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到底DVD+-R有何不同?簡單講清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40922)
|
---|
我懷疑,除了-R的前面有先導軌,記錄css,booktype等之外,空白的部份根本一模一樣...
|
這是小弟補充的淺見,請行家指點,謝謝!
要了解-+R的優劣,先了解光碟的製程, 感謝轉載http://myweb.hinet.net/home1/hn84126757/a7 刻製母片(例如:可用雙雷射光束刻版機,其強大的功能主要用來製作空白無資料的記錄型碟片之母版,例如CD-R, CD-RW, DVD-R, DVD-RW, DVD-RAM等碟片之母版。)-->準備原料-->吸入原料-->光碟射出過程-->光碟射出成品-->電鍍成品-->已塗佈反光層之光碟片-->(空白片則塗佈染料)-->反光層上保護膠-->烘乾膠水-->良率檢測 +,-R的差異,是母版刻的紋路的差別,而不是染料不同,因為+-r使用的雷射頻率,功率都一樣,而光碟上的紋路就是兩大標準(+r, -r)制定的. 至於-+R的優劣僅是在「寫入」的時候,對於位置的找尋控制,+r的格式較能使用高速定址訊號辨識率比-R來的好; 「讀取」則是雷射光循預刻凹軌處(應是說透明片壓好的軌跡,如同唱針循唱片軌道般),而且是凹軌底燒出的痕跡,也因為這樣,只要檔案格式合乎DVD-video,DVD-ROM標準(也就是所謂白皮書),讀取器材就可辨認資料.(這就是所謂相容性); 所以,這些常見現像,和"+","-"格式無關 ***RW,DL,RAM因為是反射率的關係,讀寫頭要能提供不同功率,才能反射雷射光回來,所以 相容性差. ***早期cd和DVD因雷射頻率,功率不一樣,dvd機器也會讀不到cd... 空白片: ***所以,染料品質不好,塗佈不均,製造過程不良-->燒得好就不容易,燒好也容易讀不到 ***所以,染料退化-->資料讀不到; 燒(讀)機: ***讀寫頭功率不夠-->資料讀不到 ***燒(讀)機控制晶片運算速度不夠-->燒(讀)速度上不去(光靠改韌體改善能力有限) ***韌體內儲存燒片資料不足,易燒飛盤(功率不對,坑燒不深,讀不到...) ***常讀寫爛片傷機(讀寫頭操勞過度) --天哪,所有的疑問都可以解答... *"wobble"用最淺的講法--"我們知道只讀的CD 和DVD 的數據是記錄在一個螺旋型的軌道中的。但是可刻錄的CD 和DVD 的軌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螺旋型的,而是以正弦方式偏離的。Wobble 就是指這種軌道。"--把"wobble"想成一條很長的彈簧,像蛇一樣捲成一個圓盤,頻率高就是擠的比較緊的形狀,頻率低就是拉的比較鬆的形狀 從別人偷來的內容(感謝轉載http://myweb.hinet.net/home1/hn84126757/a9) Q: 問個較專業的問題,白金片及鑽石片的差異 A: 目前市場上 CD-R 空白碟片的選擇範圍較大。按反射層材料的不同,目前可分白金片、金片、水藍片,鑽石片四大類;這四種碟片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差別。從特性上來說,白金片具有較好的相容性,低速到高速的燒錄機都適用;水藍片在寫入和讀取資料時有較高的準確性;金片有較好的抗光性。鑽石片有最高的認片和讀取速度,但要高速的燒錄機方能很好的使用。關鍵的是,分別試燒不同類別和品牌的碟片,從中找出最適合您燒錄機的碟片。 |
感謝,正要找這類的資料說.........
