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陶子,你錯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58113)
|
---|
引用:
說,滑雪完是不是身心舒暢啊?滑雪小屋是用來做什麼的啊?從窗外看,霧氣是不是甚濃啊? 警衛!這裡有人放閃光彈哪! 能在這麼認真的場子裡馬上就讓來賓瞎了眼的嗎?:unbelief: |
引用:
Oh shxt... 我少刪一個字 :stupefy: 單純的就是我有去滑雪 :like: 嗯∼原來"****"會被打星號... \廣\告... 好,繼續... 台灣有什麼運動能吸引大量觀眾?中華職棒?(假球假掉多少收視...)大聯盟?(時差問題...)。運動已經刪除了。 影集?影集有很多八點檔連續劇呀,問題是有多少鄉民自認台灣自己的連續劇沒有內容?之前抓一個老外朋友看台灣的連續劇還幫她翻譯,她覺得很讚呀。連續劇需要有內容的像 ER、CSI、24 那種根本就是大成本下去的影集。在英/美有足夠的人口去分攤錄製費用,所以沒問題。台灣真的這樣拍下去根本就不用玩了,因為根本不夠回收。你說即便台灣給你搞到 5% 好了(以現在來講這已經驚人了)... 美國只要來個 0.5% 就直接把你打槍了... 最後就剩下新聞了。所有談話性節目都歸在這。這好比娛樂八卦新聞或時事新聞一樣,只是她們發現狗血起來成本不用太多卻有收視率... 你說有內容的節目... 還真的從來都不在這需求裡頭,不管是台灣還是國外。尤其是現在的人認為 "內容" 直接找 Wiki 就可幹嘛還要找電視節目單然後等幾天後看? 國外拍的出來的有內容節目,就像我講的是因為只要一個 0.01% 就可以有足夠經費再拍下去。台灣單純沒這個市場。況且你播出不久就可以在 PPS 找到了... 雖然我也認同你講的陶子搞不出有深度的節目,但是事實上有深度的節目都存活不下去。別忘記當年 Top Gear 有 Tiff Needell 在的時候非常有深度時也是準備被砍掉,轉型後 Jeremy Clarkson 那嗜血的言語才開始回來。轉型後已經同等沒什麼深度的節目了。但是我很愛看,因為看他們砸錢砸的很爽,Clarkson 講話也跟真實的我一樣很賤我很愛。收視率增加的人也沒多少人是因為 "汽車節目"。你看轉型的 Top Gear 和以前的 Top Gear(變成 Fifth Gear)收視率相差多少? 另外,媒體老闆非常精明,他們絕對不知道什麼是 "有深度",但是絕對知道什麼是 "有賺錢"。如果深度可以賺錢,絕對會有節目是有深度的。但是已經被很多雜七雜八的洗掉了。光看 PCDVD 哪一個版的人多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文章數目代表總共\廣\告收入,而維持一個版面到現在需要 100 萬好了。只有七八版可以存活。即便今天媒體老闆非常的想要有格調要有深度,虧本做一些版,他也不會選擇數位行動產品討論區... 尤其別忘記很多文章都是 "筆戰" 起來的,也就是我前一篇講的矛盾。越嗜血越多人回... 並不是真的 "文章有深度"。 講這麼多,最後回到原點。其實網路才是電視節目最大的殺手。如果要回來看電視的人口,很簡單,只要跟加拿大一樣把上網列為 "跟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 而開始依表收費,8Mbps 前 50GB 免費而之後每 1GB 收費 NT$50。電視人口就會增加回來了。 |
小聲的離題問一下
黑豬肉大,你的簽名檔不會是很久...很久...以前,某文章提過的姊妹花吧? :D :D :D |
引用:
推﹐特別是 TG 跟 5th G 的分析 真的要看車應該是要看 5th G, Tiff 的功力不知道超過 Jezza 多少 (說不定 Vicki 就巴死了 Jezza 了) 但 TG 在台灣都沒人看﹐更何況是 5th G 我也很愛 Jezza 的毒舌評論就是了 :laugh: 但很幹的是買了 S15 的 BD 回來後發現居然 EP5 裡的 Senna 專輯被砍了! :mad: :mad: :mad: :tu: :tu: :tu: |
其實做節目不見得一定要有大牌主持人,做話題不見的一定是炒同一個話題,做連續劇的不見得一定要都走同一個模式(那種模式不提也罷)
現在看到的這些節目並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看的,我們只不過是被餵養罷了,而且選擇不多。 橘子紅了這種片,完全脫離現實,依據演藝界的想法根本不可能有人看!結果? 無米樂這個紀錄片,主角是個單眼失明的男人,而且七十幾歲,女主角更不用說,胸部跟腰部一樣粗。這怎麼會有人看!結果? 幾個失意的演員,幾個不紅的歌手,加上往年紀錄每次都賠錢的導演,結合在一起,怎麼跟人家鬥?想也知道會被同檔期的強片打成殘廢!殘廢!殘廢!誰都覺得該加入魔鬼隊。結果? 其實是現在霸著位置的這些人懶,懶得生活,急著賺錢,沒想法也沒才華。不是沒人看! |
引用:
再認同也不過, 商人眼中良心是毫無價值的. |
真神所言極是啊!!
能給100個讚嗎 引用:
|
自我感覺良好
群魔亂舞,唯我正道 = |
引用:
那請問您想看什麼節目呢?老實說現在所有節目(包括國外的在內)該有的都有了,所以您應該會有至少幾個節目可以講吧... 您想看橘子紅了和無米樂嗎?我可以講一下關於無米樂... 無米樂是紀錄片。這種紀錄片性質的東西,其實公視一直都有播放,現在也差不多是在 0.2 左右的收視率,約等於 Discovery 或 National Geographic 的收視率。台灣平均每一年也有約 90 部紀錄片拍攝完成。其實這已經是很漂亮的數字了,因為這代表著平均來說台灣的觀眾對內容深度的要求跟國外並無太大不同。90 年代的時候比現在糟糕多了... 但是即便這樣,這不可否認還是小眾市場,除非政府補助不然不會有腦筋正常的臺灣商人去用(可悲的是不是所有紀錄片都有政府補助)。因為公視紀錄片 0.2 左右收視率,台灣霹靂火 10... 你這篇鞭陶晶瑩... 也抱歉,大學生了沒收視率也超過你覺得值得的那些紀錄片。 畢竟 0.2 在美國(約 3~4 億美金營收),跟 0.2 在台灣差別真的很大... 一個腦筋不正常有深度的台灣媒體大亨,需要用至少 10 個以上的霹靂火(10 億台幣營收)同時去養紀錄片,才有辦法有 Discovery/NGC 的那種資金去燒... (更不用講我還沒把國際版權算下去勒)。不用講媒體大亨好了,那些拍紀錄片的哪一個導演不是咬著牙拍下去?無米樂的導演不也說那片沒賺錢? 台灣就是沒這個市場,這也沒辦法。所以你講的這些就真的被打成殘廢了... 您,跟這邊很多網友一樣,其實真的只是小眾人口。 康熙來了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 最初康熙來了是以一個比現在還有深度的角度出發,訪問的也都是一些還蠻不錯的職業看他們的辛酸或是非演藝界人物,當時出來我都有看。也是因為收視率因為介紹演藝界的人物時比其他的都還高,節目就沒多久就改型了... 之後我就幾乎就沒什麼注意... 小 S 也越來越辛辣露出馬腳,蔡康永也淪陷... 要怪誰嗎?老闆要賺錢,觀眾想無腦發洩... 其實誰都不能怪誰... 反倒是政府應該在這上面有所特別的補助,但是依照台灣的社會又絕對會把特殊幾個補助歸類在貪... ... ... 而且台灣一定有 "非常多" 人不贊同把他們繳的稅拿給那些 0.2% 的電視節目... |
引用:
所以我覺得減少國內煤體的總數...是個方法... 該讓他們合併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