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對於外國使節,用「晉見」二字,是否恰當?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1635)

newsnes 2021-01-14 07:48 AM

引用:
作者Swift
這是在說原意就是前往去見某人,原意非常簡單,所以實際上是一個中性的概念

你說為什麼不是用「總統前往醫院晉見受傷飛行員」?這是因為詞語的使用有情境上的差異,並不是因為「總統前往醫院晉見受傷飛行員」,是貶低總統,所以不該使用

而是總統位階高於飛行員,所以使用晉見會不太適合,位階比較高,這只是指職位

不是接見者對於求見者具有權力上的宰制(這裡的權力與職位上的職權不一樣),所以使用晉見,如果你要形容是權力上的宰制,那不如用「跪見」不是更適合?

而且我請教你:

如果你覺得使用晉見等同於對對方有權力上的宰制,那「跪見」和「晉見」的差異又在哪?是晉見比較有貶低對方地位,還是跪見?

另外還有「覲見」喔,這幾個你分的出來哪個比較貶低人嗎?

晉見這個詞語本身中性,但會因為情境上的差異來決定是否使用

你現在是混在一起,你是認為使用晉見二字,就是一...

你講的,前面討論幾乎都講過了,完全沒有新意,只是一再重複充版面而已,是吃到版上跳針王的口水嗎?:p

最簡單來理解,就是只有「下」對「上」會用「晉見」。
所以,「晉見」是否有高低之分(不管哪一方面),顯而易見。

我再畫一次重點,我不是認為「晉見」不能用,只是認為,自己說「外人來晉見」,不禮貌也不恰當。

至於你最後又重複提到早在#7,oversky.網友就提過的「總統府辦理請見總統副總統作業要點」,如果真要依那要點來說,美國總統不是新聞界人士,那美國總統來和我國總統見面,也應該是「晉見」了?
那請問有可能美國總統來訪,我國媒體或官方會說「美國總統前來晉見我國總統」嗎?

Swift 2021-01-14 09:03 AM

引用:
作者newsnes
你講的,前面討論幾乎都講過了,完全沒有新意,只是一再重複充版面而已,是吃到版上跳針王的口水嗎?:p

我認為我換一種方式講或許你會理解,況且前面也有不少人講類似的概念,這也是證明多數人不覺得使用晉見不適合

引用:
作者newsnes
最簡單來理解,就是只有「下」對「上」會用「晉見」。
所以,「晉見」是否有高低之分(不管哪一方面),顯而易見。

是的,的確是下對上用晉見,但我之前也曾說過,這裡的下對上僅指職位上的差異性

並非對於他人絕對的權力宰制,如果你覺得這裡的下對上很明顯的是權力宰制,那請問哪裡有這樣的意思?前面不少人舉出比較標準的詞語解釋,我看在字面上都沒有那種絕對性的權力宰制甚至壓迫的意思

這也是為什麼晉見這用法我認為是中性,除非你直接用了跪見這種詞語,這或許才有暗示兩方的關係是權力上的宰制

引用:
作者newsnes
我再畫一次重點,我不是認為「晉見」不能用,只是認為,自己說「外人來晉見」,不禮貌也不恰當。

問題在於晉見本身就是中性詞語,就是很單純的描述「較低職位」來「拜訪較高職位」的行為,然後多用於政府機關的名詞,並且多用於總統副總統等級的職位罷了

既然是中性詞語,自己說「外人來晉見」當然可以,你認為不是不能用,那什麼時候可以用?

這無論在習慣上或者較為嚴肅的文字定義上,似乎沒有你想像中本意是權力宰制的意思

的確這是過去專制時代就有的詞語(應該是吧?如果不是專制時代就有,那很明顯樓主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但專制時代留下來的用詞可不只晉見,如果你覺得晉見是專制時代可以用,現在不能用,那你怎麼只在晉見上面打轉?

