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萬轉暴龍作系統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27387)

dogskin 2007-07-02 01:24 PM

要不要去多借一點來拍照
更壯觀

wellan 2007-07-03 09:25 AM

引用:
作者dogskin
要不要去多借一點來拍照
更壯觀


借?
不過就幾顆HDD而以何需用借的,手邊還沒拆封使用的就有四顆

不過想想還是要感謝你這種人,不然當初的中暴龍就不能幾乎無損失的出清了.

BIG.mama 2007-07-03 09:53 AM

引用:
作者red13
看個人吧
有些人會認為差距是沒有那個價值

我覺得很明顯
1.開機進入windows後(非跑馬線條那),載入程式明顯快很多
2.開某些程式也很明顯


嗯,有同感

雖然大媽買的是二手中暴龍

不過效能上還是感覺出來其差異 :agree:

vashcorler 2007-07-03 10:16 AM

引用:
作者jason90407
暴龍的好,用過才知阿,聲音太吵??看人啦,我就覺得聽起來很HIGH阿,反正晚上掛網不吵就好了


對阿!6月也受不了,抓了一隻暴龍回家養
每次聽牠的CU CO CO COCO的聲音,真的是一種享受 :p
可以的話沒試過的人一定要試試看:)

david670609 2007-07-03 11:07 AM

引用:
作者vashcorler
對阿!6月也受不了,抓了一隻暴龍回家養
每次聽牠的CU CO CO COCO的聲音,真的是一種享受 :p
可以的話沒試過的人一定要試試看:)


每個人對聲音的忍受度不同
對我來說那種"答答答"的聲音反而是一種折磨
用了三天還是不習慣他的叫聲
最後還是改回7K160*2作RAID0當系統碟
然後把暴龍丟在BT機裡(反正再怎麼吵也不在我房間)

我覺得每個人對系統的需求不同
暴龍開機的確是快這毋庸置疑
但對聲音敏感的人來說他的讀取聲卻是一大缺點
尤其在很安靜的房間裡需要專心使用電腦來工作的人來說
開機或是開啟程式的速度並不是重點
不需要去計較差那個幾秒鐘的時間
良好的工作環境才是他們所需要的

invaderfish 2007-07-03 12:13 PM

引用:
作者sinc
借上面的例子問一下,虛擬記憶體是放在萬轉的主硬碟切出來的D槽比較好,還是單獨設在非系統碟的7200轉硬碟好?

純個人經驗,放在萬轉碟切出來的D槽比較好

太陽之子 2007-07-03 12:45 PM

某位同學別在睜眼說瞎話了吧...

我也用7K250組過RAID0,快是快阿,快在傳輸

搜尋鐵定是不會變快的

妳感覺快,可能是大快取所帶來的...要做大量隨機搜尋的工作

8ms不可能輸12+ms

莫非妳的個人感覺,已經超越的物理和數學定律了

說實在的,你已經開始嘴砲了

幾顆又幾顆硬碟之類的..

很難看

clarklee 2007-07-03 03:38 PM

硬碟本來就是傳輸,搜尋都會做的..完全看個人需求吧...

常常搬大檔的暴龍就不是第一選擇了..

dogskin 2007-07-03 06:00 PM

引用:
作者太陽之子
某位同學別在睜眼說瞎話了吧...

我也用7K250組過RAID0,快是快阿,快在傳輸

搜尋鐵定是不會變快的

妳感覺快,可能是大快取所帶來的...要做大量隨機搜尋的工作

8ms不可能輸12+ms

莫非妳的個人感覺,已經超越的物理和數學定律了

說實在的,你已經開始嘴砲了

幾顆又幾顆硬碟之類的..

很難看


牛皮被戳穿
一般就是這麼一個死樣子

某位同學
手邊的暴龍賣了
那照一堆7200轉要幹麻??
就是質疑你沒用過暴龍
快去借兩顆暴龍來拍照吧
借不到來跟我借
我不會告訴大家的

foxtm 2007-07-03 07:29 PM

引用:
作者太陽之子
某位同學別在睜眼說瞎話了吧...
我也用7K250組過RAID0,快是快阿,快在傳輸
搜尋鐵定是不會變快的
妳感覺快,可能是大快取所帶來的...要做大量隨機搜尋的工作
8ms不可能輸12+ms
莫非妳的個人感覺,已經超越的物理和數學定律了
說實在的,你已經開始嘴砲了
幾顆又幾顆硬碟之類的..
很難看


別只著眼於自己想看的物理及數學定律..
統計是充滿的陷阱的學問.."平均"正是常見的陷阱..

下兩圖轉自 www.hdtune.com



萬轉硬碟 Access time 外圈約 2.5ms~8ms 內圈約 7.5ms~17ms..
7200轉硬碟 Access time 外圈約 5ms~15ms 內圈約 15ms~25ms..

在全硬碟平均的情況之下的確是 7.9ms 優於 13ms ..
但如果同樣分割32GB的外圈系統槽..
則 7200轉硬碟..其平均會因為靠近外圈..有機會降到到 10+ms 的 Average Access time..
相對萬轉硬碟..因為 32G的分割橫跨了磁碟中外圈..Average Access time 可能僅能降到7+ms左右..

當然 7+ms 還是比 10+ms 的時間來的短..但其間的差異就沒有之前的 7.9ms VS 13ms 來的驚人..
且 Access Time 不是一切..大量的IO不是隨時都在發生的..
雖然萬轉硬碟 Access time 可以辦到 30~40% 的效能優勢..
但經過層層因素稀釋之後(使用者習慣..OS及驅動差異..檔案系統破碎的程度)..感覺差不多並非不可能..

當然..以上是指有對硬碟做分割..且系統槽割在外圈的情況..

btw ..
之所以會這樣..
因為萬轉硬碟為了穩定性採用了較小的碟片(3吋..7200轉一般用 3.75吋)..
所以碟片可供記錄的面積比較小..
(但同時因為碟片小..所以萬轉其 average seek time 比7200轉來的少..否則latancy time 理論上只少 2.33 ms 以下 ..)
且因應高轉速帶來的高熱..記錄密度會比較低..
因此 WD 同時有單碟150+G的7200產線..及單碟36+G的萬轉產線..(3.75" 對 3" 碟片扣掉中心..表面積頂多差兩至三倍..記錄容量卻差了近五倍)..
因此針對外圈同樣大小的分割進行 IO 動作的時候..
萬轉硬碟的讀寫臂會有較大幅度的機械動作..而引起 seek time 增加..
抵銷了部分 latency time 較低的優勢..

當然最後萬轉硬碟還是比 7200 轉硬碟來的快..
但高單價及低容量換來的速度值不值得..就端看各使用者自己的考量了..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0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