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音效卡 VS 中高價位CD Player 數位輸出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79693)

pili910324 2006-01-11 04:53 PM

僅供參考一下
我個人猜測是傳輸線的流失以及硬碟容錯率過高(對聲音來說)
系統的應用程式不能拿來與聲音做比較,那請較一下兩顆硬碟在做數百MB以上傳輸轉移時檔案大小會作改變,那怎麼沒當機?

umts 2006-01-11 04:55 PM

引用:
作者pili910324
同一套播放軟體,FOOBAR2000+ASIO,輸出都一樣,音效卡也同一張,簡單說就是同一台電腦。
CD才是最原始的吧!說真的硬碟的容錯率可是很高的!
我個人曾經換新硬碟時比較過把舊資料傳輸到新硬碟時,大小KB數根本就不一樣!
所以硬碟的容錯率。嗯嗯!


大大誤會了,KB大小不同是因為硬碟儲存方式是以sector為單位, 同一比資料存放在NTFS/ FAT檔案系統中,會因sector是 512/1024/2048 byte等等而佔用不同的硬碟空間,而大小不同, 其實檔案大小還是一樣的,跟容錯無關. 而硬碟和CDFS的每個sector都會有多規劃數個bit作資料檢錯,因此不太會錯,若真的錯了windows也會跳出警告視窗提醒你.

pili910324 2006-01-11 05:00 PM

引用:
作者umts
大大誤會了,KB大小不同是因為硬碟儲存方式是以sector為單位, 同一比資料存放在NTFS/ FAT檔案系統中,會因sector是 512/1024/2048 byte等等而佔用不同的硬碟空間,而大小不同, 其實檔案大小還是一樣的,跟容錯無關. 而硬碟和CDFS的每個sector都會有多規劃數個bit作資料檢錯,因此不太會錯,若真的錯了windows也會跳出警告視窗提醒你.


是哦!但是我兩顆硬碟都選擇同樣的分割NTFS,分割大小也選擇相同。這樣也不一樣哦!
不好意思這方面我比較缺乏專業知識。

MoLtoSoLo 2006-01-11 05:02 PM

我想要強調一點, 失真並不代表難聽.

Accuphase 並不是最精準的 CD Player, 雖然我個人不是太愛, 但是我完全了解有人為其瘋狂成迷的原因.

按 : Jitter
由 Stereophile 測試結果, 使用 Miller Audio Research Jitter Analyzer 測試.

Mark Levinson No.39 的 Jitter 是 140.2 picoseconds(ps) peak-peak

PS Audio Lambda transport 的 Jitter 是 145ps

Elgar 的 Jitter 是 163.8ps peak-peak

Arcam FMJ CD23 的 Jitter 是 214 picoseconds p-p

RME 96/8 Pro 的 Jitter 是 248 picoseconds peak-peak.
(數位部分跟我之前用的 RME 96/8 PAD 一樣, 用來參考)

Accuphase DP-85 的 Jitter 是 311 picoseconds

Panasonic SV-3700 professional DAT machine 的 Jitter 是 561ps

Accuphase DP-75V 的 Jitter 是 760 picoseconds peak-peak

每個人的喜好可以差異很大, 標準也相當不同, 追求你愛的一點錯都沒有, 但是不正視學理上的正確而已自己的意見為絕對正確, 實在讓人心冷.

umts 2006-01-11 05:10 PM

引用:
作者pili910324
同一套播放軟體,FOOBAR2000+ASIO,輸出都一樣,音效卡也同一張,簡單說就是同一台電腦。
CD才是最原始的吧!說真的硬碟的容錯率可是很高的!
我個人曾經換新硬碟時比較過把舊資料傳輸到新硬碟時,大小KB數根本就不一樣!
所以硬碟的容錯率。嗯嗯!


啊~忘了跟大大說明~ 大大玩音響多年,早就非常清楚就算是器材相同傳輸方式不同,結果也是差很多. 同理,即使同一台電腦,內部用不同的傳輸介面/透過不同的晶片/線材/都會影響比較結果的.

weiliya 2006-01-11 05:12 PM

引用:
作者pili910324
同一套播放軟體,FOOBAR2000+ASIO,輸出都一樣,音效卡也同一張,簡單說就是同一台電腦。
CD才是最原始的吧!說真的硬碟的容錯率可是很高的!
我個人曾經換新硬碟時比較過把舊資料傳輸到新硬碟時,大小KB數根本就不一樣!
所以硬碟的容錯率。嗯嗯!

一個檔案在同一個作業系統大小不同有很多原因
第一檔案系統不同,fat32和NTFS下不會一樣大
就算是相同的檔案系統也會因block size大小而有所不同
-----------------------------------------------
關於wav和cd播放
我實在想不出來wav有哪點比不上cd了
如Shade提出的,其實兩者步驟差不多,產生的jitter應該相當

pili910324 2006-01-11 05:18 PM

引用:
作者umts
啊~忘了跟大大說明~ 大大玩音響多年,早就非常清楚就算是器材相同傳輸方式不同,結果也是差很多. 同理,即使同一台電腦,內部用不同的傳輸介面/透過不同的晶片/線材/都會影響比較結果的.


