINDY USB 3.1 Gen2線材,可以看到只要符合傳輸規格,無論連接方式為USB-A to USB-C還是USB-C to USB-C,均可正常發揮傳輸速度 3.除了SSD主控晶片外,JMS583本身發熱量也十分驚人,為求散熱良好及傳輸穩定,組裝時可以將導熱貼片貼在SSD主控與JMS583上,使其熱量可以傳導至外殼協助降溫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
散熱的部分,可以在M.2跟主板中間再墊一片,另外,背面的轉接晶片JM583會高達70以上,或可以用個小散熱墊上
它的線是3.1 GEN1(其實其它廠的也是),所以網友要測GEN2時要用像你的LINDY線才有速度,目前線材很亂,有E-MARK(有新舊了,看測評有差)晶片的MOSHI,也被打槍回來 祥碩asmedia ASM1142速度就這樣了,輸原生INTEL ----- 另請教 目前SATA走5V,PCIE走3.3V,中間功率晶片轉換的效率,若是用電阻降壓,就變成只有3.3*0.9瓦 M.2 PCIE,電壓是3.3V,USB接口是5V,中間的轉換損耗,我還是照4.5來算嗎(沒查到那個功率晶片轉換率)? 若外接盒是M.2 SATA就沒這問題,是5V PCIE是3.3V (INTEL的企業級SATA除外,用的12V) |
引用:
1.目前在600P SMI主控上貼一個貼片接觸上面外殼,下方JMS583貼一個貼片接觸下面外殼 2.因為盒內使用DC-DC轉換電路,所以輸入V*輸入I*效率=輸出V*輸出I,所以也可以說SSD+JMS583兩個加起來大約也是消耗4W以上的功率 |
目前用JEYI I9+INTEL 600P 256GB的感想:
1.很熱,長時間傳大檔最好注意散熱,不然可以明顯感受到鋁合金外殼的熱情(已有貼貼片) 2.最好要安全移除裝置,等燈號變藍再拔掉,曾經有一次綠燈下拔掉,結果搞掛檔案配置表,瞬間頭暈目眩,還好磁碟掃描(chkdsk /f)有救回來 3.定期備份 |
狼大講出重點囉,一來JMS593本身發熱量很大,搭配SMI或Phision主控,
它的發熱量會更大,可能會導致降速使用的情況。 再者佳翼i9把它作成窄版的外接盒,散熱效果相對更有限。 所以小弟用的JMS593的外接盒,儘量愈寬愈好,增加更多的散熱空間。 不過郎大買了就買了,若可以的話,換Samsung 970系列可能發熱量 會相對好些。960的主控發熱還是很高,不建議。 |
所以我才買寬版的i9s 增加散熱面積 至於583那側就真的很燙...
ic板跟660p的縫隙間我是還沒有塞上墊片 等等剩下的墊片也塞進去好了.. ... 引用:
我那篇的成績 就是用i9s附的TYPE-C -->TYPE-A 26CM短線來測的 以660P來講也有測到670~690的成績... 而會用上這條線是因為我的前置面板是TYPE-A , USB轉接卡是銀欣那片祥碩第一代3.1 GEN2的轉接卡 AIDA 64內有偵測到是 USB 3.1 GEN 2 (SUPER SPEED +)無誤 |
他這個i9s跟狼大買的版本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是上下顛倒裝的
JM583這側是面向滑蓋的藍色蓋板 所以上了藍色墊片後還得注意不要被滑蓋弄偏移了 要注意一點小技巧@@ 也就因為如此 我把他送的墊片都用完了 改天去光華再買厚度夠用在轉接版跟660P之間縫隙的來塞好了@@ 至於線材跟訊號強度的關係, 我用其他外接盒跟我額外跟JEYI買的60公分粗線 不管是TYPEA-->C 還是JEYI粗線雙邊C 配一個A轉接頭 只要長度到60cm 就一定會降到3.0(USB 3.1 GEN 1) . 現在能偵測到GEN 2的速度並跑到六百多的 只有那條附贈的26cm線才辦得到@@ 還是我真的得買高級線@@? ![]() |
本來要賣的,被亂一亂後沒賣,看到這篇幫補一下
我是接 Intel 660P系列 2TB 的SSD+跟狼大一樣的外接盒 首先是接 USB 3.0 HUB 的速度 ![]() 再來是接主機板 TYPE A 紅色接頭,AUKEY 1m TYPE A to TYPE C線 ![]() 再來是主機板 TYPE C + 不知名 TYPE C to TYPE C 20cm線 ![]() 報告完畢 :ase :ase :ase :ase |
果然主機板直出的速度夠快!
不用像我這樣透過USB 3.1的卡還衰減 QQ 我是老電腦 加減用吧........囧 |
剛剛看 銀欣卡的介紹
原來我跑的速度已經到了這張卡的極限... 他的確就是沒有原生USB 3.1那麼快可到1000M https://www.silverstonetek.com.tw/p...pid=712&area=en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17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