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疑問]高級的電腦音效卡是否能取代一般音響擴大機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99402)
|
---|
感謝shirock
原來時基校準是這樣阿,之前一直不懂,照這樣看,這是很重要的東西,那一般(低價點的)的DAC都沒有這樣的緩衝,對於玩PC的一般都是用數位輸出好的音效卡接DAC,我有打算這樣玩,你這樣一說我就要猶豫依下,走另一方面,USB DAC(UAB),現在Y拍上有兩款含UAB的擴大機,許多UAB的耳擴 似乎對於玩PC的是依個更好的解決方案,除了電腦LEG的時候會有問題,不過聽音樂就聽音樂不要再做其他事情,應該就不會有這樣的疑慮.... |
引用:
管機是放大模組, 一般用在擴大機, 跟目前討論的訊源沒有衝突, 我就市用電腦音源接 Fisher 400 管機, 很棒. 如果您說的是 LP 系統, 那聲音真的不是數位音訊可以比的, 但是麻煩得要命, 令人卻步. 為了方便, 我都以電腦加 PCI EMU 1212M 音效卡, 外接 Lavry blue DAC 為前提來討論, 我所謂的電腦音源, 是 EMU 1212M + Lavry Blue DAC. 1. 光學讀取的問題多得很. 電腦音源使用的是硬碟, 讀取機構設計比 CD-Rom 更穩定, 加上 buffer 的幫助, 硬體方面比較優越. 2. 電腦處理的就是資料, 數位音訊就是資料, 0 與 1, 如果電腦內真的有加料的情況的話, windows, OS, firefox, IE 這些複雜的程式根本不可能動得起來; 還是您認為電腦只挑音樂的資訊干擾? 3. 看你電腦內有些什麼. 我專為音樂架了台電腦, 我認為是沒差, 只要電源體質夠好, 沒偷工, 數位輸出我感覺沒差. 若您真的這麼擔心, 外接音效卡使用外接電源, 也是一個辦法. 4. 我的電腦主機在另外一個房間, 聽音樂時一點聲音都沒有. 現在電腦靜音產品已經很多很多了, 我認為不是問題. 我並不完全同意以下的資料, 但是很有參考價值. http://www.positive-feedback.com/Issue22/nugent.htm |
真的很在意, 一定要發燒, 那就用我之前提的那個 Ethernet/Wifi 外接音效卡, 找個夠發燒的電源, 接上網路硬碟, 真的愛玩, 連硬碟的電源都可以很講究.
不用開電腦, 沒有千人所指的電磁波, 干擾, 噪音...etc. 有遙控操作, 所有歌曲音樂都在掌指之中, 這下你可以專心地聽音樂了吧? |
引用:
說個我最近的經驗,大家隨便聽聽。 器材:X-Fi EM音效卡,古早主機板送的光纖模組背版,兩部 國產的DAC(名字省略吧,"廠製"兩萬多等級的而已)< 要命的是一條受損的光纖線 (在MyAV二手價還有NT.2.5K左右/幾年前的行情,現在應該沒人要) 我是從X-Fi的AU_EXT接腳拉數位訊號, 以前SB-Live 5.1 digital音效卡時用一般CD-ROM送的兩條 "4-pin類比線"(約40cm)去連5V/G與S/PDIF訊號到光纖模組, 很正常,用的很高興。 換到X-Fi後,一樣的連法,但光纖線換X-Fi音效卡時弄壞了, 其中有一台DAC鎖不到訊號,另一台鎖定正常,但偶有破音。 改進X-Fi到光纖模組的連接線, 去材料行買端子,線用好一點的,且盡量短,端子與線用銲的。 (其實應該不能銲,銲點會多一個IMC的interface) 再用受損的光纖線測試, 結果一台DAC正常了,另一台DAC可鎖定訊號,但偶有破音。 這個例子是說明,不要以為數位訊號隨便牽線(CD-ROM--> 音效卡)就O.K,誰知道中間訊號的損失量是多少。 第二個例子, 小弟有個電子業廠長朋友,我雖在他上游產業,但他不是我的客戶。 有次聊到reliability與賠償,這位廠長說,某家做網路晶片的出貨給他們, 有一批成品測出來資料loss率高達50%(100Mb/s頻寬只剩一半不到), 這位廠長很得意的說,他成功地向晶片vendor求取高額賠償,而且有問題的成品 照樣出貨,因為消費者根本感覺不出來............ 