所以我也覺得你需要再看一下重點,晉見本身如果你試圖描述成為這是一種權力宰制上的關係,你應該會一直認為有問題

如果需要用比喻來說,如果自己說「外人來拜見」,那是不是也不禮貌?按照你的說法,外人來「拜見」,看起來也很貶低人

那為什麼晉見不行?拜見卻可以?你好像也沒有說清楚


引用:
作者newsnes
至於你最後又重複提到早在#7,oversky.網友就提過的「總統府辦理請見總統副總統作業要點」,如果真要依那要點來說,美國總統不是新聞界人士,那美國總統來和我國總統見面,也應該是「晉見」了?
那請問有可能美國總統來訪,我國媒體或官方會說「美國總統前來晉見我國總統」嗎?

這部分或許是我需要解釋,提到那個文件我僅是要說明晉見是中性名詞,而且是很常使用的

本身並不是因為我認為你的人格地位低,才要用這個詞,僅是就總統府來說,要來拜訪總統的較低單位稱為晉見而已

引用:
二、請見總統、副總統分類如下:
(一)晉見:個人或團體
(二)採訪:限新聞界人士。


而且,美國總統要來拜訪我國總統,很顯然的,根本不會用作業要點來處理的

作業要點是單位機關用來處理日常業務的執行綱要,美國總統如果要來見台灣總統,作業要點不會拿來參考



引用:
如果你覺得使用晉見等同於對對方有權力上的宰制,那「跪見」和「晉見」的差異又在哪?是晉見比較有貶低對方地位,還是跪見?

另外還有「覲見」喔,這幾個你分的出來哪個比較貶低人嗎?


你沒有回答我這個,我還是很好奇你會怎麼判斷?或許你不想回答,那我只會問到這一次

另外上面也有提到拜見,我很好奇依照你的邏輯:晉見、覲見、拜見、跪見,哪一種比較具有權力宰制的暗示?

newsnes 2021-01-14 09:54 AM

引用:
作者Swift
我認為我換一種方式講或許你會理解,況且前面也有不少人講類似的概念,這也是證明多數人不覺得使用晉見不適合


是的,的確是下對上用晉見,但我之前也曾說過,這裡的下對上僅指職位上的差異性

並非對於他人絕對的權力宰制,如果你覺得這裡的下對上很明顯的是權力宰制,那請問哪裡有這樣的意思?前面不少人舉出比較標準的詞語解釋,我看在字面上都沒有那種絕對性的權力宰制甚至壓迫的意思

這也是為什麼晉見這用法我認為是中性,除非你直接用了跪見這種詞語,這或許才有暗示兩方的關係是權力上的宰制


問題在於晉見本身就是中性詞語,就是很單純的描述「較低職位」來「拜訪較高職位」的行為,然後多用於政府機關的名詞,並且多用於總統副總統等級的職位罷了

既然是中性詞語,自己說「外人來晉見」當然可以,你認為不是不能用,那什麼時候可以用?

這無論在習慣上或者較為嚴肅的文字定義上...

首先,「晉見」是中性辭彙,這是你自己定義的,所以,以「晉見是中性辭彙」來論述的部分,完全沒有說服力。


第二,「外人來拜見」、「外人來跪見」也都是很不禮貌也不恰當。

第三,我認為什麼時候可以用「晉見」,甚至是「拜見」、「跪見」?其實都一樣,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是自謙時較恰當,請自行往上翻閱。

第四,你說「作業要點是單位機關用來處理日常業務的執行綱要」這部分我十分認同,這也就是我開宗明義第一篇就說國人用「晉見」沒問題的原因。

但是你又說「美國總統要來拜訪我國總統,很顯然的,根本不會用作業要點來處理」,這我也認同。問題是,為何外交使節也要適用此作業要點?
這就是弔詭的地方啊!

最後,「覲見」只有帝制時代見皇帝才會用,有什麼討論價值?我們現在還是實施帝制嗎?
如果不是,「覲見」根本不可能用到,完全沒有討論的價值。

Swift 2021-01-14 10:33 AM

引用:
作者newsnes
首先,「晉見」是中性辭彙,這是你自己定義的,所以,以「晉見是中性辭彙」來論述的部分,完全沒有說服力。


這當然是中性的,原因很簡單,也是麻煩你回去看前面的討論,從來都沒有貶低別人的意思,那當然是中性詞語

如果你說不是中性,那請問為什麼你不覺得是?

