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在澳洲當屠夫的清大畢業生公開談用命去換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83646)

MoLtoSoLo 2012-09-16 03:47 AM

引用:
作者moneyball
大大就是我上面提到,為什麼我不認為台灣註定失敗,而台灣也有令人欣賞之處的
原因之一. :)


過獎, 不敢.

上面提到金融業, 讀來有點突兀, 所以這裡補充一下.
美國紐約號稱金融重鎮, 但是說實話, 一流公司 Goldman Sachs, JPM, Citi 等的雇員, 頂著名校光環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 除了少數怪才外, 就只是一堆穿著華服說著美麗辭藻的推銷員.
台灣地小缺乏天然資源, 但是數理優秀人聰明反應快, 發展金融業是很適合的.
根本教育基礎養成了, 其他自然跟著來.

暴君 2012-09-16 03:48 AM

引用:
作者moneyball
BENQ : 搞品牌初期企圖像Samsung 看齊,雄心壯志,在慘賠幾百億後,現在全台灣應該沒人在乎它在幹甚麼.

Acer : 創辦人是台灣搞品牌的老前輩,但是一直虧錢. 一直到找了傭兵蘭奇並賦予重任後,品牌事業才扭轉長期虧損餅轉虧為盈. 但在蘭奇離職後,至今仍然虧損. 市占率也已落後聯想,在PC 市場的競爭力普遍不被看好.

另外你指出的鴻海研發資源的投入,我可以理解. 不過我認為鴻海除了連接器本行和模具部分有累積競爭門檻外, 占它營收最大比重的代工部分其實是完全在拼價錢的,沒有甚麼競爭上的技術門檻可言. 這部分它的問題剛好就是你所批評的.

BENQ,西門子失敗,可是在還搞研發,在國外的市佔率也一直很穩定

ACER也是,國外的市佔率也是很穩定

這2家目前的狀況,就是暫時不會倒,但也賺不了太多錢,沒有炒股的空間

沒辦法炒股,那就跟中鋼啊、台積啊這種公司一樣,安安靜靜的

基本上這2家的產業重心都轉移到國外了,台灣自然沒有什麼衝

代工也是要技術的

不然同樣的製程,我要的良率你沒有,我為何要給鴻海來代工?

台積電也是作代工,但製程一直是世界頂尖水準,這也是要投入研發,才有這成果

nawtequalizer 2012-09-16 04:34 AM

引用:
作者moneyball
另外你指出的鴻海研發資源的投入,我可以理解. 不過我認為鴻海除了連接器本行和模具部分有累積競爭門檻外, 占它營收最大比重的代工部分其實是完全在拼價錢的,沒有甚麼競爭上的技術門檻可言. 這部分它的問題剛好就是你所批評的.

代工不完全是毫無技術,當然拼價錢是一定有的。譬如為什麼蘋果手機目前為止都找鴻海?要是沒有達到蘋果的要求,代工的價格再低蘋果也不會一直選擇鴻海。
沒記錯的話,當初iphone4的外殼也只有鴻海做的才能讓蘋果點頭,而現在iphone5 似乎也是如此

A級黑豬肉 2012-09-16 04:47 AM

引用:
作者暴君
BENQ,西門子失敗,可是在還搞研發,在國外的市佔率也一直很穩定


市佔率一直很穩定?你說穩定的低嗎? :ase 因為我在這邊真的看不太到 BenQ 的產品。現在問一個外國人 BenQ 有什麼產品,應該大家會說手機吧...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暴君 2012-09-16 04:49 AM

引用:
作者A級黑豬肉
市佔率一直很穩定?你說穩定的低嗎? :ase 因為我在這邊真的看不太到 BenQ 的產品。現在問一個外國人 BenQ 有什麼產品,應該大家會說手機吧...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歐洲那邊

