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TEAC燒錄機音樂燒錄的比較?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46383)

Fabio 2003-09-13 12:24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野口隆史
CD不是數位的...
CD是類比式的數位,它還是的靠刻痕的深淺來放出聲音~
所以每種片子跟不同的燒錄機燒出來的聲音不同也不用這麼大驚小怪...
用燒錄機嚴格的說要原音重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說是誰最接近原版,而且CD重進到你硬碟的那一個就已經有一定程度上的失真~
除了燒音樂的片子跟機器要慎選外,來源機跟讀取的軟體也非常重要!!

:) :)


CD是數位的

他也不是靠刻痕深淺來放出聲音(又不是黑膠唱片)
PIT的深度在一定的範圍內是最好的(150~180nm??好像...忘了)

dendifang 2003-09-13 12:25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karopi
好東西!!!

那更適合拿來比較各台燒錄機燒音樂的品質
可以冒昧請問你的訊源是哪一台?


既然你已認定,那我想也就無須在討論了。
談到訊源除外,還要談到場地、喇叭擺設位置、線材,電源等等一堆東西。

我之前就說過,談jitter不是更有意義。
搞到後來還不是一樣談jitter,你現在所提的燒錄機跟空片
這兩樣那個沒跟jitter扯到關係。
AMQR技術強調的就是在此處。
而各種片子在各種燒錄機上以各種倍速燒錄,當然都會有不同的效果。

既然你也知道AMQR技術,就Fabio兄所提的"並不是1倍燒就是好"。
相信你看了也不一定否認吧,就以能提得出數據的方面去探討,或許還比較可行

真的要求的話,來台這個吧。

配上That's等日廠的盒裝片(意味QC好一點)。 豈不是能達到你們的需求 :)

adelies 2003-09-13 12:26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野口隆史
CD不是數位的...
CD是類比式的數位,它還是的靠刻痕的深淺來放出聲音~
所以每種片子跟不同的燒錄機燒出來的聲音不同也不用這麼大驚小怪...
用燒錄機嚴格的說要原音重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說是誰最接近原版,而且CD重進到你硬碟的那一個就已經有一定程度上的失真~
除了燒音樂的片子跟機器要慎選外,來源機跟讀取的軟體也非常重要!!

:) :)



如果當初的音樂資料是直接以 wav 檔,以 iso 格式放在光碟上,或許可以避開很多問題... :)

不過,若是 wav 檔就沒有保護版權能力了... :jolin: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dendifang
我之前就說過,談jitter不是更有意義。
搞到後來還不是一樣談jitter,你現在所提的燒錄機跟空片
這兩樣那個沒跟jitter扯到關係。...(前後恕刪)...


嗯,將 SCSI 與 IDE 切開,討論燒錄機 [本身] 燒錄、讀取時的問題,或許也是不錯的方式... :D

canyo 2003-09-13 12:32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野口隆史
CD不是數位的...
CD是類比式的數位,它還是的靠刻痕的深淺來放出聲音~
所以每種片子跟不同的燒錄機燒出來的聲音不同也不用這麼大驚小怪...
用燒錄機嚴格的說要原音重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說是誰最接近原版,而且CD重進到你硬碟的那一個就已經有一定程度上的失真~
除了燒音樂的片子跟機器要慎選外,來源機跟讀取的軟體也非常重要!!

:) :)


沒錯,就我用不同的燒錄機不同的片來燒音樂的經驗,的確是這樣

數據是不能反映音樂的好聽與否
主觀感覺是不能被量化的
C1值越低不代表音樂就好聽
正確不代表就是美

難道欣賞一件藝術品
還要拿所謂的"數據"出來討論??

Fabio 2003-09-13 12:41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anyo
沒錯,就我用不同的燒錄機不同的片來燒音樂的經驗,的確是這樣

數據是不能反映音樂的好聽與否
主觀感覺是不能被量化的
C1值越低不代表音樂就好聽
正確不代表就是美

難道欣賞一件藝術品
還要拿所謂的"數據"出來討論??



:jolin:

找台沙士獅測看看吧

adelies 2003-09-13 12:49 PM

的確,主觀的感覺不一定可以量化... :)


不過,若工程師 (或苦力,也可以這樣稱呼),要設計一台燒錄機,則很多時候必須將燒錄的品質量化,否則將無法判定其結果是好、是壞。人類的主觀感覺雖然是最終的反應端,但常受到許多心理因素的影響。所以,相關研究者才想會去瞭解、分析主觀感覺差異的量化依據為何,並加以應用。


當然,對聆聽、欣賞者來說,這些是藝術;但對設計者來說,很多時候他要考慮的是那個因素影響最大,哪些可以忽略不計,或者他必須知道改了哪裡有幫助,改哪裡是枉然。


量化分析有優點、有缺點,也無須把大家期待量化分析的心情視為洪水猛獸,因為很多事情當分析出結果時,您便會瞭解哪些是真,哪些則否,這也是一種追求道理的另一種角度,只是這種角度常會惹火對方就是... :cry: :agree: :shy:

adelies 2003-09-13 12:58 PM

另外,C1C2 大致可以算是燒錄資料本身是否有誤,比較的對象算是「原始的音樂資料」,不過如果該錯誤能被矯正回來 (錯誤更正機制),則對結果應該是沒有影響。


至於前文 dendifang 大提到的 Jitter,則與 C1C2 是不同的東西。:)

canyo 2003-09-13 01:02 PM

我剛特地翻到第一篇看了一下
原發文者也不過是想要參考前人的經驗
如果你有上列的機器
就你使用的主觀感覺回文就好了
原發文者也說了
不用科學數據
只要用耳朵聽就好

這樣也硬給人扯到數據????

canyo 2003-09-13 01:07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的確,主觀的感覺不一定可以量化... :)


不過,若工程師 (或苦力,也可以這樣稱呼),要設計一台燒錄機,則很多時候必須將燒錄的品質量化,否則將無法判定其結果是好、是壞。人類的主觀感覺雖然是最終的反應端,但常受到許多心理因素的影響。所以,相關研究者才想會去瞭解、分析主觀感覺差異的量化依據為何,並加以應用。


當然,對聆聽、欣賞者來說,這些是藝術;但對設計者來說,很多時候他要考慮的是那個因素影響最大,哪些可以忽略不計,或者他必須知道改了哪裡有幫助,改哪裡是枉然。


量化分析有優點、有缺點,也無須把大家期待量化分析的心情視為洪水猛獸,因為很多事情當分析出結果時,您便會瞭解哪些是真,哪些則否,這也是一種追求道理的另一種角度,只是這種角度常會惹火對方就是... :cry: :agree: :shy:


嗯..您說的沒錯:) :agree:

若是end user,他只是要參考前人的主觀經驗,就像原發文者一樣...

只是這討論串一路看來,大都是朝對方互相開火...

只是希望氣氛和諧一點而已:)

Fabio 2003-09-13 01:11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另外,C1C2 大致可以算是燒錄資料本身是否有誤,比較的對象算是「原始的音樂資料」,不過如果該錯誤能被矯正回來 (錯誤更正機制),則對結果應該是沒有影響。


至於前文 dendifang 大提到的 Jitter,則與 C1C2 是不同的東西。:)


只是想排除這個因素

突然忘了沙士獅可以測更多:jolin: :shy: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52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