引用:
作者newsnes
第二,「外人來拜見」、「外人來跪見」也都是很不禮貌也不恰當。

依照你前面一樣的說法,你說不禮貌也不恰當,晉見不是中性詞語,似乎也是你自己去定義它的

為什麼?不要忘了,你一開始這樣說:

引用:
作者newsnes
與自己國家的總統見面,當然是用「晉見」總統;
可是外國使節來訪,也用「晉見」,是否恰當?

我個人是覺得不太禮貌,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後來還有

引用:
作者newsnes
外國使節是我國總統的下屬?
若否,怎會有上下之分?

我個人認為,外國使節來訪時,其身分代表的是外國國家元首,不應有上下之分,所以不該以「晉見」來描述。


再挑一個

引用:
作者newsnes
這種用法我也覺得不洽當
上對下才是「召見」,駐外使節肯定不是該國外交部長的下屬,用「召見」也是不倫不類。

事實上,我就是在討論這類用詞是否恰當?
結果你又用另一個我認為也不恰當的用法,來試圖合理化「晉見」的用法,這根本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所以這顯然也是你覺得,我當然也可以「我覺得」,因此我建議還是回來好好討論為什麼你覺得不行?退一步說,如果你認為我都是「我覺得」,那也無妨,既然你也是「我覺得」,那就來好好討論為什麼晉見不好,也許就不用在「你覺得」、「我覺得」上面打轉

引用:
作者newsnes
第三,我認為什麼時候可以用「晉見」,甚至是「拜見」、「跪見」?其實都一樣,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是自謙時較恰當,請自行往上翻閱。


我瞭解你的意思,但它意思很簡單,晉見僅是描述下級拜訪上級,不需要限定只有下級來自謙用
引用:
作者newsnes
第四,你說「作業要點是單位機關用來處理日常業務的執行綱要」這部分我十分認同,這也就是我開宗明義第一篇就說國人用「晉見」沒問題的原因。

但是你又說「美國總統要來拜訪我國總統,很顯然的,根本不會用作業要點來處理」,這我也認同。問題是,為何外交使節也要適用此作業要點?
這就是弔詭的地方啊!

美國總統和外交使節根本不一樣

引用:
作者newsnes
最後,「覲見」只有帝制時代見皇帝才會用,有什麼討論價值?我們現在還是實施帝制嗎?
如果不是,「覲見」根本不可能用到,完全沒有討論的價值。

如果覲見是皇帝才能用,很顯然代表是皇帝對於臣下有絕對的宰制

那晉見也是一樣有絕對的權力宰制,所以不該用來形容他國官員拜訪我國高層官員

你的意思也是這樣嗎?這是我要問你的問題核心點

也就是我一直認為你的誤解在於,你認定使用晉見來描述他國官員拜見,就是我們在看不起人家,然後憑空就認為這是不禮貌

所以你會說:我個人是覺得不太禮貌

但很多人包括我就告訴你,這個根本就沒人認為不禮貌,舉了很多例子給你聽,似乎也只有你一直堅持這不禮貌,我認為這沒有這麼嚴重就是了

Swift 2021-01-14 10:51 AM

引用:
作者newsnes

最簡單來理解,就是只有「下」對「上」會用「晉見」。
所以,「晉見」是否有高低之分(不管哪一方面),顯而易見。

我再畫一次重點,我不是認為「晉見」不能用,只是認為,自己說「外人來晉見」,不禮貌也不恰當。


還是整理一下

既然你是說「下」對「上」會用「晉見」,你認為自己說「外人來晉見」不妥

這樣的意思應該是因為,我們自己說晉見,就是把對方視為「下」,這樣不妥

但我要說的是,這裡的上下,僅是職位上的上與下,不是人格地位上的上與下

因此為什麼你會認為不妥,代表你認為別人使用這個詞語,等同要把對方的人格地位降低

不過,既然晉見本身只是進與見,再者大多數人也沒有用晉見,就是心理上認為對方人格地位低,因此我認為可以使用

如果你我之間有什麼沒辦法彼此同意的關鍵點。我想在於是否主觀的認定使用這個詞語就是暗示雙方的人格地位高低

如果是這樣,那我倒是可以理解為何你我很難有一致的看法

newsnes 2021-01-14 12:48 PM

引用:
作者Swift
這當然是中性的,原因很簡單,也是麻煩你回去看前面的討論,從來都沒有貶低別人的意思,那當然是中性詞語

如果你說不是中性,那請問為什麼你不覺得是?


