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存股同學會-這版面有沒有人在存股的!? 分享一下存股心得和歷程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4115)

anderson1127 2021-03-30 05:45 PM

果然散戶的錢越來越難賺了... 好事一件!! :like: :like: :like:

我今天也把投入金融股的資金回收了一半回來 ... 算是提前除權息!!

暫時不再進場了!! :ase :ase :ase

燒餅油條 2021-03-30 05:55 PM

分批買進長期持有市值型的ETF (0050 006208 006203 00850等等)

定期定額更保險 可以攤平股價

deidei939 2021-03-31 12:00 AM

引用:
作者Earstorm-5
我是遵循一個老前輩說的: "投資你所了解的產業, 甚至是你了解的公司."
雖然不是股票, 但也曾經出手過, 都是賺錢的; 但對方長大就不想接受投資.
(這種經營人我反而敬佩, 因為誠信所以不想拿人的錢, 覺得是負擔)

日後如果要投入股市, 我應該也會遵循這個原則, 只碰我懂得產業與公司.


最近半年都在聽股癌的podcast,他的觀念也是與你相同,要買股票就要知道這個公司是在做什麼的。
例如:對個人電腦有研究的,就知道華碩、微星等公司,就可以關注其股票。
但是他也有說台股的透明度不行,很多公司都不會揭露他的客戶有哪幾家?
不像美股的公司,其資訊都有寫清楚,所以股癌也說投資美股反而比台股好操作。

而我也是股市新手,應該會從ETF開始買,股癌的臉書都推薦006208,0050,這種是可以請券商做每個月的定期定額購買,其手續費也會比一般交易便宜,看起來都比定存的獲利高。

sparc10 2021-03-31 07:16 AM

股癌很會聊天,所以其podcast極受歡迎!
如果你買賣美股或《與美股息息相關的某些台股》,個人推薦:
貝拉財報 (著重美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WSE1Jvxg/videos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著重台股)
https://player.soundon.fm/p/446e3d1...39-668ef0347ef6

財經M平方 (提防他們對黃金等貴重金屬、虛擬貨幣的建議!)
https://player.soundon.fm/p/d2aab16...2b-e50f07852ecd

FERRE1832 2021-03-31 07:29 AM

我股市經驗 20幾年

坦白說 目前股市 過熱

疫情 美國印鈔 低利率 打房

讓台灣所有資金 幾乎往股市跑

很多沒碰股市的人 這1~2年也都忍不住往股市裡鑽了

未來股市 是一定會有一波大修正 因為要割韭菜

所以我會建議 股市新人 這時候進入股市是好事嗎??

我認為是好事 因為你可能在短時間內學到很多股市的大風大浪的經驗

重點是 先嘗試的下單 定期定額最好 一個月一萬二萬

千萬不要壓身家 不要融資 不要借錢

股市任何經驗都是要花錢學的 看書看在多 也不一定有用 因為當你真金白銀操作的時候

就會發現 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windhm 2021-03-31 10:27 AM

引用:
作者FERRE1832
我股市經驗 20幾年

坦白說 目前股市 過熱

疫情 美國印鈔 低利率 打房

讓台灣所有資金 幾乎往股市跑

很多沒碰股市的人 這1~2年也都忍不住往股市裡鑽了

未來股市 是一定會有一波大修正 因為要割韭菜

所以我會建議 股市新人 這時候進入股市是好事嗎??

我認為是好事 因為你可能在短時間內學到很多股市的大風大浪的經驗

重點是 先嘗試的下單 定期定額最好 一個月一萬二萬

千萬不要壓身家 不要融資 不要借錢

股市任何經驗都是要花錢學的 看書看在多 也不一定有用 因為當你真金白銀操作的時候

就會發現 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不要壓身家 不要融資
+1

上一輪大印鈔, 10年內, 大修正是沒看到, 小修正兩次就是指數打8折(一次應該是經濟數據惡化, 一次是fed回收資金).
個股大概就是6~8折, 但可以發現獲利穩定或成長的, 反彈會比較快, 長期獲利持續成長的, 容易再創新高.
加權指數 月線圖

toy123 2021-03-31 12:20 PM

 其實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

買進 VOO 就對了。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股神巴菲特都只推這個。

holisonyy 2021-03-31 01:25 PM

對科技股來說,很少人能綜觀全貌,就算是自己熟悉的領域,但因為科技行業牽涉的層面太龐大了,一般主管甚至工程師也很難完整知道產業的走向。

我遇過神山來的同事,有的已經位居高層,也有是10-20年的小主管,但前幾年都看衰神山的未來。像我們20年前念半導體技術沒也沒教授能想像,intel有一天會被gg超越,連想都不會想。但事實就是發生了。
所以現在很多非領域的一直講gg上看千元我都覺得好笑,連finfet, gaa都沒聽過的人在那邊吹牛,就算知道這些技術,但市場面能有甚麼極限,也只有產業界最高層的人或許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輪廓。