|
受益良多
感謝樓主及提供見解的前輩 |
原來是定址方式不同
還有燒錄的雷射光頻率不同 現在知道還不算遲 謝謝 |
再補充一些:
1. http://we.wedo.com.tw/prof/65-4.htm ■ DVD之簡介 DVD的原文是Digital Versatile Disc,它與光碟機的基本讀取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因為DVD-ROM光碟機所使用的雷射光波長比較短,CD上面用以記錄的凸起比較小,而且DVD-ROM光碟機必須要能夠「變焦」讀取不同層的資料,因此在讀取頭上的設計是有差異的,也因此DVD-ROM光碟機的讀取頭生產成本相當高,導致DVD-ROM光碟機價格比CD-ROM光碟機價格還要貴。 DVD的技術是由CD改進而來的,只不過CD所用的波長為780nm的雷射光來讀取資料, 在直徑12公分的光碟片上能夠記錄650MB的資料,而DVD則是使用較高,波長較短的630/635nm的雷射光來讀取資料,因此可以讀取凹洞較小、較密的DVD光碟片,這也就是為何DVD會有巨大的容量。 DVD最吸引人的一點,便是在於它能在一片光碟片中容納的巨量資料,並且以18倍或20倍的速度播放,一片單面的DVD可以容納最高4.7GB的資料,而且因為DVD碟片比CD還要薄,所以生產工廠可以將兩片DVD背對背黏起來,則一片總量即變成9.4GB,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每一面壓上兩層資料,而其中一層是「半透明」的,讓讀寫頭可以看到下面一層的資料,不過如此會損失一點容量,如此一來一片DVD的最大容量即可達17GB! DVD 數位多功能光碟 DVD-5 DVD-9 DVD-10 4.7 GB 8.5 GB 9.4 GB 133分鐘 240分鐘 266分鐘 數位的電影、音樂、軟體、遊戲,各種可能的媒體資料均能包括 ■ DVD 壓片製作重點 母版製作流程︰ 斥資引進世界一級的紫外光雷射刻版機作為母版系統。 其兩階地輔助聚焦系統及穩定鮮明的雷射光點,能將母源訊號精準地轉換複製,不必擔心刻版過程的絲毫誤差或不穩定,半年內持續生產的碟片品質,始終如第一片般穩定精良。 同時,只要一個指令,紫外光雷射刻版機其可自動從CD切換成DVD光點。 而軌距的調變,則正是此刻版機的另一設計優點,配合DVD顯影機,可製成BOTTOM JITTER低於6.5%的母版。 此外,雙雷射光束刻版機其強大的功能主要用來製作空白無資料的記錄型碟片之母版,例如CD-R, CD-RW, DVD-R, DVD-RW, DVD-RAM等碟片之母版。 DVD-ROM光碟片壓製成型︰ 除了一般常用的OFF-LINE PROCESS製造DVD光碟片,並採用IN-LINE PROCESS 製造DVD光碟片。 配合來自日本最高級的DVD射出機與德國製造的黏合機,可生產DVD-5、DVD-9、 DVD-10等規格產品。 **dl要靠變焦來讀取 2. http://fjt.todayisp.com:7751/www.21...20000702/02.htm 四種DVD播放機光頭比較 很多人問究竟那一種DVD機比較好,特別是那一只讀碟好、壽命長,其實這方面主要和DVD機用的光頭很有關係,現在就為大家粗略介紹一下。 1、切換雙鏡頭:為Toshiba最早提出並應用的技術,也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他採用一個激光頭,分別準備2個焦距不同的鏡片切換,通過轉換不同的聚焦鏡來分別讀取DVD和CD,它的外形看起來與雙頭的SONY相似,因為只能看到二組聚焦鏡,激光頭在內部看不見。他讀取信號質量較高,但由於要轉換聚焦鏡,所以成本屬於中等水平,認盤速度較慢,同樣隱含的機械故障率比較高。 2、獨立雙鏡頭:為sony的技術,獨立的兩組鏡頭,成本最高,技術層次較低,認盤速度慢、激光頭隱含機械故障率最高,但是兼容性是最好的。 3、雙焦距單鏡頭:為Pioneer大量採用的單激光頭雙波長激光束係統,同一個鏡頭,同一組鐳射接收發射器,也就是利用液晶快門的技術來達到控制焦距的目的,次技術在保持松下的方案原有優勢的基礎上更加提高了讀片性能和認盤速度。次技術成本最低,技術層次最高,兼容性相對比較低。 4、單聚焦單鏡頭:為panasonic率先採用的單激光頭單聚焦鏡雙聚焦點方案,他採用特別的全息綜合透鏡,通過透鏡中間部分的激光束形成CD的聚焦點,通過透鏡邊緣部分的激光束形成DVD的聚焦點,這種結構由於沒有機械傳動,也不會產生機械故障,所以提高了認盤速度,不過同時也降低了成本。