依照你前面一樣的說法,你說不禮貌也不恰當,晉見不是中性詞語,似乎也是你自己去定義它的

為什麼?不要忘了,你一開始這樣說:



後來還有



再挑一個



所以這顯然也是你覺得,我當然也可以「我覺得」,因此我建議還是回來好好討論為什麼你覺得不行?退一步說,如果你認為我都是「我覺得」,那也無妨,既然你也是「我覺得」,那就來好好討論為什麼晉見不好,也許就不用在「你覺得」、「我覺得」上面打轉



我瞭解你的意思,但它意思很簡單,晉見僅是描述下級拜訪上級,不需要限定只有下級來自謙用

美國總統和外交使節根本不一樣


如果覲見是皇帝才能用,很顯然代表是皇帝對於臣下有絕對的宰制

那晉見也是一樣...

引用:
作者Swift
還是整理一下

既然你是說「下」對「上」會用「晉見」,你認為自己說「外人來晉見」不妥

這樣的意思應該是因為,我們自己說晉見,就是把對方視為「下」,這樣不妥

但我要說的是,這裡的上下,僅是職位上的上與下,不是人格地位上的上與下

因此為什麼你會認為不妥,代表你認為別人使用這個詞語,等同要把對方的人格地位降低

不過,既然晉見本身只是進與見,再者大多數人也沒有用晉見,就是心理上認為對方人格地位低,因此我認為可以使用

如果你我之間有什麼沒辦法彼此同意的關鍵點。我想在於是否主觀的認定使用這個詞語就是暗示雙方的人格地位高低

如果是這樣,那我倒是可以理解為何你我很難有一致的看法

你一直在重複一樣的話,說實在的,有點懶地回了∼

一、有「上」、「下」之分就不會是中性的,這麼簡單的道理真的很難懂嗎?
會面、見面、會談、訪問....這才是中性的詞彙。

二、美國總統和外交使節當然不一樣,但都不是我國人,所以同樣不該適用此作業要點。
事實上,就算不是他國總統或外交使節我也認為我們不該自稱這個詞。
例如比爾蓋茲來台,媒體或官員稱比爾蓋茲來台「晉見」我國總統,我也認為不禮貌也不恰當。

三、即使不是你所謂的「絕對的宰制」,「晉見」仍然是下對上(不管哪一方面--這前面也講過了)才會用,所以也不應「自稱」對方來晉見。畢竟自稱對方來晉見,就是置對方於下位,而事實上,對方只是他國總統的下屬,而不是我國總統的下屬;
而對方當然可以自謙是前來晉見,就好像你跟不熟的人(年紀相仿)講話時,可以自稱「弟」,但不熟的對方稱你為「弟」,那就不禮貌也不恰當了。

四、前面也講過了,這裡所謂的「晉見」中的「晉」,絕對不只是「進」、「前往」。
否則總統去醫院「晉見」受傷官兵,或是去罹難人士家裡「晉見」家屬,不就早該司空見慣了嗎?

Swift 2021-01-14 01:04 PM

引用:
作者newsnes
一、有「上」、「下」之分就不會是中性的,這麼簡單的道理真的很難懂嗎?
會面、見面、會談、訪問....這才是中性的詞彙。.

如果你覺得上下不合適,那是因為你就認為只要是上下就是高級和低劣,那你當然會覺得上下不合適啊

可是這裡的上下僅僅只是職位的高低,不是你人比較高級和低劣,你把他搞混就會認為描述較低一級的職位去見較高職位的人,用晉見是在貶低較低職位的,但實際上並沒有啊

如果是的話,那你絕對不是第一個跳出來認為不能這樣的,問題就是除了你之外,似乎很少人這麼認為,你一個人認為是這樣那也只是你認為,問題就是大家沒有這麼覺得

還是問你,職位上的高低,就是人格之間的高低嗎?我看不是吧,這裡的上下之分你是不是可以稍微理解?

