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貓纜終站350元牛肉麵 消保官查哄抬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30839)
|
---|
引用: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d=1305100203460 ★西元1885年 清光緒11年 台灣建省 台灣茶製技術進入自然清香開始年代 魏靜時茶農成功發明新的茶製造法,經研究後證明,所製的茶比經過薰花加工處理的(包花茶)還香,也不用像烏龍茶如此複雜製造,簡單又清香茶葉震驚茶業界。同年王水錦茶農也以傳統武夷茶製法加以改良製造種籽茶,並對外公佈,也是新的茶葉製造方法,其特色水紅、甘而熟香。兩人所發明茶製造方法各有特色,成為當時台彎茶葉的兩大製造法。 南港式製造法發明人:魏靜時所研發的製造法成為今日台灣茶葉技術主要來源。 文山式製造法改良人:王水錦因年老目盲失傳。 台灣烏龍茶薰花加工處理年代因而結束,這是台灣茶業史一大革新轉變,魏靜時及王水錦的茶葉名稱為「南港種籽」,是台灣最早的『包種茶』。(根據日人井上房邦調查,包種茶原始名稱為種籽茶,此種茶葉在製作完成後,用方紙兩張內外相稱,放茶四兩,包成長方形外觀之四方包,包裝外表註記茶名及麥頭加印章,稱之為「包種籽茶」,後簡稱「包種茶」,為包種茶稱謂之由來。這種包裝茶的方式,依據舊誌的資料,迄今一百二十年前,是由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茶葉加工業者,王義程所創製,由他創導並傳授,此包裝方式是為配合當時茶葉外銷需要之創造),也是中國千年來茶葉製造歷史上新的突破。 魏、王兩式不用薰花加工處理即能製造清香茶葉的製造方法,讓台灣茶業生態變化進入第三代時期,故才有「台灣真是好所在,樹葉也會出花香」的民間俚語。從此台灣茶業走入新紀元,台灣烏龍茶處理加工(包花茶)年代在台灣茶業界結束,茶農依照自已的地理環境、天氣變化、土質、採茶季節及茶葉採收靜置脫水處理時間掌握,開始製造自己茶葉。 --------------------------------------------------------------- 前後省略,一般來說春冬兩季茶香氣本來就比較明顯,再加了花下去薰香不但香氣會互相干擾,水質也會受到影響(有喝過西式花茶的人即知很多都苦澀不加糖難以入口水質又硬),所以沒人要這樣搞,故春冬兩季茶不薰花香本來就是如此。 |
不知道租金是政府收的還是?
那政府要把店面租金降低多一點 這樣才不會有350的牛肉麵出現 科科 |
基本上開在觀光地點的通常能賺的就那幾天,一般開在平地的可以天天賺,
就以薄利多銷而言,他們不用賣的很貴也能有不錯的盈餘,而如果只賺例 假日的,這種店是不可能採取這樣的方法的,如果一般的店本來就賣的很 貴了,那這樣的店就不可能和一般那種天天賺的一樣便宜,有人說如果什麼 三商巧福去那裡開,我只能說到時就有人說那裡的三商巧福是黑店了,畢竟 在那裡開店是不可能和一般開在人潮區的店面同價的.....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11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