但採用此方案的第一代和部分第二代DVD不支持CDR。 文章出處:21hifi.com **讀寫頭顯然還比這複雜... 3. http://fjt.todayisp.com:7751/www.21...10/newpage5.htm DVD技術介紹(三)---DVD名詞解釋 DVD的出現便正好糅合了錄影帶、LD、VCD的各種優點,包括成本低質素高等,而且更加入新穎之設計,如高達9個角度8國語言32種字幕家長監控內容互動劇情等。 根據 DVD Forum Book B規定,所有 DVD Video碟都要利用 ISO-9660或者 Micro-UDF(Universal Disc Format)檔案格式儲存,以確保 DVD碟與 DVD驅動器兼容。所有 DVD影片檔案須存放在一個名為 Video_TS之目錄內,而純音效資料便要存放在 Audio_TS的目錄內。所有檔案須以特定方式命名。所有聲音畫面角度字幕等資料會一起混入同一條資料管道 (Bitstream)內,以便於讀取,而 DVD機 /MPEG 2 card/ DVD播放軟件會將需要的聲音畫面角度字幕等從資料管道中抽取出來。 **只要合乎格式規定,就能讀取(讀頭讀進來的資料,要濾出有用的數值,所以光碟上壓痕產生的雷射干擾要有辦法辨別-或許這就是相容性,挑片的一個原因) 4. http://fjt.todayisp.com:7751/www.21...i/030519/26.htm 問:我在選cd碟片的時候很苦惱,我覺得100元正版和20元盜版我聽起來是一樣的(是不是我耳朵不夠專業),我研究了一下盜版的制作過程也覺得音質是一樣的。 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 答:一般的CD復制其波形會損失兩成,而且D版碟一個模壓1萬張唱片以上,那個模具印超過6000張以後,唱片質量會很差,碟誤碼大量增加,光頭自然老化得越快。聲音也不會好。 評論:除了上面說的以外,全數碼CD轉CD,聲音質量也會損失2成,這樣你說聲音怎么可以比呢? **「B,C,D版壓片,空白燒片」,「copy版壓片」,「自己燒的片」為甚麼比不上正A版「壓片,空白燒片」原理可推(壓出的刻痕模糊了...) |
這..這..太棒啦~受益匪淺多謝囉^^""""
|
修正和補充...
引用:
我收回這句話,不過+r是沒有這兩項的.若DVD player讀片會檢查的話,挑片是必然的... 繼續推演下去: 1.燒片時要先讀取位址才能燒入,所以讀頭工作時數遠比寫多(若共用,則電路切換更頻繁),所以,以讀寫頭有壽命時限來說,常用當然早夭,常猛操死更快(讀寫爛片...);可是燒機價錢掉這麼快,買個長命不死的勞思萊斯,或是沒幾片就比燒機還貴的超好片子,到底划不划算,就見人見智了...(買二手車不買計程車,買燒機不買下蛋過多的"老母"機...) 2.+R比-R貴,我想是光碟母片,基板製作較麻煩的關係:溝槽側邊,全是密密麻麻的正弦波的鋸齒,母片刻也不容易,基板脫模也較難,所以開發者要精度較高的工作母機做母片,基板脫模也不容易漂亮;當然時間久了,方法純熟,產量上升,價錢才能降...所以現在CDR好又便宜不是沒有理由,這樣講不好意思,那2k台dw800a拯救了多少人:8x行情打壞,慢買者有便宜貨可撿;2k台機器可以消耗掉多少片子,讓空片市場能加速新陳代謝,謝謝啦! 3.用好片燒,弱燒機,弱讀機都好應付(傷本);用爛片燒,強燒機,強讀機才能應付(傷機),benq以強功率不挑片聞名於CD時代,dvd就不曉得了.其實「新讀機」支援片種多+強功率不挑片,更新讀機或許是真正解決挑片問題的方法(價錢又比前輩便宜多了) 4.韌體更新「增加功能」,就如同以軟體模擬硬體,能做,有彈性,但效率比不過純硬體,philips晶片的benq, nu tech系列-R不行也許是這樣吧,燒好片,低速還看不太出來;高速,爛片,和純硬體的NEC,sanyo晶片可能就看出差距.當然韌體寫的好,能發揮晶片的潛力也很重要,benq這點不錯,只是要三輪車登陸月球,難了一點;全用韌體更新,升速,增加功能,也是一樣 ,否則大家等韌體更新就不必換新機了... :) |
很棒的一篇DVD解說文,剛剛無意在爬文時看到...
推一下,希望有意在這一次資訊展買DVD燒錄機的人有幫助• |
終於了解了
真是夠簡單明遼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2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