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離譜!粽子貴了 陳保基:改吃茄子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50167)
|
|---|
引用:
笨蛋,這些活寶要的就是物價不平穩。 :laugh: :laugh: :laugh: 目前新聞造假與公正議題暫時擺一邊 |
如果那些無法可做.無事可做的邏輯是可對的,是應該的,是可以被接受的,那麼我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多高階文官,那些政務官,還有部會首長.只要留一些中層跟基層公務員幫老百姓做事,反正高階文官他們會的嘴砲,那些中層公務員也會,鄉民也會.他們會想到的事,會做的事,也沒有異於常人.
講的白話一點,給他們領那麼多薪水,也沒見到他們有那個價值. 銅板丟到水裡都還有一聲"通~". 古早古早以前, 通識課的日語老師在課堂上說過一句話: 要為成功找方法,不要為失敗找理由. |
全世界都做不到所以物價通膨直到貨幣無效也是應該的?
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拿不拿得出勘用的辦法是一回事。 最低限度是至少得交代如何避免物價一直無限制的漲下去... 好歹得要有計劃的控制漲幅。 真是一群蠢蛋。 |
歷史上政府在解決通膨,使用了很多非常手段:例如四萬換一元、強力徵收哄抬物價、沒收屯積米糧等,甚至逮捕不少異議嫌犯,有的還沒有刑期,關到死都不能出獄埋葬。
當時物價雖被平定,但後患無窮。 美國或日本也差不多,籍由查稅約談等行政手段,強迫企業降價,例如甘乃迪總統就約談美國鋼鐵卡內基,鋼材若不降價,就不必回去,這是否形同軟禁或威脅,還是所謂道德勸說。 再狠的手段,只要可行,沒有人作不出來,如果這是人民所期望的。 |
今天的物價 不就是抗拒進口嗎
抗拒進口 不進是那些鄉民 立委 民代要求的 還是以後買肉要出示身分證列管 一個人頭一天只能買半斤 物價 購買 都透過 連線即時列管 並且不能離線交易 今天最有趣的 就是要求薪水超高 物價超低 要進口物品來滿足 卻又不准 這時候嫌都不管 平常又嫌政府管太多 |
自李嘉圖以來,國際貿易一直是壓低物價的手段,但必有犧牲者。
例如台灣米1公斤平均35元,泰國米平均不到30元,若用比數,台灣米貴泰國米7成,台灣米貴為越南米2倍,若再扣除政府補助,水分更大。品質有差再說,吃飯以維生為首要,好不好吃為其次。之前李總統520時開放農產品進口,民間發動大規模武力示威流血暴動,甚至颱風天時一顆高麗菜可以叫到上百元,但若以外國冷凍蔬菜,批發價一把菜不到5元,馬上粉碎哄抬之企圖。 但是從此台灣農業沒落,無法再漫天叫價,昔日寶島米倉,今日已無法自足,必須仰賴進口米糧,以補足台灣稻米生產不足。 米價很穩定,那是因為與國際接軌,如果米被禁止進口,1斤百元都有可能。 |
3月份農委會說要進口 被鄉民和農民與立委民代等拒絕
說甚麼影響農民生計 簡易 瘦肉精 有毒等等 說的好像是國內都沒有人添加 也沒有灌水之類的增肥 鄉民跟立委希望能立刻增產 然後農民卻又表示愛莫能助 下面是農民的說法 身為養豬界的一員,誠心地向您解釋 仔豬要靠母豬生 母豬懷孕期需要114天左右 (約3個月3週又3天) 若現在小豬因下痢死亡 即使馬上讓母豬懷孕~也要到7月左右小豬才會出生 出生後六個月也就是明年一月才能上市 所以 仔豬~真的沒辦法馬上補 請您見諒 鄉民回應後 立刻又被打槍 翁智偉 先生,既然閣下要仔細計算 那麼敝人就試列給您參考 當然全台天天都有仔豬出生是無庸置疑 但是出生的數量是受限於將近四個月前的配種數量 若以每天兩萬頭上市來看 假設最近因疫情死亡的豬隻是20萬頭(農委會調查) 造成5月的時候每天的豬少一半(閣下說的豬隻變少) 也就是有20天每天少1萬頭豬 那麼這20天少的豬要怎麼來呢? 以敝人前文豬隻生產的條件來回推 5月需要的豬需要在去年12月出生(至少六個月生長) 再回推將近4個月的懷孕期 也就是去年8月左右就要成功讓母豬配種量增加 也就是近期因PED疫情減少的仔豬數量 要成功回補5月缺口即意味著去年8月就要知道會發生疫情 進而增加母豬的配種數量 才會在最近適當地彌補起仔豬的缺量 恩~這已經是超能力的領域了 沒有豬農能成功預測吧! 敝人前文所提的 是指在疫情發生後 既便豬農想增加仔豬數量穩定豬價 立刻增加母豬的配種數量(先忽略分娩設備的限制) 也是要到明年一月才能讓這些豬上市 所以 仔豬~是真的沒辦法馬上補 請您見諒 好 又不要進口 要豬肉 最快又要七月 那現在不這樣 除了限量配給 還有甚麼辦法變出這50萬頭的短缺?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3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