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是超越還是抄襲? GTX760 mini 相似度極高的兩張顯卡.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37077)
|
---|
是超越還是抄襲? GTX760 mini 相似度極高的兩張顯卡.
究竟是超越還是抄襲? GTX760 mini 相似度極高的兩張顯卡.
2013年確實為ITX增加了不少色彩, 除了主機板出現大量ITX尺寸產品之外. 機殼, 電源, 還有顯示卡. 讓玩家選擇越來越多. 良性的競爭是件好事, 各廠商有各家的本領和巧思. 彼此為了更好的產品而創新著. 但是在2014年的開頭, 很遺憾的我竟然看到顯示卡都有相似度極高, 高到就像是抄襲的情況. "為了生活, 我可以忍. 但是看到抄襲, 我就不行!" 究竟是超越還是抄襲? 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次的兩位主角吧. ASUS GTX760 DC Mini, MSI GTX760 Mini-ITX Gaming ![]() ASUS GTX760 DC Mini. 17cm設計, 切齊ITX主機板設計. 在2013年4月使用於ASUS GTX 670 DC Mini. ![]() MSI N760 2GD5/OC ITX. 在2014年開始銷售. ![]() 我們把兩張卡擺在一起, 想要說他們不像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 看看顯示卡本體吧. 風扇位置, 直徑, 根本如出一轍. ![]() 各位再來看看正上方, 散熱鰭片的樣式. 我也不想再多寫什麼了. ![]() 這大概是少數不相似的地方, MSI 將DVI縮減為1 Port, Display Port 改為mini接口 x2. ![]() 顯示卡下方配置. ![]() 背面配置. MSI加了塊背版, 就這點來說是比ASUS有誠意多了. 但是僅只於此. ![]() 兩張卡太像了, 所以我感到難過無力拆開內部比較了. 直接看實測吧. 也因為太令人蛋疼了, 所以我就實測溫度比較結案. ------------------------------------------------------------------------------------------------------------- 效能實測部份 測試平台 : CPU : Intel Core I7 4770K 超頻 4.5G RAM : Avexir DDR3 8G x 2 MB : ASUS Maximus VI Impact OS SSD : OCZ Vertex 4 128GB Driver : Nvidia 公版 331.82 OS : Win7 64-bit build 7601 Service Pack 1 ASUS GTX760 Mini. 實測環境示意圖. 環溫25度, 溼度40%. 實測是蓋上側板的. ![]() FurMark 實測. 最高溫度71度. ![]() MSI GTX760 Mini. 實測環境示意圖. 環溫25度, 溼度40%. 實測是蓋上側板的. ![]() FurMark 實測. 最高溫度79度. ![]() 結語 : ASUS GTX760 Mini 轉速較高. 但是溫度表現較好, 頻率也穩定不會亂跳. MSI GTX760 Mini 轉速較低, 噪音表現較好. 但是溫度就高了8度. 頻率會再溫度頂到時自動降頻. 需特別注意. ASUS 研發好了一個產品, 沒想到就這樣子被MSI 拿去小改變成了另一個產品. 是超越? 還是抄襲? 我想每個玩家心中都非常清楚. 話不多說, 我感到非常痛心. By shihwolf |
就跟游泳跑步一樣,別人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
除非是自行研發顯示晶片,不然電路圖接腳不都一樣 |
公版 PCB的長度就那副德性
670 ![]() 760 ![]() 換換散熱器大家都會 沒什麼誰抄誰的問題阿 公版還沒凸出上面那一塊勒 設計功力原廠最強? |
搞不好是同一個代工廠出來的,只是貼上不同廠牌的貼紙。NV跟ATI的高階卡也不是如此。沒記錯ATI公版卡大多出自憾訊,而NV公版大多出自微星。而華碩好像早就轉型成類似宏基專攻業務而跟生產線切割了。小弟猜想搞不好是華碩找微星代工的,所以兩家才會都端出類似一樣的產品。
小弟雖然很不喜歡微星,但是小弟猜想微星不會真的笨到去Copy華碩的產品,不然光官司跟罰金就有的搞了。微星敢這樣做,那這之中肯定有什麼內幕是你我不知道的。 |
看的出來散熱方案是給同一家公司代工的
但華碩那個帶鼓風扇設計是華碩的專利 所以其他廠不能用 公版雖然本來就是短卡 可是公版是雙6PIN 微星、華碩的都是單8PIN 勢必要更改設計或重新設計 不是只拿公版換散熱器那麼簡單 |
我知道你氣,可是我們老玩家也知道,每顆晶片的極限都不同,溫度絕對也會不一樣,我說開了,如果今天msi 去找一張ASUS體質比較差的晶片,拿他們家特挑過的卡來跑,結果可能又是相反了,小施,參考一下吧 :unbelief:
|
看一樣是短卡,用一樣的散熱器就說是抄襲
然後心痛 :shock: 微星、華碩、技嘉這些板卡廠的主機板、顯示卡散熱都會外包給專門提供散熱方案的公司 頂多就共同開發 既然用到同一款散熱器 就表示這散熱器、這專利都不是華碩的 散熱器只是採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個散熱方案 華碩有的專利就是那個帶鼓風扇設計的風扇而已 主機板南北橋散熱鰭片一堆根本一模一樣 因為都是外包給同一個散熱方案的公司 就上不同的顏色而已 也沒看人感到痛心啊 看到跟公版一樣的短卡、一樣的散熱器就痛心 :shock: :shock: 不太能懂 |
先說一些看法,基本上兩張PCB長度都是17公分,高度也都相同,我想GPU擺的位置應該跟公版的不會差到哪去。而且這兩張都塞進了更多的供電模組,在有限的空間內,RD會擺的位置就大同小異。再加上考慮散熱的效果,最後就是GPU放在後方,供電放前面,靠風扇將熱吹出去。所以從外觀看起來會有特別不同才真的是詭異。
接下來是一些針對「測試的小問題」 1. 一個風扇2100多轉,一個"只有"1380轉,要不要拉到同樣的轉速試試看溫度差在哪?光是轉速造成的噪音應該就天差地遠了。這樣能說是雷同?這比較方式會不會太簡樸。 2. 拆開之後就知道風扇結構完全不同,散熱片的設計也是不同。而且順便量測一下記憶體跟供電模組試試看吧。 3. 台灣目前還沒賣華碩的 760 mini 顯示卡,一個連「這麼優異的產品」都不會賣台灣人的本土廠商,應該比較令人痛心。 一些小疑問: A. 圖中右下角 GPU Loading 華碩 86% 微星 97%,所以華碩溫度低一點頗合理的... B. GPU-z 顯示的 VCCD 兩個電壓差距有點大,一個1.067V 一個 1.200V... C. NV的開普勒系列GPU本來就會自動「變頻」,所以時脈會浮動似乎不是唯一解 |
引用:
應該是微星那張轉速較低 碰到溫度上限開始降檔位了才有辦法把溫度維持不超過目標溫度、一個檔位對應一組頻率、電壓,所以電壓比較低很正常,兩款的tdp上限應該也不同 微星gtx7系列裡面的gaming很多款都是走低轉速低噪音路線 |
我在猜本身bios內定的設置會有不同
以依照nv kelper特色 頂到溫度最高上限時 會自動降頻來調節 但如果溫控(BIOS設定)或散熱器本身做的較出色, 似乎頻率比較不會大幅度跳來跳去 而看來MSI這張卡硬體上是做的有一定水準 畢竟現在顯卡技術已相當成熟 但BIOS部份似乎還要再多下點功夫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5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