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Plextor專訪:怎樣製造出能燒出好音質CD的燒錄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62416)

t1000 2002-12-21 03:22 PM

結果您還是在堅持您的8X∼1X的合理推測嘛,我可從沒說是"錯"啊,我只是說,這到底對不對還要斟酌斟酌(到底還是維持「極高<->極低」,還是變得差不多呢?),幹嘛您一定要爭到別人一定也要認為是對的呢?質疑一下幹嘛那麼緊張

還有啊,關於更重要的,到底C1錯誤率跟jitter的相關性呢?


最後,歡迎拿一堆東西質疑我"殺人",我可是一點兒都不會生氣的。

adelies 2002-12-21 03:26 PM

C1 高的意思是代表發生「次數」多...

請記住,這裡的資料是「串流」資料,所以,每次經過 EFM Decoder 後如果有錯,C1 就會啟動。

次數,是因為橫軸 (時間、或距離) 太窄,所以程式才以這樣的方式標示給大家看。事實上,串流資料處理的方式不是在算一大筆資料,而是單一處理。

所以,假設控制器可以在下一筆資料進來前偵測/更正 C1 錯誤完畢,發生 10000 筆和 1 筆,是沒有差異的。但對結果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另外,C1/C2 的關係小弟自打嘴巴,剛回去看 http://www.cdrinfo.com/Sections/Art...uality&index=13 發現有些地方好像有關鍵影響,尤其這句話:

Under high Jitter conditions (raw BER of ~10^-3), the error concealment circuitry may have to conceal 1000 errors a minute, while under normal Jitter conditions (raw BER of ~10^-4), this is reduced to about 1 concealment every 10hours.

mig33 2002-12-21 03:32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1000
結果您還是在堅持您的8X∼1X的合理推測嘛,我可從沒說是"錯"啊,我只是說,這到底對不對還要斟酌斟酌(到底還是維持「極高<->極低」,還是變得差不多呢?),幹嘛您一定要爭到別人一定也要認為是對的呢?質疑一下幹嘛那麼緊張
還有啊,關於更重要的,到底C1錯誤率跟jitter的相關性呢?
最後,歡迎拿一堆東西質疑我"殺人",我可是一點兒都不會生氣的。

看看您當初的文章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1000
這裡討論的jitter問題早就已經超越"黃昏"、"誤判"的問題了好不好....
所謂的"製造好音質CD的燒錄機"是能燒出讀取時jitter較小的片子
而一般的機子、片子就能燒出不"黃昏"的片子了
至於會燒出"黃昏"的機器、片子可以直接拿去扔了

不是"質疑"
而是"否定"
當初您很篤定的說一般的機子不會燒出黃昏(的訊號)
事實上就我所看過的
任何燒錄機都會燒出一定有C1的片子
也就是"黃昏"現象是存在的
只是被修正錯誤的機制所隱藏起來了

adelies 2002-12-21 03:36 PM

另外 C1 的錯誤應該和 Jitter 不一定有關!

C1 的意思是發生錯誤。
Jitter 的意思是發生「時基抖動」。

發生「時基抖動」不一定會讓資料錯,看「偏移」的程度是否超過判斷 0/1 的臨界點。

而 C1/C2 是指資料有錯誤,有可能當初「刻」的資料就錯掉,就算是 Jitter 為 0,C1/C2 還是會發生。


就像一篇報告,可能字印的爛、模糊,但卻沒有錯字。同樣的,一篇錯字連連的報告,可能印的很清晰。這樣應該比較好理解吧?

別再把 Jitter 與 C1/C2 混為一談了~ Jitter 可能導致 C1/C2,C1/C2 可能有部分是因為 Jitter,但兩者應該是不能劃上等號的。而且兩者定義不同。

因此,Jitter 依小弟的理解,是不等於 C1/C2。當然,小弟的理解可能不正確,所以歡迎更正。

mig33 2002-12-21 03:42 PM

但可以想想一件事
若C1極低決不是偶然的
一定是片子的pit和land都接近非常完美的狀態
使得反射的訊號清晰
容易判別0與1
(也就是黃昏現象極少)
當反射訊號清晰時
讀取頭就容易讀的順
所以C1低
通常也意訊號強度落在臨界點的次數就少!