引用:
作者newsnes
二、美國總統和外交使節當然不一樣,但都不是我國人,所以同樣不該適用此作業要點。
事實上,就算不是他國總統或外交使節我也認為我們不該自稱這個詞。
例如比爾蓋茲來台,媒體或官員稱比爾蓋茲來台「晉見」我國總統,我也認為不禮貌也不恰當。

你這裡就延伸太遠了,我要說的那個作業要點也只是說很明顯的總統府也沒打算要貶低適合「晉用」二字的個人與團體

所以就連政府都根本沒打算用晉用二字來形容那些參訪的個人與團體,是一群人格地位低的人,因此你說這個字眼因為是下對上的拜訪是不禮貌,那根本不成立

引用:
作者newsnes
三、即使不是你所謂的「絕對的宰制」,「晉見」仍然是下對上(不管哪一方面--這前面也講過了)才會用,所以也不應「自稱」對方來晉見。畢竟自稱對方來晉見,就是置對方於下位,而事實上,對方只是他國總統的下屬,而不是我國總統的下屬;
而對方當然可以自謙是前來晉見,就好像你跟不熟的人(年紀相仿)講話時,可以自稱「弟」,但不熟的對方稱你為「弟」,那就不禮貌也不恰當了。

所以你還是可以想想,下對上或上對下的關係,在晉見裡只是職位高低,的確是上下屬的關係,但不是對方人格很低劣所以比較低

引用:
作者newsnes
四、前面也講過了,這裡所謂的「晉見」中的「晉」,絕對不只是「進」、「前往」。
否則總統去醫院「晉見」受傷官兵,或是去罹難人士家裡「晉見」家屬,不就早該司空見慣了嗎?...

那晉又是什麼?你有別的說法嗎?

當然不會是總統晉見受傷官兵了,你自己剛剛也說了,是下對上才晉見,你自己都用錯了,當然是錯

newsnes 2021-01-14 01:25 PM

引用:
作者Swift
如果你覺得上下不合適,那是因為你就認為只要是上下就是高級和低劣,那你當然會覺得上下不合適啊

可是這裡的上下僅僅只是職位的高低,不是你人比較高級和低劣,你把他搞混就會認為描述較低一級的職位去見較高職位的人,用晉見是在貶低較低職位的,但實際上並沒有啊

如果是的話,那你絕對不是第一個跳出來認為不能這樣的,問題就是除了你之外,似乎很少人這麼認為,你一個人認為是這樣那也只是你認為,問題就是大家沒有這麼覺得

還是問你,職位上的高低,就是人格之間的高低嗎?我看不是吧,這裡的上下之分你是不是可以稍微理解?


你這裡就延伸太遠了,我要說的那個作業要點也只是說很明顯的總統府也沒打算要貶低適合「晉用」二字的個人與團體

所以就連政府都根本沒打算用晉用二字來形容那些參訪的個人與團體,是一群人格地位低的人,因此你說這個字眼因為是下對上的拜訪是不禮貌,那根本不...

我從來沒提到人格之間的高低,那是你自己講的。
但是地位的高低,倒是可以討論一下。

你的意思是外國使節的地位一定比我國總統低嗎?

我可不這麼認為?
和我們沒有邦交的國家也不一定這麼認為,更遑論對岸官方。

如果自稱對方來晉見,那就是自己認為對方地位低(可能是政治、社會、經濟、學界...),這沒有爭議吧?

問題是,有禮貌的人,是不應該主動把別人視為低地位的?
可以自謙自己的地位低,但自己稱別人地位低,這真的十分不妥。

你可以好好想一想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再回,不要學版上跳針王,一直重複,那真的討論起來很累。
所以最後我才會直接複製貼上回他,因為他只是無限迴圈而已,以為有回文搶最後一篇就贏了,真是幼稚。
奉勸你,好的要學,不要學壞的。

Swift 2021-01-14 01:28 PM

引用:
作者newsnes
我從來沒提到人格之間的高低,那是你自己講的。
但是地位的高低,倒是可以討論一下。

你的意思是外國使節的地位一定比我國總統低嗎?

