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內政部成家補助 催生包住 一生兩次兩年200萬元零利率房貸 租屋每月3,600元補貼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88793)

心有所屬 2010-03-19 01:09 PM

引用:
作者dodomo
您提出的也是方法之一,但問題是並無法一步登天
而在可預期未來十、十五年房價只跌不漲的狀態下
誰會買房子呢?法人、個人資產價值無量下跌、建商、銀行、壽險倒閉
這對社會政經的衝擊會有多大呢?國內外投資呢?央行的利率(負利率)呢?

日本不就是現成的例子?
以台灣的結構,是否足以承擔呢?

此外,廉價公屋勢必得在都會區周邊,若要達到效應
以台北為例,必須興建多少戶呢?五十、一百萬戶?
由政府,而非民間來興建,又須多少時間、金錢呢?

我們批評一個政策很簡單,但換個位置
研擬形成一個政策,卻沒有想像中容易

以上


針對日本與台灣的現況來說:
是否應該有個穩健上漲的方式呢?
現今這樣子的瘋狂上漲,只要是脫離了大多數人可以承擔的範圍,勢必有一天會下跌的吧;如果說不能下跌,因為會造成銀行及壽險業的損失,這樣說得過去嗎? 每一個投資案本來就該作好風險的控管,如果風險最後是要全民買單的話,就是說又是大的不能倒的企業嗎?
想想一般人薪資跟投資性商品人員的比較吧

原本就是該作好管理的工作,讓房價上漲的同時,人民收入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若像目前這樣買得起的人在買,而管理面上卻不作事,因為怕購屋人會反彈,所以讓它一直漲上去是嗎? 那只會讓愈來愈少數的人買得起房子。
只有做好管理面,讓房價穩健成長,才不致於造成大回檔的情況發生。現在,許多外資進來了,要做什麼嗎?
總覺得,若是授薪階級無法購屋,應該是提高所得才是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再搞一個名目。

經濟問題呢? 房市如果不是經濟的全部的話,那只討論房市就錯了。
買房子錢都不夠的話,誰去買其它商品。這樣會有經濟嗎?
供需法則可以切一塊塊的去看,這沒法理解。應該都有前後的因果關係吧,如何切開?

心有所屬 2010-03-19 01:10 PM

刪..........

dodomo 2010-03-19 01:33 PM

引用:
作者心有所屬
作好管理的工作,讓房價上漲的同時,人民收入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若是授薪階級無法購屋,應該是提高所得才是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再搞一個名目
嗯,大家都是這麼想呀
提高所得,與青年優惠房貸
以及其他促施,同樣可齊頭並進呀

此外
並不是說房價只能漲、不能跌
跌的話銀行會倒、不能讓他倒

重點是產生「預期心理」的話,似乎會產生衝擊

nomad 2010-03-19 01:36 PM

引用:
作者dodomo
您提出的也是方法之一,但問題是並無法一步登天
而在可預期未來十、十五年房價只跌不漲的狀態下
誰會買房子呢?法人、個人資產價值無量下跌、建商、銀行、壽險倒閉
這對社會政經的衝擊會有多大呢?國內外投資呢?央行的利率(負利率)呢?

日本不就是現成的例子?
以台灣的結構,是否足以承擔呢?

此外,廉價公屋勢必得在都會區周邊,若要達到效應
以台北為例,必須興建多少戶呢?五十、一百萬戶?
由政府,而非民間來興建,又須多少時間、金錢呢?

我們批評一個政策很簡單,但換個位置
研擬形成一個政策,卻沒有想像中容易

以上

"我們批評一個政策很簡單,但換個位置
研擬形成一個政策,卻沒有想像中容易"
露出馬腳來了,果然是領薪水來政策宣導來的! :laugh: :laugh: :laugh:
經濟學的東西也可以讓你亂扯
:laugh:

房價一直跌,那正好啊!!!! 這不就是目的嗎?
最後房價就會只剩最基本的功能,居住!! :flash:
完全失去投資的功能
就跟汔車跟農業一樣,買了之後就會一直跌
但還是一堆人買啊!
因為這是生活必需品!!!
建商最後會剩下足夠的而已
銀行不是說他們已經做好風險管理了嗎? 人家已經準備好了,你又操什麼心?
壽險業也說比重很低,不影響。人家都說比重很低不影響,又干你屁事?
法人? 炒作房地產的,去死剛剛好而已
個人? 政府已經大聲預警過了,你還要自殺去炒房,法律可管不了個人自殺
又扯到負利率,顯示你根本一點都不懂嘛!!!
先去查低房價跟負利率有沒有關係再來好吧!
說到底,你就只是想說"太大不能倒"嘛! 何必打那麼多的字?

