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可不可以告訴我旗艦主機板好在哪裡?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0969)

limit555 2015-11-03 11:17 AM

引用:
作者a23919763
能先告訴大家樓主國中時代是哪個時代嗎? 常常聽樓主說國中時代但搞不清楚是多久以前?


15年前
那時候我看IBM的頂級硬碟(在computer DIY雜誌登)
應該一萬五千轉 因為我之前說兩萬轉 可是網友根本沒有兩萬轉的硬碟
(記不清楚了 反正我記得不只一萬就是了)


6.4GB 高溫 很吵
當時很頂的效能 33MB/s
地位就當於現在的INTEL 750 SSD吧


33MB/s耶
超過一萬轉的轉速
轉到快縮缸 才33MB/s


現在那種超低階的SSD 8GB的
隨便就比它強了 一萬五千轉耶

misman+++ 2015-11-03 11:33 AM

引用:
作者deanhu
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24/7不關機跑得好好的,遇到停電停機休息一下,結果卻回不去了!?


這種事常遇到好嗎......
:laugh: :laugh: :laugh:

尤其是一些老機器......

引用:
作者limit555
15年前
那時候我看IBM的頂級硬碟(在computer DIY雜誌登)
應該一萬五千轉 因為我之前說兩萬轉 可是網友根本沒有兩萬轉的硬碟
(記不清楚了 反正我記得不只一萬就是了)


6.4GB 高溫 很吵
當時很頂的效能 33MB/s
地位就當於現在的INTEL 750 SSD吧


33MB/s耶
超過一萬轉的轉速
轉到快縮缸 才33MB/s


現在那種超低階的SSD 8GB的
隨便就比它強了 一萬五千轉耶


應該是SCSI 1萬轉/1萬5千轉硬碟.....那時應該還沒有2萬轉的......

bureia 2015-11-03 12:04 PM

引用:
作者cmwang
效能不是工業用電腦(IPC)的重點,重點是環境的耐受度/穩定度/擴充性(i.e. RAM和I/O slot要夠多:flash: )還有夠長的備料週期(有些連ISA都還保留著:flash: ),像鵝有user最近要幫2011年出廠的server向Dell買延保才發現Dell的政策是最長只保到出廠後七年,這一點就比不上IBM了(IBM的政策是不管多舊的server都可以延保,越舊的當然越貴:laugh: ),把IPC和所謂家用級的旗艦主機板放在一起比較根本是張飛打岳飛吧:stupefy::stupefy:....

對啊,知道IPC的重點是環境的耐受度/穩定度/擴充性,
擴充性跟疑問無關不提

耐受度/穩定度這部分就是疑問所在,電子外行的我認為耐受度/穩定度要好用料就要高級,數量要多,
簡單說就是覺得機器要穩要可靠,就是要堆滿料,一張板子滿滿的高級電容、電感、Mosfet
再加上超大散熱片,看起來不是超穩超讚的嗎 :D

但最注重耐受度/穩定度的IPC的板子看起來似乎不是這樣?感覺用料很陽春,
所以用料高級、數量多不等於耐受度/穩定度高? :confused:

那那些所謂消費級的高階板子,堆這一堆料的意義在哪?滿足虛榮心? :D

limit555 2015-11-03 02:30 PM

引用:
作者bureia
對啊,知道IPC的重點是環境的耐受度/穩定度/擴充性,
擴充性跟疑問無關不提

耐受度/穩定度這部分就是疑問所在,電子外行的我認為耐受度/穩定度要好用料就要高級,數量要多,
簡單說就是覺得機器要穩要可靠,就是要堆滿料,一張板子滿滿的高級電容、電感、Mosfet
再加上超大散熱片,看起來不是超穩超讚的嗎 :D

但最注重耐受度/穩定度的IPC的板子看起來似乎不是這樣?感覺用料很陽春,
所以用料高級、數量多不等於耐受度/穩定度高? :confused:

那那些所謂消費級的高階板子,堆這一堆料的意義在哪?滿足虛榮心? :D


至少料是一定要堆的 零件數量倒不一定要多
680i竟然用半開放式電容

limit555 2015-11-03 02:42 PM

http://www.asrock.com/news/index.tw.asp?id=1307


像這塊就是最好的展示 至少它讓我有理由花比較多錢買它
好在哪 比別的主機板有何特別 優越之處


你說你是高階的 要有客觀的憑據吧
賣兩萬或多貴不要緊

我發起這篇主題是因為 我後來想我的680i玩家國度
我實在想不出它有何特別之處 實在想不出優於我平常在買的三四千主機板之處
我在想 它到底差在哪裡?