如果熟悉一個產業就可以預測該產業,那基本上不會有公司的倒閉,就因為企業面臨太多無法預期的挑戰,所以很難預測。

自從有買過電子公司下市後,我就只投資不需要改變的企業,舉個例子,你去吃地方60年老店就是希望吃那個懷念的味道,如果他今天改配方了,反而失去了那個的滋味,因為不希望老店做改變。這才是值得長期投資的企業。

windhm 2021-03-31 01:50 PM

引用:
作者holisonyy
對科技股來說,很少人能綜觀全貌,就算是自己熟悉的領域,但因為科技行業牽涉的層面太龐大了,一般主管甚至工程師也很難完整知道產業的走向。

我遇過神山來的同事,有的已經位居高層,也有是10-20年的小主管,但前幾年都看衰神山的未來。像我們20年前念半導體技術沒也沒教授能想像,intel有一天會被gg超越,連想都不會想。但事實就是發生了。
所以現在很多非領域的一直講gg上看千元我都覺得好笑,連finfet, gaa都沒聽過的人在那邊吹牛,就算知道這些技術,但市場面能有甚麼極限,也只有產業界最高層的人或許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輪廓。

如果熟悉一個產業就可以預測該產業,那基本上不會有公司的倒閉,就因為企業面臨太多無法預期的挑戰,所以很難預測。

自從有買過電子公司下市後,我就只投資不需要改變的企業,舉個例子,你去吃地方60年老店就是希望吃那個懷念的味道,如果他今天改配方了,反而失去了...

即使是大老闆, 也不見得預測的準, 台灣當初的dram, lcd, led, solar, 哪個當時不看好, 現在活得好的也沒幾間. 傳產也收的不少就是, 喜歡懷念的味道往往是老一輩的人, 終究會凋零, 味道不改變也可能無法帶來新客戶, 不少公司也是抱著過往的輝煌沉沒了.

不過也不用太嗤之以鼻, 長遠的預測或許就只是猜測. 但近期的預測是可推估的, 例如<12nm只有三家能製造, 擴廠的時間與產量大概可知道, 只要需求能維持大部分預估的成長需求, 那一定時程內的獲利增加自然也是可預估的. 初步驗證手段也很簡單, 營收自然會反映出來.

其實去看一下各公司歷年年報, 能活得好的, 或多或少都有在做精進與改變.

BALA 2021-03-31 02:38 PM

引用:
作者holisonyy
對科技股來說,很少人能綜觀全貌,就算是自己熟悉的領域,但因為科技行業牽涉的層面太龐大了,一般主管甚至工程師也很難完整知道產業的走向。

我遇過神山來的同事,有的已經位居高層,也有是10-20年的小主管,但前幾年都看衰神山的未來。像我們20年前念半導體技術沒也沒教授能想像,intel有一天會被gg超越,連想都不會想。但事實就是發生了。
所以現在很多非領域的一直講gg上看千元我都覺得好笑,連finfet, gaa都沒聽過的人在那邊吹牛,就算知道這些技術,但市場面能有甚麼極限,也只有產業界最高層的人或許可以有比較清楚的輪廓。

如果熟悉一個產業就可以預測該產業,那基本上不會有公司的倒閉,就因為企業面臨太多無法預期的挑戰,所以很難預測。

自從有買過電子公司下市後,我就只投資不需要改變的企業,舉個例子,你去吃地方60年老店就是希望吃那個懷念的味道,如果他今天改配方了,反而失去了...


照你這種看法

我覺得連金融股也碰不得

譬如你買國泰金

你會知道國泰金借錢給哪些人嗎? 你要如何評估風險 怎麼知道他有沒有踩到地雷

:ase :ase :ase :ase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4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