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二戰的德國俾斯麥號如果和日本大和號pk不知道誰勝算比較大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92710)

lompt 2012-12-07 01:33 PM

引用:
作者syntech1130
計算基礎是 57 樓網站評估的數據.

裝甲 YAMATO :10 BISMARCK : 6.5
水面下防禦 YAMATO :9 BISMARCK : 7
火控 兩方都5
主火力 YAMATO 10 BISMARCK 9, 可以就算一樣好了.
以防禦率來說, YAMATO 高一點,

總體評估 YAMATO 170 BISMARCK 146

假設這個評估沒有參雜個人好惡因素,
所以才說沒有運氣,沒有該打中沒打中,
YAMATO 會贏過 BISMARCK :)


這個評估只是帳面數據呀
所以才說是誤區
只看口徑 裝甲厚度
而且射控怎麼可能兩方會一樣
雷達電偵就有差異了
可以根據記錄發現日本的電偵效果很差
還得搭配光學測距(類似戰車標尺的標定)
甚至常受雲層影響
水密與損管也差很多
美國甚至有驅逐艦被戰艦主砲直擊也能生還還能作戰
而大和四次齊射 也只能擊傷護衛航母(此時已裝備日本1944年最新銳的22號電探)
所以千萬別太高估了帳面上的數據

ISDN128K 2012-12-07 01:49 PM

引用:
作者kazama
慶陽

http://mypaperimg.pchome.com.tw/new.../13/1162227.jpg

原名Mullany號,二戰末期大和特攻期間被日本飛行員簑島武一駕駛的「中島」式戰機
撞中船身中段引發大火,卻奇蹟似的自力橫越太平洋返回舊金山修復,二戰結束後在台灣
又服役了近三十年。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80%90%E8%89%A6

要我說 日製1939下水的這台 雪風號驅逐艦 才是厲害
打過整場太平洋戰爭 最後還參加大和特攻

二戰後交給我國 變成 中華民國海軍旗艦 丹陽號
還參加1958的 金門料邏灣海戰 擊沉1艘 擊傷1艘 共軍艦艇

kazama 2012-12-07 01:53 PM

引用:
作者ISDN128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AA%E9%A2%A8%E8%99%9F%E9%A9%85%E9%80%90%E8%89%A6
要我說 日製1939下水的這台 雪風號驅逐艦 才是厲害
打過整場太平洋戰爭 最後還參加大和特攻
二戰後交給我國 變成 中華民國海軍旗艦 丹陽號
還參加1958的 金門料邏灣海戰 擊沉1艘 擊傷1艘 共軍艦艇

一艘武運長久,一艘大難不死,都很厲害。

csshih 2012-12-07 02:40 PM

引用:
作者marinese six
lompt兄講到重點~

一時找不到資料,看過有人相當質疑 日本穿甲彈
因為基礎煉鋼的差距,實際穿透力都要打不少折扣

回到陸軍那種鋼鐵VS鋼鐵的戰車對決......
簡直是被打趴打假的一樣

南京保衛戰 中央軍的少許寶貝
德國PzKpfw I號戰車就已經能對日本逞威


日本人在經過第一階段經濟制裁之後
室蘭煉鋼廠已經沒有足夠鉻和鎳來進行完整的高溫退火程序
因此很早之前的日本裝甲板
仍然沿用1908年金剛級主力艦引入的『維克斯硬化鋼』製程技術
在沒有足夠鉻和鎳
那時的日本裝甲板使用動物膠質來代替退火需要的重金屬
居然還可以正常退火成功
但是戰後美國人把大和號同級艦信濃沒用到的裝甲板送回中國湖靶場
直接用16吋45倍徑退役海軍砲強裝藥打靶
居然整個被貫穿,裝甲板被貫穿部位還呈現黏土樣的嚴重損壞痕跡
(該裝甲板還被立在印第安那波里斯海軍軍校展示中)
分析結果就是前述的退火添加物不對,速度又太慢
硬化效果幾乎是零
所以大和級艦真被愛阿華級打下去
很可能全身都是前述裝甲板的慘狀~

csshih 2012-12-07 02:42 PM

引用:
作者ISDN128K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AA%E9%A2%A8%E8%99%9F%E9%A9%85%E9%80%90%E8%89%A6

