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設備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9)
- - 號外! 28吋3840*2160 只賣18990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6171)
|
---|
引用:
+1 影像這種東西 無中生有不見得好 以前有一陣子不是電視一直再吵60hz-> 120Hz -> 240Hz -> 600Hz 後來發現應插進去的影像就是怪怪的 自己以前待在做電視晶片的IC設計公司 我個人是覺得 若Source是1080P 在同尺寸下 若沒有偷偷scale過 2160P跟1080P的螢幕開同樣的1080P的影片 效果是一樣的 不會更好 內插補點也不會把看不清楚的細節弄得更清楚 :jolin: :jolin: |
引用:
1080p 和2160p剛好是200% 至少做純放大是不會失真的, 只是拿4個像素點去顯示1個像素點 以這個前提之下, 利用這4個像素點去做一些軟體修正 確實是有可能比原本的1080p來的好 而你的case 1440p基本上已經非整數倍放大, 影片放大的演算法基本上很爛, 沒辦法即時跑到lanczos的等級 所以以你的case來說也確實是放大即失真 為什麼4K2K會變成未來之星, 而不是1440p或1600p 我想大概就是有這個和1080p有完整的相容性吧 就好像為什麼apple搞renita只選擇整數倍的解析度, 也是為了這個 |
引用:
所以 你現在忽然又懂了? 你上一篇不是說 第一次聽到??? 所以你的意思是 反正你家裡DVD一堆 BD沒幾片 還是繼續死守480p舊電視就好了? 你是這個意思? 講了這麼多 看起來你就是這個意思! 我也知道升頻的當然沒有比真實高解析好 可是先決條件 你螢幕就是解析先要夠阿 4k螢幕配4k訊源 4k螢幕 1080p訊源 1080p螢幕1080p訊源 1080p螢幕720p訊源 1080p螢幕 480p訊源 480p螢幕 480p訊源 看起來好不好看 順序就是如此 上面那位oScARSh講的觀念就是正確的 你可以參考一下 不然 話又說回來了 4k螢幕到底那裡不好? 你再說說 |
引用:
成倍縮放我相信失真可以減少 但比原本影像更好? 除非你的影像只有純色的線條吧 否則還必須做色塊過渡、雜點仰制、鋸齒處理等等之類 以目前的放大演算法,這些問題還沒有辦法在把影像放大時完美解決 成倍數縮放就不會失真? 那何不做個實驗看看呢? 隨便找一部1920*1080的圖片或影片 然後用繪圖或轉檔軟體resize到960*540 之後用再用所謂的軟體補償來試試放大成1920*1080 來看看是不是比原始1920*1080的畫質更好 |
不太懂你的比法
之前那位paddy兄是指 1080p + 軟體演算 -> 2160p 可能比原本的1080p好 所以我在寫的是這個 你提到 1080p -> 540p + 軟體演算-> 1080p 這兩個完全是不同的賽事, 我真的不太懂你在比喻什麼 :confused: :confused: 成倍放大(注意, 我一直在寫的都是放大)不是"減少"失真, 而是"無"失真 我相信你懂的, 只是沒想通或搞錯原本買這台的paddy兄在說什麼 |
引用:
ok 我了解 那我修正一下好了 我說的是影像好不好看 而你說的是像素用倍數放大不需做任何運算填充 但影像放大,特別是電影,有色彩過渡、雜點仰制、鋸齒處理這些事情要作 而且至今也沒有完美的演算法能解決 所以成倍數放大的影像,就點對點觀點來看沒有失真 但就以畫面質量的角度來看,還是比不過原始影像 |
引用:
基本上這一台4K2K為什麼設定在28吋 就是以"增加dpi"的方向去做的, 而不是單純的放大 意思就是不需要你去搞那麼多 一般後製是在原有的可用像素儘量去"美化", 所以才會有常見的:我處理了垃圾, 但我也糊了 這台28吋4K2K的方向是讓你去想, 你不用動你原本的像素 但我給你4倍的空間去做處理, 所以不用太犠牲原本的什麼東西 所以我才寫有可能比原本的更好, 因為你有4倍的空間 類似的想法, 為什麼音響界那麼多人要把訊源48kHz 16bit升頻到192kHz 24bit 是無聊沒事幹嗎 , 花上萬元來搞這個 :flash: :flash: |
引用:
這種作法,我的認知上是我把影像的分辨率放大了 但我是螢幕的可視大小範圍不變,所以垃圾也比較看不見而已 演算法最大的問題不是你有幾倍的解晰度 而是現有演算法根本沒有辦法完美的找出影像中的那些資訊是觀眾想看的,什麼是觀眾不想看的 想看的該做到什麼程度的處理? 不想看的又該做到什麼程度的處理? 這不是幾倍幾倍的問題而已 至於音訊的重採樣 早期XP時代,XP架構會強制把44.1khz的音訊重採樣到48khz再給音效卡 而重採樣是要經過演算的,而且XP的演算做的很兩光 所以當時玩音響人流行掛SSRC,用比較好的演算法先自已重採樣到48khz 來減少XP的重採樣所造成的破壞 所以當時不管你是取樣到48KHZ也好96KHZ也好,192KHZ也好,都有可能比較好聽 但如果音效卡是支援ASIO又支援44.1KHZ的,就可以繞過XP的重採樣 也就沒必要掛SSRC來多取一舉了 至於重採樣後是不是比較好聽,我個人認為是有可能 音響界的人都知道,最傳真的聲音不見的最好聽,否則大家都用監聽設備就好了 但影像跟訊源不同,特別是都1080P時代的片源了 又不是早期的舊電影需數碼修復 要做到處理過的影像比原始影片還好看 那原始影像的畫面質量還必須夠差才行 |
為什麼取樣率你會扯到SRC的問題去... :shock:
音響界的重取樣不會有你寫的問題, 因為根本沒有OS, DAC,ADC直接就有很多在做數位重取樣了 我發現我在和你雞同鴨講... :shock: :shock: 我覺得我已經寫的很清楚了, ...要怎麼跟你說呢 :shock: 看起來您還是很不相信整數倍比的後處理可以強化畫質, 哪一天這東西普及了再談吧 :shock: |
引用:
這想法是不對的 最終眼睛受到的亮度一樣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3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