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連比爾蓋茲都這樣 這年頭甚麼人都不可以相信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25301)
|
---|
引用:
因為這年頭的人都忘了有一套到現在我仍然覺得是經典的電影名叫「羅生門」 :shy: |
引用:
避稅又如何,終究是有幫助道人 你自己呢? 嘴巴上說說很容易,真的要你持續性每個月捐出月薪一成幫助別人你做不做得到? 一樣可以抵稅阿 洛克菲勒可是從初入社會就持續性的作1成奉獻到老 為什麼國內大老闆沒人記? 一窩蜂趕潮流的小額捐款跟成立基金會捐出全部財產的捐款...自行比較吧 誰說比爾沒人罵? 這串看下來也不缺你一個在罵不是嗎 :rolleyes: 至於標叔..我不知道你的眾人是那些啦...至少我這邊身邊朋友對他都是肯定的 |
看樣子B頭聯大股東的話都不聽?大春趕快出來轟吧。
:laugh: :laugh: :laugh: |
>連比爾蓋茲都這樣 這年頭甚麼人都不可以相信
>微軟合夥人 揭蓋茲奪股權內幕 >【世界日報╱法新社華盛頓30日電】 2011.04.01 03:02 am >與比爾•蓋茲共同創辦微軟公司的保羅•艾倫(Paul Allen),30日出版回憶錄,描述蓋茲當年如何趁著他生病,陰謀奪取微軟股權。 奪權應是別人拿走原不屬於別人的權利,或是自己的權利被人所拿,微軟既然是兩人共同創辦,就沒有誰應該全拿,或是誰拿了誰就是奪權。除非微差也算,像50:50變成49:51也能稱之奪權,奪1%的股權。 >艾倫在「點子王」(Idea Man)一書中,老實不客氣的批評蓋茲及其崛起的過程,證實他與蓋茲不和的傳聞。書中形容蓋茲非常聰明,也是個陰謀家,從創業之初就處心積慮意圖控制微軟。 >艾倫與蓋茲在1975年初,經過測試,證實他們發展的BASIC電腦程式確實可行後,決定合夥成立Micro-Soft公司。 >艾倫說,他一直以為是兩人平分股權,可是蓋茲宣稱他對設計程式貢獻較大,要求60%股權。艾倫勉強同意,可是過不了多久,他們以17萬5000元把BASIC的特許權賣給NCR公司後,蓋茲要求擁有64%股權。 >艾倫搞不清楚蓋茲是怎麼算出這個比率的,不過他還是同意了。他後來曾嘗試推敲蓋茲的想法。他說:「我認為比爾知道我絕不會同意二與一之比,因此他斷定他最多只能拿到64%股權。」 雙方合意之交易,股款交割兩訖,到這裡還沒有奪權情事。 >1980年微軟業務快速成長,並聘用鮑莫(Steve Ballmer)當經理。鮑莫2000年成為微軟執行長。 >1982年艾倫診斷出得了何傑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這是一種比較容易治癒的癌症。他接受放射性治療期間,為一項重要的業務決定與蓋茲發生衝突,並開始考慮離開微軟。 >當年12月,他偶然間聽到蓋茲和鮑莫討論他的病情,他們也談到如何藉著向他們自己和其他股東提供股票選購權,以稀釋他的股權。 只有增資發行新股,原股東無法按持股比例認購時才有股權稀釋,否則所有股東均按原持股比例行使,根本沒有稀釋發生。這是增資時有些財力困難的股東所會發生的事,而且決定這件事者應為股東會,一個成長的公司不可能永遠小資小本,IPO、SPO甚至M&A在所必行,持股10萬在百萬資本額小公司算是大股東,但是在動輒成千上億的公司就未必,分子不變,分母變大,持股比例當然變低,還虧理工科出身,數字概念怎會轉成奪權? >艾倫說:「我衝進去向他們大叫,『這實在讓人不敢相信!這顯示你們的真面目』。我是向他們兩個人說話,可是我眼睛一直盯著比爾。」 >他說:「我協助成立公司,雖然生病,在管理階層還是很活躍,而我的合夥人和同事卻共謀詐騙我。」 >雖然蓋茲寫了六頁道歉信強調他們的合夥關係很成功,艾倫去意已決。蓋茲做最後嘗試,出價以每股五元收購艾倫的股權。艾倫要求每股10元,可是蓋茲拒絕接受。 按我國的算法,所以大股東折價收購小股東不成,異議股東仍以面額持有股份,若是依本國公司法,異議股東有意見時,公司可以用現金收購,價格通常是按每股淨值。因為沒有賣成,事情到這裡,還是沒有奪權。 >艾倫把微軟丟給蓋茲經營,可是一直留著微軟的股權,使他現在擁有130億元身價,名列全球排名57的富豪。蓋茲則擁有560億元資產,現為全球第二大富豪。 所有者與經營者分離為現在企業管理政策,股東只是有股權的人,不見得比毫無持股的專業經理人更懂得經營公司,委託專家經營,往往能為股東帶來更多的利潤。獨資、合夥雖多,終究沒有股份公司來得賺錢。微軟若是今日還是一兩人股東的小商號,資本額絕對無法成長到現在這種公開發行募集之公司規模,理由無他,正是無心經營,有心追求利潤的股民們,前撲後繼投入資本市場。 微軟既不微又不軟,根本就是巨大好不好。 |
這世界又不止微軟巨大 這不是首例 也不是最後一個 猶太人的企業不就這樣
還有巨大石油 巨大鋼鐵 巨大....... 在中國境內唯一可以大喇喇經營合法賭場還不是猶太人 |
引用:
DOS能賺多少錢 微軟賺錢是因為 以後的視窗大賺錢 DOS只不個是個小玩意 雖然視窗是跟蘋果學的 但也證明 長江後浪推前浪 總之 微軟的成功 是因為比爾對未來的眼光 非常準 幾乎他作的決定 都是對的 |
Bill是怎麼樣的人,這是另一個問題,我感到可笑的是,標題所顯示的一種奇異心態。
因為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你就相信他了嗎? 我又想舉個常講的例子。有朋友常拿著「天下」、「財經」之類的問我,你看郭某某說了什麼什麼,經X之神王某某又說了什麼什麼… 我就跟他說,他們這些人講的話,多半都會跟他們自身的利益暗有牽扯,你看看就好,最好不要太過相信。 |
古今中外..
諸如此類的合伙又拆伙的例子難道會少? 但可以達到微軟這樣規模的又有幾個?? 艾倫不過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否則樓主就效法艾倫的做法呀. 看看自己有沒有機會成為百大富豪... 其實我很長一段時間在想一個問題.. 如果有二個人"合力"創造一間公司, 一人專司生產製造,另一個人則全力銷售推廣市場, 到底是生產人員重要 還是業務員重要.. 持股應該如何分配? 樓主你覺的呢.... 我個人立場的想法是.. 有生產力的人比較重要,拿 80%股份都不為過, 雖然業務人員也許會不平的說,沒有他.. 這東西跟本沒市場.. 也許吧. 但若是這樣,那業務人員可以去賣別的東西呀.. 不必緊緊依偎"看好"這位生產者的潛力。 |
引用:
看你在那邊裝熟突然有一陣很好笑的感覺 我表達的還不夠清楚嗎? :laugh: |
引用:
如果有130億美金 算很失敗的話 算我一份 咱也來當回失敗者好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0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