日本有房子很便宜嗎? 日本人可要笑你怎知了
日本有公屋嗎? 又要再笑一次

公屋有說一次要蓋那麼多嗎?
一批一批蓋就行了
只要政策一推行,房價開始大跌
政府可以開始低價回收土地,然後開始集中開發
再放寬容積率
錢不是問題,一開始先用國有土地,後來再用低價回收的土地
停止所有優惠貸款的利息輔助
再加上不動產課稅提高
這些錢就出多來了
台北市的房屋稅加地價稅一年有280億元,真肥!
漸進式的以市價課稅,一年升個100~200億沒問題

Geta 2010-03-19 01:36 PM

引用:
作者dodomo
房貸部分,上限只有 1 萬戶喔 <=== 再打一下

最簡單的算法
只能算那平白無故多出來的 16 億喔 (從總經的角度)

若再複雜點
還得再減去原已計畫購屋/換屋/已貸款等等的喔

我以為這政策滿適用 PCDVD 的族群
但大多人
只是普遍性地抒發對優惠房貸的想法...

大家的看法都很有趣,但還是
隔壁老王、Y山、Turbo、fankku、JJ19 等人的想法,我較有興趣
條件太寬鬆,易讓人鑽漏洞、太嚴苛,卻無法達到預估效果、惹民怨

此外,青年優惠房貸,與打壓高房價措施
獎勵生育、補助育兒津貼,跟教育補助等
並不相互牴觸,可齊頭並進
但預算政策如何分配規劃,各人看法感受不同,這也是政府的事...

同樣,參考一下


上限一萬戶,給16億的預算,每戶分得16萬這樣多阿!!!

dodomo 2010-03-20 02:18 AM

引用:
作者nomad
"房價一直跌,那正好啊!!!! 這不就是目的嗎?
最後房價就會只剩最基本的功能,居住!! :flash:
完全失去投資的功能
就跟汔車跟農業一樣,買了之後就會一直跌
但還是一堆人買啊!
因為這是生活必需品!!!

銀行不是說他們已經做好風險管理了嗎?
壽險業也說比重很低,不影響

又扯到負利率,顯示你根本一點都不懂嘛!!!

...

今天價值 100 元的東西
明天 90 元
後天 80 元
五天後剩 50 元

請問,會有多少人願意今天花 100 元買呢?
還是先等五天?或今天就只願意出 50 呢?

房屋,並不一定要購買,租賃也可
所以您才提出廉價公屋,不是嗎?

而房屋雖是生活必需品,但大家買房子的頻率為何呢?
台灣自有住宅率這麼高,大部分人是想要,而非需要,何來迫切之急?

銀行,假設有人剛好二年前買房子,貸八成
現值一千萬的房子,十五年後只剩 500 萬
請問銀行會怎麼做?是否仍願意貸 800 萬?

即便政府提出配套措施、避免銀行收回資金
但仍須為 500 萬房屋,繳 800 萬貸款的屋主,又會做何感想?
倘若屋主無力償還貸款,房子遭銀行法拍,又有誰願意出標呢?

我們給當舖抵押的是手錶、珠寶、車子、房子
企業給銀行抵押的是土地、廠房、設備、股票
資產價值無量下跌,影響有多深多遠?光現金流就是問題

重點是預期心理,且可明確估算未來價值
對您來說沒差,但對銀行、壽險等就不是了
更別說其他如央行、國內外資金的動作等等
但說了也不懂,何況心有成見...

Gemini-A 2010-03-20 02:40 AM

引用:
作者dodomo
...
......
但說了也不懂,何況心有成見

對一些反對這個又反對那個的民眾,說再多道理都沒用
就是因為這些人心有成見!
You got it! :cool:

dodomo 2010-03-20 03:31 AM

引用:
作者Geta
上限一萬戶,給 16 億的預算,每戶分得16 萬這樣多阿!!!

請先點第一頁的連結,不但較為清楚
也避免某些人再以有色眼光嘲弄譏諷
簡單地說,16 億包含房貸和房租二部分

您的算法也是解釋的一種
但瑕疵在於僅只算出此方案相關的絕對值
而非增加/變更/邊際/Delta <=== 這才是重點

若有人想買 100 元的東西,但只有 90 元,必須補助 10 元,才會發生購買行為
但對本就已準備好 100 元,要買的人來說,補助 10 元,只是讓他少出本金而已
因此應減去後者 (及已貸款者,因購買行為已發生)

簡單地說,應看這 2 年 200 萬 0 利率,對行為的改變

若購屋預算為 500 萬,會因多這 200 萬,產生的購買行為,應占一定比例
若購屋預算為1,500 萬,會因多這 200 萬,產生的購買行為,或許仍有部分比例
若購屋預算為5,000 萬,會因多這 200 萬,產生的購買行為,雖無法完全排除,但比例應非常非常低

請想一想,是一坪 10 萬、一坪 30 萬、還是一坪 100 萬的
較易帶動房價上漲呢?

因此我認為此方案,對房價影響不大,參考一下

s953812 2010-03-20 06:05 AM

大陸一帖是五毛人民幣
不知道台灣一帖是多少元新台幣?

Gemini-A 2010-03-20 06:16 AM

引用:
作者s953812
大陸一帖是五毛人民幣
不知道台灣一帖是多少元新台幣?

那你發了那麼多帖拿到多少錢,要不要說一下?? :rolleyes: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1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