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日圓重貶 台幣若不適度貶值 機械業預言「3年內被打垮」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80416)
|
---|
引用:
說到世界大戰 第一次大多都在歐洲打 他們也稱之為世界大戰 顯見他們認為歐洲就代表了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戰應該更名為歐洲大戰才對 |
引用:
用更多台幣去買物料又如何? 以我上面那個 25 + 3 美元的例子為例, 貶值前: 用 25 美元成本進貨 => 用 25 + 3 美元以上的價格出到美國 => 有賺。 貶值後: 用更多台幣去進這個 25 美元成本的貨 => 用 25 + 3 美元以上的價格出到美國 => 一樣有賺。而且賺的並沒有比貶值前少。 |
引用:
這就是各廠商用來預防這種貨幣貶值升值問題,小廠都懂得利用OBU收帳(USD),然 後在用這個帳戶裡頭的USD,去支付所謂的應付帳款,沒有絕對必要,就算是傻蛋也不會轉換成其它貨幣 的(每轉換一次就損失大量匯差),這些公司的老闆又不是傻蛋。。。。TWD就靠銀行融資借貸就夠了。 :laugh: 除了跟國內進出貨,進出口貿易沒人用TWD的。用TWD報價以及跟國外買原物料是傻了嗎? :laugh: :laugh: :laugh: 在牆國進出口也沒人用RMB報價,一樣用USD。。。 |
引用:
老實說還是看不太懂你講的 :jolin: 一般公司在賺錢都是在賺固定的利潤.....貨幣不可能一直貶值(一直貶就通膨了)....你能賺的差價就那麼一次庫存而已.........要是貨幣漲回來你不就又吐回來了........一來一往就幾乎打平了... 主要重點是原物料都是進口的....你貨幣貶值根本沒有從基面上去提升價格競爭力呀....很多機械業加工老闆都號稱只是在賺鐵屑錢而已...因為原物料成本已經幾乎是出貨價了............... 如果是指台灣水果這些出口......要是台幣貶值...這倒是真的從基本面上提升價錢競爭力.....原物料大多是台幣計價...波動也不大.....主要成本應該是在人力....肥料佔的比例也不高.....政府也有在操控肥料價格.... |
引用:
沒錯,所以台幣跌只有省到人事成本 全民加稅爽老闆 :tu: |
近幾年多讀了些書,慢慢對宋朝積弱不振的印象有點改觀了。
宋朝是商業發展最迅速的時期,賺進來的比花出去的快,花點錢來避免戰亂是很自然的事。 況且宋朝也不是完全不能打,最低限度比明朝好太多了。 忽必烈兩度征日的始末,汪公紀的日本史話裡寫的非常有趣,有興趣的不妨找來看看。 |
引用:
你說得很對,事實上很多史書都把一戰稱為歐戰,但是二戰的規模就大多了,從大西洋打到太平洋,夠資格稱世界大戰。 |
引用:
所以貶值只是第一步棋, 下一手是受惠產業的勞工上街頭,逼政府要老闆加薪。 並非只是做個貶值,就當做經濟可以起飛了。 |
引用:
應該是因為美國也被拖下水,美歐俄這些現今世界強權都加入就可以算世界大戰了 更名可能要靠中國在安理會提出來再找一堆亞非國家附議吧 :D 不過真改的話二戰就要改名一戰,好混亂啊~~~ |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英語:World War I、WW I、Great War)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然而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場戰爭被直接稱為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歐戰」。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奧匈、土耳其及保加利亞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義大利和中國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期間,很多亞洲、歐洲和美洲國家都加入協約國。中國於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