再看到那半開放式電感(連堆料都做不到)
兩萬塊?你說你是高階就是高階喔


我負責任的講玩家國度 680i那塊音效子卡真的大爛特爛
我以後也不會對旗艦主機板付的音效有任何期待

至於東西
自然有市場機制去制衡它
這討論中的一位版友也講了
曾經也是潘啊的一份子
後來發現一些基本的地方也沒比低端的好
就不再碰了

做的不好沒這價 人家也許會上當兩三次
可是別想一直這樣玩下去

limit555 2015-11-03 03:07 PM

像我看一位網球冠軍在講關於飲食的重要書中
它講一位它碰過的對手 對方才排世界第10

ps:世界第六第七都沒幾個人記得名子了 記得第五名就很不錯了

它說對方過人之處 不只在那超恐怖的發球(220km/h 普通人球拍根本當場被打飛)
重點它打的角度在大多球手最薄弱之處

作者書中寫也就是說他最強之處都攻向在對手最薄弱的地方
用衛生紙去擋巴雷克狙擊槍
多恐怖啊

你說你強 總有客觀的證據吧
讓人家會覺得

喔 真的耶 確實是世界級的強者(這才第10 光看那球速我就屁滾尿流了)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B6%AD%E5%A5%87

NEAL 2015-11-03 10:16 PM

引用:
作者limit555
http://www.asrock.com/news/index.tw.asp?id=1307


像這塊就是最好的展示 至少它讓我有理由花比較多錢買它
好在哪 比別的主機板有何特別 優越之處


你說你是高階的 要有客觀的憑據吧
賣兩萬或多貴不要緊

我發起這篇主題是因為 我後來想我的680i玩家國度
我實在想不出它有何特別之處 實在想不出優於我平常在買的三四千主機板之處
我在想 它到底差在哪裡?

再看到那半開放式電感(連堆料都做不到)
兩萬塊?你說你是高階就是高階喔


我負責任的講玩家國度 680i那塊音效子卡真的大爛特爛
我以後也不會對旗艦主機板付的音效有任何期待

至於東西
自然有市場機制去制衡它
這討論中的一位版友也講了
曾經也是潘啊的一份子
後來發現一些基本的地方也沒比低端的好
就不再碰了

做的不好沒這價 人家也許會上當兩三次
可是別想一直這樣玩下去


呃,ROG這個品牌建立起來,正式成為ASUS的高檔子品牌的時間點應該是i7時期。

至於你買的Striker Extreme,那是Core 2時期的產品,那個時間點的高檔主機板大概都長那樣而已,除了滿滿沉重的熱導管爬來爬去,很難看得出有什麼價格差異化。

那個時期很多大廠的作品,都是運用一些對電半知半懂的障眼法為噱頭在賣主機板。

例如獨立音效子卡要好聽,不是只有把音效晶片拉出來獨立一塊卡就可以,但當時一堆人看廠商把音效獨立做成一張卡就高潮了,誰還管音效子卡的供電有沒有做穩壓?有沒有做數位類比隔離供電?D/A的Filter電容是用阿薩不魯的雜牌固態電容還是Nichicon MUSE?沒有啊,看到那塊獨立音效子卡就以為像ONKYO SE90一樣高級了,哪像現在的獨立音效子卡真的看得出來RD對音響有些研究,有取經HiFi的一些設計思維。

再比方說當年很多人都用數電感的方式在數幾相供應,結果某大廠就用一相兩顆電感的方式堆料,很多道行不高的玩家都被騙,以為是8相,但該大廠從頭到尾都沒講他是幾相,假如你把4相當作8相看,也只能說你功力太淺,瞧,那個年代主機板多沒誠意。

那個年代的高檔主機板強調的賣點應該是IO功能,我當時也趁原價屋跳水時買了你這張的攣生版P5N32SLI Premium,一樣是nForce,有大量的PCI-E Lanes可以做SLI,有IEEE1394、雙網卡、External SATA、11n WiFi、好笑的獨立音效子卡等等 。

當時我買一張價格也平實,畢竟是跳水價,一張從原價6900元變成3900元,當然還是比我現在的Vanguard B85貴許多,但對於當年是學生的我來說,這一張很有質感的主機板,是很不錯的回憶,陪我四年的大四+研究所+當兵時光。

因此每個年代都有它的工藝品水準,你用當年的Striker Extreme去看現在的ROG,我覺得有點太過了,你這樣很像在質疑當年Core 2 Quad QX9650賣到一、兩萬元,怎麼比現在i5 4670K效能還差還燙一樣。

