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2020可以推薦散熱膏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70313)
|
---|
再一個液態金屬墊vs散熱膏實測
https://youtu.be/8FOGKYfwK9w 連散熱膏塗太薄 都會無法有效填補散熱器底座跟CPU頂蓋的縫隙 造成溫度提高 液態金屬只上一小滴塗抹開我是不確定效果 當初4770K開蓋我是CPU晶片跟頂蓋都塗抹液態金屬 這樣闔上時可以更好的密合 四周圍電容我用黏合劑覆蓋住避免導電 CPU頂蓋我再用黏合劑黏合,確保無風險 所以如果液態金屬要用在散熱器底座跟CPU頂蓋 用非常少是少了滴落風險,但能否填補縫隙就難說了 幾個實測影片一個問題可能就是液態金屬墊太薄 雖然有燒機但還是保持原本的片狀,效果甚至比散熱膏差 |
引用:
如果使用電腦要考慮 100% 零風險的 可能只剩下氣冷可以無限接近幾乎無風險可言 人家問液態金屬你非要把風險無限上綱 我拆了筆電裡面也有拍攝使用過的狀況 你的實例在哪裡? 會用電腦的又不是小孩子了 拿同一個失敗的例子每次講個沒完 那麼多 Youtuber 實驗使用成功的例子不拿出來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a9VcG4j8-k 像是這個實驗就是成功的 而我也碰巧有使用一樣的機殼 使用的狀況也是非常穩定 講難聽一點 我就是不保陪 他能拿我怎樣? 我又沒收他錢賣他任何產品 沒人拿槍逼他非要採用我的建議 東西是他的 安裝天知道是他自己裝的還是他找別人裝的 再說 現在散熱產品很多 也不是只有液態金屬一個可以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FhGlt8Qkw 多得是超薄一片就能達成填補散熱間隙效果的產品 如果覺得超薄一片心安不了就多墊幾片 要抹上厚厚一層才能感覺有填補滿間隙的狀況 我會比較偏向是不是散熱系統本身介面是不是根本不平整造成的 不過上面那個我沒使用過 就不推薦了 液態金屬要多到一個誇張的程度才會亂跑 至於液態化其實也就是黏黏的 重複融化之後會越來越不黏 引用:
散熱膏塗太薄造成溫度升高我比較會偏向是不是散熱器沒有正確安裝造成的 鎖定的壓力有沒有平均 而且液態金屬本來使用官方也有建議了不要用太多造成滴落 :o |
引用:
我PO的4個影片都是"液態金屬墊" 歡迎找出成功案例影片分享 你PO的第1個影片是"液態金屬",這個本來就沒問題 但這類測試都是短期實測溫度差異,長期使用報告要另外找 你PO的第2個影片是石墨片,影片中表示根本沒用 一下就衝到100度降頻,墊2片一樣衝到100度 後面有說明超高熱傳導細數可能是指橫向 所以對CPU跟散熱器底部垂直沒幫助(固體是要怎麼填補縫隙) 翼王也有拿石墨片來玩,同樣衝到100度 https://youtu.be/bC2iYM5zZ1g |
引用:
固體夠軟的話 有確實逼緊就可以填補縫隙 :o PS 你先前放的失敗經驗 同一個 Youtuber 後面就有成功的經驗了 還多拿了鋁箔紙做了實驗 :laugh: (不過他的影片後面也有因為金屬碎片造成的短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9ZEtA1DgNc |
真的怕縫隙問題正確的做法不是加多散熱膏
而是檢查散熱器接觸面是不是不夠平滑吧 如果不夠平滑或是換散熱膏的我是會拿水砂紙推過 而且液態金屬反而應該更是能勝任表面不夠平整的情況阿 因為液化後更能深入膏狀難滲入的縫隙吧 (是說也沒看過工藝爛到摸起來覺得粗糙的散熱器與CPU接觸面) |
引用:
肉眼看上去+手摸光滑的平面 其實微觀世界下依然有如大峽谷般的縫隙 真正要做到表面奈米級高低落差超小 需要頂級鏡頭的鏡片研磨工藝or晶圓廠等級高階製程材料 量產的散熱器底座不可能用上如此昂貴工藝 更別以為水砂紙推過能達到超級平面 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夠平,那不用任何介質也行 另外說的不是液態金屬,而是石墨片 前者正確使用溫度絕對比最頂級散熱膏更好 但後者是連知名Youtuber實測都沒有效果 至於要把固體加壓到足以填補縫隙,那個壓力絕對不是民生等級 引用:
成功????? 首先這位用的設備太低階 燒機才55度根本無法反應正常CPU工作溫度 更別說高階CPU的工作溫度 然後號稱導熱係數遠高於散熱膏的液態金屬墊實測效果輸給MX4 這根本就失去意義,還不如直接用MX4就好 ![]() 至於號稱可重複使用的石墨墊片...跟錫箔紙一樣根本沒效 如果換成目前主流8核CPU應該都是直接上到100度降頻 |
現在的散熱器底部都有完整的均熱片, 比之前打薄的銅導熱管直接觸底還更有效果
接觸面積更完整, 散熱膏就能薄就薄, 效果有限, 墊片可能不適用了 |
引用:
前陣子買散熱膏有考慮TF8,不過後來還是選MX4 原因是"聽說"TF8容易揮發(乾掉),最好每年都要重塗 不知是真是假,大大明年就稍微注意一下吧 |
引用:
測試在此: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3452391/ TF8"有"你說的現象,TFX沒有 所以TFX敢賣那麼貴還是有些道理在 |
散热硅脂 暴力熊 利民TF8 信越7921 MX4 采融PK3 GC 靖创LMXPLUS 超频三A1平行测试
數據全部測試完以後,我們最終排名:
第一:利民TF8、 採融PK3 第二:靖創LM+XPLUS、 信越7921 雖然截屏溫度為69度,但測試過程中最高溫度顯示為70度,所以暫時排第二。 第三:靖創LM+120 第四:超頻三A1、 GELID GC-EXTREME、MX4、暴力熊。 綜合本次測試,及上次顯卡測試,我們能給出最終導熱性能的最終排名: 利民TF8 靖創LM+PLUS 採融PK3 信越7921 靖創LM+120 GELID GC 暴力熊 MX4. 在測試中,我們也發現矽脂有的好塗抹,有的難度要大點,我們也針對矽脂粘稠度程度做個排名: MX4 暴力熊 GELID GC 採融PK3 (可以用刮刀塗抹平) 利民TF8 靖創LM+120 靖創LM+PLUS 信越7921.(建議用9宮格點塗法) 相對塗抹難度大的,我們就不建議用刮刀來刮了,我們建議CPU用 9宮格大法, 顯卡用6宮格,我們在做以上測試的時候,就是用這樣的塗抹方法來實現。 接下來我們來算賬,看哪一款性價比最高: 利民TF8,2克裝,49.9元,1克合計25元(人民幣) 採融PK3 1.5克裝 35元,1克合計23.33元 靖創LM+XPLUS 3克裝 39.9元,1克合計13.3元 信越7921 3克裝 29.9元 1克合計10元 靖創LM+120 4克裝 29.9元 1克合計7.5元 超頻三A1 2克裝 淘寶價格不一, 1克合計10元吧 GELID GC 2克裝 29.9元 1克合計15元 MX4 2克裝,29.9元 1克合計15元 暴力熊 1克裝 39.9元 1克合計40元。 最終性價比排行: 靖創LM+XPLUS ,信越7921,靖創LM+120,超頻三A1,採融PK3,利民TF8,GELIDGC,MX4,暴力熊。 本次測試從購買矽脂,到今天數據測試完成,耗時10天,數據不易,本人以上測試數據均為實測,不接受任何人反駁。 出處 另外.. 在01看到的: by zxcvbnm2434 引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1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