我不相信C1很高的片子
訊號強度落在臨界點的次數卻反而少
若真的是這樣
該燒錄機或片子真是"爛"過頭了

又白金片和水藍片由於反射率不同的關係
若白金片和水藍的C1值都非常低
(例如三井金片C1低於太誘水藍)
但由於水藍反射率較佳
致使訊號判斷的時間較少
這點我相信
但如果該片太誘水藍C1很高
此時要說仍表現的比三井白金C1好
(也就是有較小的jitter)
這我是不相信的

另外某大大曾解釋過C1
他用一個陣列來表達
若是其中有幾個資料錯了
可以根據陣列的其他數值來推算錯誤的數值
所以若該陣列中錯誤的資料越多
推算的時間也會越多
想想若您自己用VB寫這樣的程式時
錯誤越多要修正時
程式所跑的迴圈次數也會越多

adelies 2002-12-21 03:48 PM

C1 低真的不代表 Jitter 低。Jitter 算偏移程度,C1 算發生次數。

mig33 2002-12-21 03:57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C1 低真的不代表 Jitter 低。Jitter 算偏移程度,C1 算發生次數。

正相關
負相關
零相關
100%正相關
100%負相關
以上五個統計學的名詞假設大家都瞭解

C1低使得jitter低是正相關
(但未達100%正相關)
就像我上一篇說的
當三井和太誘的C1都很低時
(也就是這兩片的pit和land都極完美)
但卻有可能太誘的C1略高卻jitter較低
(源於水藍的反射率較佳)
但是若換個情況:太誘的C1高非常多
(也就是pit和land不是那麼完美時)
此時還擁有較低的jitter
這卻是不太可能的事

源於pit和land的完美
使得C1低,使得jitter也低
因此我的推論是
C1低代表pit和land完美
偏移程度的現象就會比較小
從而jitter較低

此推論是指正相關
但我也瞭解並非100%正相關
我已經舉例三井和太誘說明為啥不是100%正相關
所以若其他仁兄有興趣討論
可先說明您們認為是零相關或負相關?

adelies 2002-12-21 04:11 PM

不一定。

在 Jitter 量沒有超過誤判臨界點,假設光碟的資料都對,讀出來的資料也會都對,不管 Jitter 的大小。

在 Jitter 量超過誤判臨界點,光碟資料就算都對,讀出來的資料都有可能會錯,Jitter 量越大,就越會錯。

這裡有三個變數:Jitter 大小 (有無超過臨界點)、光碟記錄資料正確與否、讀出來的 C1/C2 錯誤。

所以,有「無相關,也有正相關」。有沒有超過那個 0 與 1 誤判的界線,才是差異的基準。

但是,撇開這個點,小弟的問題好可憐,從第一頁問到最後一頁還是沒答案... >_<

mig33 2002-12-21 04:22 PM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elies
所以,有無相關,也有正相關。有沒有超過那個 0 與 1 誤判的界線,才是差異的基準。

小弟我也覺得自己很可憐...>_<
顯然我們修的統計學是不一樣的課
"有無相關,也有正相關"
這句話說穿了就是"正相關,但不是"100%正相關"

我知道C1和jitter是兩件事
但我也說明了為什麼會有"正相關"
也說明(並舉例)我知道不是"100%正相關"
結果看到您給我的回答"有無相關,也有正相關"
這樣的現象在統計學上就是"正相關"啊

以下的五個用詞應夠您挑出一個來描述您所認為的
100%正相關
正相關
零相關
負相關
100%負相關

adelies 2002-12-21 04:28 PM

上面就說過,在臨界點前,有可能發生 Jitter 越高,C1 越低的狀況。(因為這邊 C1 與 Jitter 無關)

還有,在資料原本就錯的狀況,小弟就不知道三者的差異。

您如果有興趣,可以整理出:Jitter、C1C2 與光碟記錄資料正確度的相關表。這樣,就不會造成誤解與困惑。

奇怪,小弟沒修過統計怎回答?有可能會有「負相關」的答案,要怎樣來回答「正相關」?這點挖嘛姆哉... 好吧,沒去修選修的統計也算是一種錯吧??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