連太陽能也參一腳了

那邊人口基數大,10%的利益,比台灣50%還高

台灣以前是人口少,但還算有錢

現在則是窮的跟鬼一樣

我是老闆,也不會把商品的布局放在台灣

moneyball 2012-09-16 05:04 AM

引用:
作者暴君
BENQ,西門子失敗,可是在還搞研發,在國外的市佔率也一直很穩定

ACER也是,國外的市佔率也是很穩定

這2家目前的狀況,就是暫時不會倒,但也賺不了太多錢,沒有炒股的空間

沒辦法炒股,那就跟中鋼啊、台積啊這種公司一樣,安安靜靜的

基本上這2家的產業重心都轉移到國外了,台灣自然沒有什麼衝

代工也是要技術的

不然同樣的製程,我要的良率你沒有,我為何要給鴻海來代工?

台積電也是作代工,但製程一直是世界頂尖水準,這也是要投入研發,才有這成果


BENQ : 應該說它從來沒有證明過它有靠品牌事業獲利的能力和記錄,它品牌事業的虧損向來靠代工事業去支撐,這應該是眾所週知的. 雖然我也很希望它成功,但是說它是台灣搞品牌企業一個失敗的典範應該是不會引起太多爭議的.

Acer : 在搞品牌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虧損的,少數賺錢的幾年剛好是公認蘭奇這個傭兵功勞最大的時候,自從蘭奇離開後至今,持續虧損,市占率持續下跌,何時轉虧為盈,連王振堂都不敢保證

把 BENQ 和 Acer 這兩家本業從來無法穩定獲利的虧損公司 拿來和 中鋼,台積電這兩家長期穩定獲利的績優企業比較其實是不太合適的 (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了解一下他們損益表上的長期 EPS 記錄)

把 Acer 和 BENQ 根據他們多年EPS 記錄而稱呼它們是虧損企業,搞品牌失敗的代表應該是合理的.

至於代工的技術門檻問題,我只問一個問題 : 同樣搞代工,台積電的毛利率高出鴻海的代工毛利率何止數倍, 原因是甚麼 ? 還不是台積電代工的技術門檻高而鴻海代工的技術門檻低,必須以價錢搶單罷了.

說實話,我無意與任何人抬槓,只是想指出一個簡單事實. 鴻海創造的就業機會絕大多數是低薪,低附加價值的生產線組裝工作. 而這些工作的附加價值低到連在台灣這個"鬼島" 做都不行(因為連台灣的低薪都無法達成這些超低毛利訂單所要求的超低成本), 必須到人工更便宜的中國去做才行. 鴻海在台灣創造的就業機會薪水雖然比在中國高,但與台灣一般平均薪資也相去不遠. 更重要的是,它在台灣雇用的台灣員工人數 (在鴻海集團內薪資比較高的職務)只占它集團總員工數的非常小的比重. 為何會如此? 因為它整個集團絕大部分比重的訂單都是標準低毛利,低技術門檻的代工訂單,只有這樣的員工薪資結構,他才有可能競爭. 正所謂: 余豈好低毛利訂單哉 ? 余不得已也 ! :)

當然鴻海自己也清楚自己這種低毛利競爭模式的問題, 所以現在想入股 Sharp ,拿錢買面板關鍵零組件技術,希望能夠走捷徑,求速成,不過這種如意算盤行不行的通,現在大家看法不一就是了.

暴君 2012-09-16 05:16 AM

引用:
作者moneyball
BENQ : 應該說它從來沒有證明過它有靠品牌事業獲利的能力和記錄,它品牌事業的虧損向來靠代工事業去支撐,這應該是眾所週知的. 雖然我也很希望它成功,但是說它是台灣搞品牌企業一個失敗的典範應該是不會引起太多爭議的.

Acer : 在搞品牌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虧損的,少數賺錢的幾年剛好是公認蘭奇這個傭兵功勞最大的時候,自從蘭奇離開後至今,持續虧損,市占率持續下跌,何時轉虧為盈,連王振堂都不敢保證

把 BENQ 和 Acer 這兩家本業從來無法穩定獲利的虧損公司 拿來和 中鋼,台積電這兩家長期穩定獲利的績優企業比較其實是不太合適的 (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了解一下他們損益表上的長期 EPS 記錄)

把 Acer 和 BENQ 根據他們多年EPS 記錄而稱呼它們是虧損企業,搞品牌失敗的代表應該是合理的.

