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付現金不如刷卡這樣的觀念對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33736)
|
|---|
引用:
很好奇原因是甚麼.... 我在猜是不是因為美國人的消費習慣, 美國人都不愛存錢,儲蓄率較其他國家明顯偏低 喜歡以債養債,如果銀行因應景氣調升利率, 可能就還不出利息和本金 所以老巴就建議手頭上有多少錢就花多少 改善美國人喜歡延遲信用先享受的壞習慣。 不過在台灣 一個剛出社會的人士,信用紀錄猶如一張白紙 透過信用卡交易,並定時還款的話,在聯合徵信那邊, 可以留有良好信用紀錄,以後要跟銀行往來時(例如借款), 或許能有一些談判籌碼。 (之前去聯徵查分數,發現有其他銀行會來查我的信用) |
引用:
這種說法在PCDVD很常見~~ 我以前在銀行上過班 (剛好就是做徵信業務), 覺得這種想法很沒根據 :ase |
一、兩千以上的只要店家有提供這種服務,我都會刷卡。沒事不要帶過多的錢在身上。
JCB的也有感應式的服務。 jcb j/speedy |
引用:
其實蠻淺顯易懂. 贊成用信用卡的人,原因都是"可以從信用卡得到好處". 銀行會希望您辦信用卡,原因就是"可以從信用卡得到好處". 世界上會有,您我都得到好處的事嗎? 可以確定的是,銀行是一定有"得到好處",所以才推這個業務. 但目前有些已經不推了,甚至很嚴格不讓你辦(尤其是您都乖乖的下次付清,甚至從您身上挖不到錢,只好收年費了),因為獲利太少了,尤其是之前把負債太多的,可以破產或改低利率,那時如果不是新聞搞到那麼大,說真的,我是不知道卡奴多到那麼嚴重(那時也才知道有親人,用信用卡負債200萬以上) 錢就固定那麼多,銀行幾乎"一定賺"(有賺才要做啊),那賠的是誰,就是"持卡人". 只是說,您是那個賺的"持卡人"或是賠的"持卡人". 但確定"總持卡人"是賠的,不然銀行那裡"賺". PS:一個會用詢環利率借錢的"賠持卡人",應該可以養至少3個"賺的持卡人". 根本不需要一半以上的卡奴...有1/3就不會賠了. |
引用:
引用:
其實銀行發卡通常都會有附帶條款,畢竟對方不是慈善事業, 而消費者只能詳讀其遊戲規則,並從中選擇對自己較有利的卡來使用:) 目前手邊可回饋的現金卡,有花旗透明、現金紅利卡跟台銀商務卡。 透明卡回饋在特定消費有1%,若當月消費過2萬,則次月的特定消費則變成2% (回饋上限每月300,非特定消費則採紅利積點), 因家中水電、通信、加油費通常很容易就達到門檻,所以現金回饋的累積就快了些。 至於其他種類的消費則是:1萬元以上交由台銀卡,可當月回饋0.6%,若海外還可加0.2%,回饋無上限; 1萬元以下就交給0.5%的現金紅利卡。 銀行常會以活動來剌激消費,但可別被沖昏頭而在非必要的消費上刷了一堆。 像花旗最近的3倍回饋活動(0.5%*3,需累積消費1萬8),雖然我也有達成, 但我只是把原本該由台銀卡繳的有線電視費,轉由現金紅利卡繳而已, 把原本只能回饋0.6%,變成回饋1.5%。 整體來說,就是端看自己如何善用手邊的卡,來創造對自己最有利的回饋罷了。 |
不見得發卡銀行獲利是來自持卡人
因為提供刷卡服務的商家要給發卡銀行3%的費用 |
引用:
在台灣不知道,當初住美國時,是這樣養信用的沒錯。 |
嗯...
引用:
我認識的兩個破兩百萬. 一個後來跑去南部作牛郎. 一個跑去國外. 兩個現在都不見了就是. :think: |
我也不太相信所謂信用卡養信用這回事.
或者說可能有些幫助,但不重要. 比如說房貸,我相信銀行是看你的職業/收入穩不穩定,擔保品(房屋本身)的估價等. 又如房貸存在的時間比信用卡早吧,那以前沒有信用卡的時候怎麼進行房貸的. 另外我也很懷疑,如果銀行看你每個月借幾千塊,都有繳清... 所以可以推論到你借個幾百萬也會繳清? 這讓我想到一種詐騙故事, 就是朋友跟你借錢,一開始小額借都有還,最後一次大筆的就跑了... |
從未留意過巴菲特的理財觀念,今天看到了很令我驚訝。因為我正是一張卡都沒辦的人。
雖然中間有點說來話長…不過結果就是這樣啦。 提到理財,讓我想起兩件事。第一件是很小的時候聽過老美的格言(忘了是誰說的):賺100元,花99元--幸福。賺100元花101元--不幸。 第二件。星里望留很早期的一部漫畫裡提到一種理財方式。發薪後將所有錢提領出來。將預計要繳交的費用分別裝到不同的信封袋裡,剩下的就是零用跟儲蓄金(一定要提撥備用周轉以防意外支出)。這就是不要負債的最佳方式。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49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