很得意的說,他替公司賺了一大筆(橫財,有賠償/貨照正常賣)。 第三個是理論, 數位傳輸,看的是阻抗匹配,任何介面若阻抗不匹配,則數位 資料(不是方波/有點像sine波)則會扭曲與loss(以dB算的,當成震幅降低好了)。 損失的公式是f=(Zi-Zo)/(Zi+Zo),阻抗匹配Zi=Zo時,無損失。 如果牽扯數位訊號tolerance的問題,再講下去就不好了, 會得罪一些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無名英雄........。 以上不是說高價數位線就是好的,而是想想一般CD-ROM送的 那條2-pin數位線,廠商會擺心思在上頭嗎? (CD-ROM數位輸出走40/80pin IDE排線,應該比較理想, 至少這個有規範....會不會有另一個"黑心"廠長....再說) CD-ROM直接拉訊號,DIY一個BNC座的背版輸出,...規劃中> 現在便宜的好轉盤難找啊! 就這樣。 |
引用:
這樣定義算電腦訊源? 不過,原先文章命題似乎是以音效卡為主, 再與音響擴大機比較之,雖然兩者是不同地東西,但似乎並未提及 捨棄原本音效卡之DAC這一部分線路。 PS:原文章主題為兩個不同的產品主詞,原發文者亦搞混音響 、音效卡、電腦喇叭、兩聲道音響系統與AV系統等相關專名詞 ,導致小弟看到後來討論實在有點模糊不清,不知所云。 |
引用:
關於電腦數位輸出為什麼影響聲音的品質, 可以在pcdvd or dearhoney爬文看看, 簡言結論就是不同配備, 數位輸出的效果並不一樣, 否則也不會有高達數十萬, 標榜數位輸出很強的轉盤 0404/1212M與一台專聽音樂的高評價入門DAC做搭配, 如虎添翼, 在弄條數位專用的電源線與數位線, 總預算抓在$20~30k以內, 那效果差距之大, 就從此不會有任何一張的音效卡類比輸出, 可以來比的上了 |
數位線並非貴就一定好, 但至少要買到錄音室, 標榜75歐母的等級
譬如mogami, CANARE, Belden, 通常切售一米在$100~200之間的價位, 成品線在$1000以內, 而且聽音樂平均來講, 同軸比光纖好很多! 現在WinXP default的傳輸模式, CDROM數位音樂資料到音效卡, 不走那個拉線, 而是IDE傳輸到PCI音效卡上, 雖然這樣會稍微吃一點CPU Load, 但比較不會受到干擾 |
當然算電腦訊源..
除非你訊源的定義或了解特別不一樣.. 電腦訊源就不能外接dac? (那像usb外接音效+dac怎辦) 電腦訊源後端就一定用"多媒體電腦喇叭"? (這只能算行銷話術吧..那也別想擴大機啦) 這麼多一定怎樣怎樣 我也覺得實在有點模糊不清,不知所云.. 你也知道原po搞不清用語 第一頁下不也有人說了 "你的問題應該是這樣問,高級音效卡可否當成音源的前端" :unbelief: |
引用:
RG58還是RG58/U的....標75 ohm的 電料行賣一米四元。 容抗與感抗則不知。 接頭接座比較麻煩。 BNC有75 ohm與50 ohm兩種規格。 RCA頭,至少我知道WBT有一款號稱75 ohm,不過我的"刻板映象"是 家用Hi-Fi系統是一回事,儀器級是另一回事。 一般說法,鐵福龍包覆的線比較抗干擾(數位訊號)。 |
引用:
小弟的看法是 1.CD player比較PC的CD Rom,沒考慮硬碟.抱歉! 2.先進的音效卡至少都提供混音和硬體等化器的功能,驅動程式或OS可能有意無意的"美化"了原音,再數位輸出. CPU和硬碟則可能因為OS背景工作打斷或佔用PCI Bus或南北橋Bus的傳輸,引起聲音斷斷續續問題(極端情況). 3.個人覺得若真的只是聽音樂把電腦接上高級錄音卡,再接上好的DAC,如此大費周章,怎麼不簡單一點直接買個有好的DAC的CD player來當音源,不是便宜些.也不用理會電腦的瑣碎問題. 除非只是想聽免錢音樂,音質只是次要考量,小弟也是這種心態...哈~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36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