至於半開放式電感,我覺得這不能說是用料不好,全封閉式電感也不見得好,當年某大廠的785G主機板的全封閉式電感也發生過生鏽問題。因為這種東西的價格都不高,都不是什麼很昂貴的被動元件,就像固態電容一樣,大陸也做很多,但真正王道的固態電容還是是日本Sanyo的。同理,現在的ROG和TUF強調的合金電感,那東西才是真正有點價格的東西,也都是訂製品,不是你要買就容易買到的。

因此當年的廠商的程度就是那樣而已,但現在你要華麗的功能,ROG/G1/Gaming這三大廠的系列都不會讓你失望,光是音效就想辦法搞了全隔離Layout,隨便一張拿來也都是8相數位電源在供電,技嘉看到玩家用筷子去撐顯示卡,也想辦法去訂製個不鏽鋼PCI-E插槽在他們的G1系列上,看到有不少玩家用電光火石的USB DAC聽音樂,他們也特地搞了個獨立穩壓供電的USB孔讓你專插USB DAC用;你想要超級耐用,ASUS也端出強調24/7的TUF家族給你參考,再不然SuperMicro也有主打伺服器主機板等級的玩家用主機板。

這些東西賣得貴,但都走誠意路線,告訴你他們貴的理由在哪裡,為了讓你花錢花得安心,也都打出五年保的服務,也就是說現在的高價主機板,讓你"有感",不是以前那樣亂塞一些很瞎的IO晶片,就賣你七、八千元。

廠商他們有進步,ROG/G1/Gaming這些系列也都賣得不錯,這在PTT/PCDVD盛行的年代是不容易的,廠商稍微一點沒誠意或偷料,馬上就在網路上被用"黑心"、"搶錢"予以指責,但君不見ROG都被奉為"敗家之眼"的稱號,代表這個品牌已經成功塑造出貴得有價值的形象了。

這些轉變,我相信是當年很多熱衷DIY電腦的學生們,因為興趣去唸了電子電機資訊相關的科系,這些畢業生也有很多人投入自己熱愛的主機板工業,因此他們是以玩家的想法在打造這些主機板,也都很注重網友的反應和回饋,印象中某一期PCDIY去採訪ROG某一張主機板的團隊時,那位PM就有自介自己是玩電腦組裝長大的,整個Team的年輕一輩RD也幾乎都是這樣的背景,有這樣的精神,這些高價位主機板玩家們怎麼可能不買單?

因此樓主你應該想想,我上面講了那麼多例子,舉出這些高價主機板的賣點在哪裡,針對客群是誰,如果你不屬於這些會用SLI、會用USB DAC、五年不換零件的客群,你當然就很難了解產品價值,也自然會質疑,但講了這麼多,只希望你電腦玩得開心,別在這些事上太糾結,也能理解一樣產品心血和價值 :p

Cubelia 2015-11-03 10:59 PM

引用:
作者NEAL
呃,ROG這個品牌建立起來,正式成為ASUS的高檔子品牌的時間點應該是i7時期。

至於你買的Striker Extreme,那是Core 2時期的產品,那個時間點的高檔主機板大概都長那樣而已,除了滿滿沉重的熱導管爬來爬去,很難看得出有什麼價格差異化。

恕刪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
非常中肯

BLUESKYVFX- 2015-11-04 12:26 AM

手邊有玩過不少代工機.

用WORK STATION 去做的系統, 一天開16個小時,一玩好幾年都沒壞過,

要不是有新機來,還真找不到理由升級.
:think: :think: :think: :think:

BLUESKYVFX- 2015-11-04 12:32 AM

引用:
作者NEAL
呃,ROG這個品牌建立起來,正式成為ASUS的高檔子品牌的時間點應該是i7時期。

至於你買的Striker Extreme,那是Core 2時期的產品,那個時間點的高檔主機板大概都長那樣而已,除了滿滿沉重的熱導管爬來爬去,很難看得出有什麼價格差異化。

那個時期很多大廠的作品,都是運用一些對電半知半懂的障眼法為噱頭在賣主機板。

例如獨立音效子卡要好聽,不是只有把音效晶片拉出來獨立一塊卡就可以,但當時一堆人看廠商把音效獨立做成一張卡就高潮了,誰還管音效子卡的供電有沒有做穩壓?有沒有做數位類比隔離供電?D/A的Filter電容是用阿薩不魯的雜牌固態電容還是Nichicon MUSE?沒有啊,看到那塊獨立音效子卡就以為像ONKYO SE90一樣高級了,哪像現在的獨立音效子卡真的看得出來RD對音響有些研究,有取經HiFi的一些設計思維。

再比方說當年很多人都用數電感的方式在數幾相供應,結果某大廠就用一相兩顆電...



三洋OS-CON 我只能說真的很棒. 之前ASUS 865系有一批是爆電容, 客戶靠北到不行. 換上OS CON 上去,到現在還活著... :think: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