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設備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9)
- - 號外! 28吋3840*2160 只賣18990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6171)
|
---|
引用:
整數倍的重取樣 不管處理法如何畫質都會好非常多 尤其文字的部份會特別明顯 |
引用:
所以你說的48kHz 16bit升頻到192kHz 24bit是指錄製時的階段 還是指消費者播放音樂時的階段? 如果是前者,答案那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我錄製階段就用192kHz 24bit去錄那當然會好很多! 因為原始記錄的資訊量最大,就跟影像母帶一樣,記錄最完整的資訊 但如果是後者 DAC的SRC,軟體插件的SRC,本質都是一樣的東西 差別在於一個是用DAC的晶片去做,一個是用電腦去做 重取樣這種東西的本質上就是無中生有 生出訊源中原本沒有的東西,但如果能弄的好聽 那當然值的淘錢買 我個人把這當成是一種調音的手法 我的設備也不是不能用SRC 我的音效卡是1212m用數位同軸輸出到DAC7010 DAC7010用的DAC晶片是PC1794 PC1794的datasheet你可以查查,最高可以處理到24bit/192khz的音訊 但我不覺的把我原本44.1khz的ape或flac這些無失真壓縮的檔案經過再取樣成88.1KHZ或176.2KHZ後比較好聽 不過音色喜好的是因人而異,所以我不多說 但音質跟音色是不同的概念 音色要好,只要符合聽眾的喜好就行了 但音質要好,SRC不可能辦到,要還原出原本就丟掉的資訊,一定會有量化上的誤差 至於4K嘛 那找一個4K電視的測試文章吧 索尼65吋4K電視65X9000A評測:發燒友的選擇 http://digi.tech.qq.com/a/20130507/000012_2.htm 買個4K電視看1080P的大片也一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吧?錯! 在測試中,我們將移動硬盤連接到索尼KD-65X9000A,選取其中下載好的藍光規格視頻進行播放。 很顯然,雖然我們的所播放的視頻也完全能夠全屏播放 但是由於片源本身的分辨率只有1920×1080,在3840×2160分辨率屏幕下被硬性的放大拉伸 實際效果反而大幅衰減,甚至你的眼睛都不敢相信這是在播放藍光高清影片 |
引用:
這是sony把東西做壞了 不代表別家水準也這樣差 |
|
引用:
話說下午去了采河一趟 本來想看看現貨表現 結果小老闆說他家的VGA不夠力 上不去4K 就作罷了 現在看到這篇新聞 難道是天意嗎XD |
引用:
RMB 4999 → RMB 3999 降價後賣的還是比台灣貴啊 :laugh: |
引用:
訊源一樣的情況下 處理過就會變好看 這在家電業不是常識嗎? 隨便舉例 SONY的X-Reality Toshiba的CEVO 這些影像處理晶片技術 是家電廠吃飽沒事嫌研發預算太多搞出來的嗎? 搖控器上的場景 電影 體育 音樂 動畫 遊戲 難不成都是切換爽的? 除非你要跟我堅持[完美]的定義 那當我沒說吧 因為完美本來就不是這個議題的重點 |
引用:
其實不是SONY把東西做壞了 是對岸不專業的測試把SONY搞砸了 作为一款65英寸的电视,最佳的观看距离是5米以上 光是看這一句報告 就可以直接打槍了 65吋要5米以上 這是以什麼解析度為標準來計算的啊? 大家一路從480P CRT電視 一路到1080P LCD的經驗很清楚 解析度越高 看的距離就要越近 對岸的不專業報告居然用5米以上 然後嫌4K字太小看不到 這根本笑掉眾人的大牙 :stupefy: |
引用:
你連跟他討論的東西都弄錯了 我也只能當你沒說了 |
大家都有自己的主張
專家及家中擁有頂級家用AV機器實務使用者來告訴各位 以下僅採記憶重點,不代表你只錯這樣多,其他都對, 我時間沒那麼多細看 ============================================= 1.暴君講的,錯誤的點比較少 2. 影像的處理,比較正向的處於早期,例如crt, crt pj 的垂直掃描倍頻, 以及解決脈衝式顯示方式的視覺暫留效應的禎面repeat 3. 屬於雙面刃的有一個好處但也有壞處,發展很早,現在依舊慣上新名詞騙吃騙喝的 xxxbee, 那個就是銳化效果而已....... 4. 無中生有型的,這個技術講不完,但我只能說GIGO,或者是說,可以特別凸顯某項特點,但是其他的缺點 也相對明顯,且無法解決,到現在還是一樣。 5. RESIZE的問題,坦白說,我沒有看過只有這樣"單純處理"的家用實務機器,如果有,這個答案就跟 大****電子看板的,只有觀看距離來決定"觀賞質量" ============================================== 至於聲音部分可以更明確 1.備取樣(泛稱),初衷是用來維持傳遞過程中保有原汁源味,也就是說管你內部怎樣外星人 我希望 A/D ----> D/A , 這兩個A "量測"起來要一樣 2. SRC 的問題,暴君的看法是對的,必要之惡只能想辦法弄得更好。 3. 聲音的取樣提升,是譁眾取寵,因為畫面的預測可以勉強用均分法,但是聲音的取樣 A/D的結果可不是一條四十五度線條,你GAP的缺口,可不是抓一個(BIT,HZ)X.Y軸的中間值 所有的機器示意圖都是這樣強調(階梯的密度) 因為你A/D的時候就已經錯失了那段GAP 缺口的變化,萬一不是直線,是條毛毛蟲, 那根本就背離了原音波形 =========================================== 今天有人說他喜歡這樣的聽感,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現在該做的是就是只要重頭到尾都能維持MASTERING的 QUALITY就阿彌陀佛了,保持當初OVER SAMPLE的精神。 現在的機器連貫徹頭尾16BIT/44.1KHZ 都還做不到,更不用提家中喇叭可不可以再現CD的 動態範圍及取樣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38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