我可不這麼認為?
和我們沒有邦交的國家也不一定這麼認為,更遑論對岸官方。

如果自稱對方來晉見,那就是自己認為對方地位低(可能是政治、社會、經濟、學界...),這沒有爭議吧?

問題是,有禮貌的人,是不應該主動把別人視為低地位的?
可以自謙自己的地位低,但自己稱別人地位低,這真的十分不妥。

你可以好好想一想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再回,不要學版上跳針王,一直重複,那真的討論起來很累。
所以最後我才會直接複製貼上回他,因為他只是無限迴圈而已,以為有回文搶最後一篇就贏了,真是幼稚。
奉勸你,好的要學,不要學壞的。

還是很奇怪,你這邊的地位是指職位的地位,還是人格上的地位?

職位本身只是權限上的差異,所謂高低也只是只要負責的範圍多於寡而已,那怎麼會跟人格品質上的高級與低劣上混合一談?

如果你講到的地位是指前者,那不過只是職位上的差異,不是人格,既然晉見只是描述低職位者見高職位者的事情,那怎麼會有誰看不起誰有沒有禮貌的問題?

總之嚴謹一點來說

如果晉用不適宜用來描述他國低階官員來拜訪我國高階官員,是因為不禮貌,意即「我們將對方的地位貶低」,所以這樣用詞不適當

假如因為是下對上,這是貶低對方,所以不適宜

那你有兩種假定,一是實際上並沒有貶低,二是「晉用」這個字是在描述兩方的關係是處於在人格上的高低,證據足夠才能說真的「晉用」就是在貶低人,不然我們僅能說沒啥證據在說晉用是在瞧不起人

好,那要有明顯的證據,問題是這個證據在哪?

當然資料蒐集的方式很粗糙,我試圖用Google搜尋晉用二字,似乎也沒有甚麼證據說明,因為我們用了晉用二字,有人認為職位較低者,或者職位較低者自覺人格受損

那不好意思,你要推翻晉用並沒有在瞧不起人,也就僅僅是描述職位較低者拜訪較高者,得找出那種明顯的證據

不然我只能跟你說,沒啥證據說晉用不適合,那當然算是中性的,除非你有一個明顯的證據

當然,最後還是一個總結「我覺得」的話,或許就僅止於「我覺得」而已

newsnes 2021-01-14 01:34 PM

引用:
作者Swift
另外嚴謹一點來說

如果晉用不適宜用來描述他國低階官員來拜訪我國高階官員,是因為不禮貌,意即「我們將對方的地位貶低」,所以這樣用詞不適當

假如因為是下對上,這是貶低對方,所以不適宜

那你有兩種假定,一是實際上並沒有貶低,二是「晉用」這個字是在描述兩方的關係是處於在人格上的高低,證據足夠才能說真的「晉用」就是在貶低人,不然我們僅能說沒啥證據在說晉用是在瞧不起人

好,那要有明顯的證據,問題是這個證據在哪?

當然資料蒐集的方式很粗糙,我試圖用Google搜尋晉用二字,似乎也沒有甚麼證據說明,因為我們用了晉用二字,有人認為職位較低者,或者職位較低者自覺人格受損

那不好意思,你要推翻晉用並沒有在瞧不起人,也就僅僅是描述職位較低者拜訪較高者,得找出那種明顯的證據

不然我只能跟你說,沒啥證據說晉用不適合,那當然算是中性的,除非你有一個明顯的證據

...

本來就是「我覺得」、「我認為」、沒有標準答案才有討論空間,否則答案就在那裡,一翻兩瞪眼,還討論個什麼鬼?

學生科展作品如果不是原創的題材,我會先問他們,請問你們的研究有什麼突破?和前人的研究有何異同?
如果學生答不出來,那就不用再問下去了。
你瞭解嗎?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4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