至於代工的技術門檻問題,我只問一個問題 : 同樣搞代工,台積電的毛利率高出鴻海的代工毛利率何止數倍, 原因是甚麼 ...

拿EPS來說的話

那HTC大概是你眼中所謂能成功獲利的公司

一個公司不搞研發,可以省掉的成本不知道有多少

當然獲利驚人

但這獲利量能持續多久呢?

三星虧的錢也不少,但還是不放棄的繼續投入研發

說HTC手機只是來炒短線的,剛好而已啦


至於鴻海,就如你所說,有看穿將來的產業是全球化競爭

不進則退

當其他國家都有在進步,你不進步,就是被淘汱

鴻海能不能成功呢? 我認為機會蠻大的

至少戰略大方向有對了

中國的人才加台灣的人才,還是很驚人的

至於鴻海基層工作機會與就業機會,就看政府有沒有保護弱勢機能不能發揮作用

論這點,台灣與大陸一樣慘

澳洲好太多了

moneyball 2012-09-16 05:26 AM

引用:
作者暴君
拿EPS來說的話

那HTC大概是你眼中所謂能成功獲利的公司

一個公司不搞研發,可以省掉的成本不知道有多少

當然獲利驚人

但這獲利量能持續多久呢?

三星虧的錢也不少,但還是不放棄的繼續投入研發

說HTC手機只是來炒短線的,剛好而已啦


至於鴻海,就如你所說,有看穿將來的產業是全球化競爭

不進則退

當其他國家都有在進步,你不進步,就是被淘汱

鴻海能不能成功呢? 我認為機會蠻大的

至少戰略大方向有對了

中國的人才加台灣的人才,還是很驚人的

至於鴻海基層工作機會與就業機會,就看政府有沒有保護弱勢機能不能發揮作用

論這點,台灣與大陸一樣慘

澳洲好太多了


我從來不認為 HTC 是成功的公司,所以我也從沒買過 HTC 的股票. :)

我心目中成功的台灣公司是像 研華, 台積電 或中鋼這樣的,公司毛利率大致穩定,長期穩定獲利,我也能了解它們競爭優勢何在.

至於BENQ 和 Acer 應該已經讓相信它們,投資它們公司股票的投資人大部分時間都受傷不輕吧. (好加在我沒有 :D )

我愛E奶 2012-09-16 05:56 AM

引用:
作者moneyball
我了解你的看法,我想說的是,假如老闆不願意付給你你應得的薪資(根據你幫老闆創造的附加價值決定 ), 那就去就業市場中其他願意根據你的附加價值付給你相對應薪資的雇主吧.

因為一個員工持續幫雇主創造高附加價值,卻只能領偏低薪資的事是完全不合理,也說不通的.


不合理但絕對說的通
願意給的老闆 1.還沒出生了 2.倒光了。
我認識的老闆都把錢當命看要他把命分給員工?別傻了!能摳多少就摳多了

再說去找市場上其他願意的雇主...說比做簡單
台灣中/低階人力找工作平均一個要5∼6個月才找到...能玩幾次 :jolin:

A級黑豬肉 2012-09-16 07:13 AM

引用:
作者暴君
歐洲那邊連太陽能也參一腳了


他們做不做太陽能又如何?

我只是講,他們市佔低到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麼,是沒有用的。除非你說的市佔率是指非常特殊的市場(例如加拿大的科技產業大部分人不知道,只有專門那一行的人才會知道)。

況且真的要講到太陽能的歐洲市佔率,請問 BenQ 有贏 Yingli 嗎?中國那邊那幾個大廠贏過幾個?

所以結論還是... "講到太陽能我也不會想到要買 BenQ 的產品呀"...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1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