要我說 日製1939下水的這台 雪風號驅逐艦 才是厲害
打過整場太平洋戰爭 最後還參加大和特攻

二戰後交給我國 變成 中華民國海軍旗艦 丹陽號
還參加1958的 金門料邏灣海戰 擊沉1艘 擊傷1艘 共軍艦艇


這艘可是軍事史上的『妨主物』,被他護航的都是必死
自己都是毫髮無傷
所謂『吳之雪風,佐世保之時雨』

kazama 2012-12-07 03:29 PM

引用:
作者csshih
這艘可是軍事史上的『妨主物』,被他護航的都是必死
自己都是毫髮無傷
所謂『吳之雪風,佐世保之時雨』

雪風: "辛辛苦苦救了許多落水友軍,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cry:

csshih 2012-12-07 04:33 PM

引用:
作者kazama
雪風: "辛辛苦苦救了許多落水友軍,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cry:


話說,當時第三水雷戰隊的支隊長吉田小吉大佐可是看著座艦救人救到有憂鬱症勒

kaliua 2012-12-07 08:35 PM

引用:
作者沙拉脫
不過用雷達測距跟方位,這個不是大和級也有? :confused:

不一樣...
電探雷達類似飛彈系統的搜索雷達,轉圈圈搜索周圍目標.
電照雷達類似飛彈系統的鎖定雷達,鎖定目標追蹤用來看砲彈落點.

VF-19 2012-12-07 10:28 PM

引用:
作者lompt
這個評估只是帳面數據呀
所以才說是誤區
只看口徑 裝甲厚度
而且射控怎麼可能兩方會一樣
雷達電偵就有差異了
可以根據記錄發現日本的電偵效果很差
還得搭配光學測距(類似戰車標尺的標定)
甚至常受雲層影響
水密與損管也差很多
美國甚至有驅逐艦被戰艦主砲直擊也能生還還能作戰
而大和四次齊射 也只能擊傷護衛航母(此時已裝備日本1944年最新銳的22號電探)
所以千萬別太高估了帳面上的數據


順便長一下知識,二戰時日本的雷達技術基本上很弱!
因為受到1941年的不列巔之戰,英軍使用的雷達+攔管的衝擊
日本才開始發展雷達技術

常見的編號系統是如下
一号 : 陸上見張用
二号 : 艦載見張用
三号 : 艦載水上射撃用
四号 : 陸上対空射撃用
五号 : 航空機用(PPIスコープ使用)
六号 : 陸上誘導用

剛剛去查了一下22號電探的探測能力
波長10cm、出力2kW、重量1,320kg

擁有戦艦35km、駆逐艦17km、潜水艦の潜望鏡を5km的發現能力。
早期型的22電探 測距精度500m、測角精度3度
後期型的22電探 測距精度100m、測角精度0.5度
當年的金鋼級這類配備的光學測距儀 最大誤差 1,200m、公誤450m
參考資料: WIKI
仮称二号電波探信儀二型


但是同期的美日間用的雷達相比
[日本]
二号一型 対空捜索 探測能力 54海里
二号二型 対水上捜索/射撃 探測能力 19海里

[美國]
SK 捜索型 探測能力150海里
Mk.3 対水上射撃 探測能力20海里

雷達技術上的差距真的是差的非常的多啊...
只是我找不到二戰米軍雷達的一些資料,有先進有找到嘛??

參考資料:WIKI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83%80%E3%83%BC

csshih 2012-12-07 10:45 PM

引用:
作者VF-19
順便長一下知識,二戰時日本的雷達技術基本上很弱!
因為受到1941年的不列巔之戰,英軍使用的雷達+攔管的衝擊
日本才開始發展雷達技術

常見的編號系統是如下
一号 : 陸上見張用
二号 : 艦載見張用
三号 : 艦載水上射撃用
四号 : 陸上対空射撃用
五号 : 航空機用(PPIスコープ使用)
六号 : 陸上誘導用

剛剛去查了一下22號電探的探測能力
波長10cm、出力2kW、重量1,320kg

擁有戦艦35km、駆逐艦17km、潜水艦の潜望鏡を5km的發現能力。
早期型的22電探 測距精度500m、測角精度3度
後期型的22電探 測距精度100m、測角精度0.5度
當年的金鋼級這類配備的光學測距儀 最大誤差 1,200m、公誤450m
參考資料: WIKI
仮称二号電波探信儀二型 (http://ja.w...


請自行尋找
sk 對空二維搜索雷達
sm 測高雷達
sg 海平面搜索雷達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s#United_States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16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