這點我倒是沒想過,受教了!
也許該想個比較客觀的評論方法。

umts 2006-01-11 05:36 PM

引用:
作者MoLtoSoLo
我想要強調一點, 失真並不代表難聽.

Accuphase 並不是最精準的 CD Player, 雖然我個人不是太愛, 但是我完全了解有人為其瘋狂成迷的原因.

按 : Jitter
由 Stereophile 測試結果, 使用 Miller Audio Research Jitter Analyzer 測試.

Mark Levinson No.39 的 Jitter 是 140.2 picoseconds(ps) peak-peak

PS Audio Lambda transport 的 Jitter 是 145ps

Elgar 的 Jitter 是 163.8ps peak-peak

Arcam FMJ CD23 的 Jitter 是 214 picoseconds p-p

RME 96/8 Pro 的 Jitter 是 248 picoseconds peak-peak.
(數位部分跟我之前用的 RME 96/8 PAD 一樣, 用來參考)

Accuphase DP-85 的 Jitter 是 311 picoseconds

Panasonic SV-3700 professional DAT machine 的 Jitter 是 561ps

Accuphase DP-75V 的 Jitter 是 760 picoseconds peak-peak

每個人的喜好可以差異很大, 標準也相當不...


看過大大對jitter的文章,果然見聞廣博.
其實前面的討論多少也些離題,想請問"音效卡 VS 中高價位CD Player 數位輸出"有可能嗎?

小弟雖然覺得硬碟加WAVE是個不錯的媒體,但是個人還是有"簡單就是美"的情節,加上高階音響CD player的轉盤都有一些增加轉動慣量的機構,轉數較穩,電源,濾波和電磁隔絕都好過先天不良電腦機殼中的光碟機和音效卡,想請問大大個人經驗!! 感恩!!

bara 2006-01-11 06:15 PM

個人感覺
電腦訊源若是同樣撥放"CD"來和CDP來做比較的話
一定是電腦輸
因為CDP就是贏在軸心機構比較好(若是用相同的DAC)
但是電腦訊源要是使用"硬碟"的話勝負就很難說了

不過目前沒錢敗音效卡了...
暫時無從比較(等級差太多)~

目前個人是用LDP來播放CD
不要笑~LDP撥出來的聲音很好聽的(至少比我的電腦好聽)
只是沒有重複播放功能........

正版CD比較好聽是真的~~
比較過燒錄的片子
硬是少了些微的細節部份...

Shade 2006-01-11 06:19 PM

引用:
作者pili910324
僅供參考一下
我個人猜測是傳輸線的流失以及硬碟容錯率過高(對聲音來說)
系統的應用程式不能拿來與聲音做比較,那請較一下兩顆硬碟在做數百MB以上傳輸轉移時檔案大小會作改變,那怎麼沒當機?

這個應該是不可能的,如果電腦可以允許硬碟、記憶體、快取讀出的資料隨便就出錯,那麼電腦一定頻頻當機,絕對無法正常運作,所以資料的讀取在大部分"正常"的情況下,都應該是正確的。
其二,數位的資料錯誤,像 PCM 的資料發生錯誤,PCM 記錄的是波形的振幅資料,這種資料一出錯,通常產生的現象就是會爆音,而不會只是音色上、動態上的微小變化。
其三,音訊資料在電腦上的處理,和其他應用程式的資料沒有兩樣,電腦不會因為以這是音訊資料就隨隨便便處理,有錯也不管,電腦是一視同仁的。事實上它根本不理會你資料裡面代表的意義,這些 0101 是代表圖形還是聲音,它只是單純的按照指令處理,所以如果音訊資料會隨便出錯,那麼系統上其他應用程式也一定會錯得離譜,那麼我們現在也就無法在這上網,而要抱著電腦去修了。

所以總結以上,小弟個人認為播放 CD 和播放 wav,兩者在資料上是沒有"損失"的,事實上我做過實驗,播放 CD 和播放 wav,兩者送到音效卡上的主晶片的資料,都是完全相同的。
也就是
播放 CD -> 經過一大堆過程 -> 送資料到音效卡 -> 發聲
播放 wav -> 經過一大堆過程 -> 送資料到音效卡 -> 發聲

到紅色的部分,兩者的資料都是相同的,既然都相同,那麼最後經過同樣的發聲步驟,發出來的聲音也應該都相同。

如果會有不同,小弟目前所能做的推測是,可能因為前面讀取的過程不同,光碟機讀取和硬碟讀取,對整個系統的電源需求方面會有變化,電源的變化會影響到音效卡上的 DAC,使得 DAC 轉換出來的聲音產生微妙的變化。
這是我目前唯一能做的解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5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