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禮讓救護車反遭追撞 女乘客慘死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84250)
|
---|
四人座變兩人座....
意外突然降臨....錢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 :think: |
唉~~看到這種新聞真另人無力
有錢人心情不好就可以酒駕,不把人命當回事 依新聞我看婦人家裡後續連打官司平反都有困難 真是鬼島~~~ :tu: |
內鐵是用來避免低速撞擊外殼周邊損傷過度的手段(美規內鐵的要求就是13KM/h左右內的撞擊車殼不得嚴重破損)
發泡材倒不是給防撞擊用的,現代汽車的軟質保桿跟內緣的發泡材是給行人撞擊的保護措施,避免腿部直接與硬物(內鐵或剛性壁)撞擊而容易產生開放或粉碎性骨折(車頭低矮化則是避免大腿~骨盆處骨折造成下半身癱瘓) 真正做抵擋的還是內鐵後的補強結構,5D車一般由於後開口的先天強度缺陷,會刻意造的強韌一些彌補後開口先天上的不足 而4D車的後行李箱在中小型車上為了減重與吸收衝擊動能,就不會做的太多強度層次(一般大型車是後內鐵>次補強結構>主補強結構) 所以中小型4D車比較大的衝擊下整個後行李箱都會損毀,有些車廠過度針對撞擊測試去最佳化(成本抓太精)而偏離了實際的路上意外狀況,導致在超過撞擊測試的條件下多半有過度損毀的傾向 不只豐田altis.WISH等中小型車系是這樣,其他日系車廠也都很明顯 日產初代B共用底盤省的還比altis更嚴重,第二排底下的主補強是偏中間一線,而不是兩側各一線,碰上高速還是大質量後撞.後偏撞時,不是很大衝擊第二排地板也會偏縮 |
引用:
原來如此....受教了 :) 開車去三重沒走過那條橋 |
引用:
這.... 你有看過黛妃坐的那台車吧? 高級車也是撞得稀巴爛 人也都掛光了 所以那個東西永遠都是沒辦法控制的 除非你開坦克吧 不過坦克也不是無敵 落石下來也是得死 |
撞擊測試通常都是車頭下去撞
很少人看到車尾去撞的吧? 大部分引擎室也是在前方 大部分車子也都是前行 所以從後面撞前面的屁股會比較吃虧 一搬行李廂也不是設計用來載人的所以比較不會注重這一塊吧? |
引用:
第三方的撞擊測試會測車體後撞 通常成本餘裕較高的中大型車以上的行李箱下跟側面還是會好好補強過,只是強度會刻意壓在主結構強度之下,做成多個區隔來逐層吸收動能,避免較大撞擊時破損太嚴重,抗撞力與乘員防護力會較好 中小型車以下的為了成本.減重等目的,會省略掉行李箱的大部分補強,所以撞下去就一次整個都縮掉 但後撞測試上還是會過,基本上撞擊測試只要乘員室完整無變形,沒有異物刺入,內裝無變形.飛散,假人表面無重大擦撞.G力承受值在容忍範圍內(應該是要低於60G以下)等幾個重點都符合的話 那乘員室外的前引擎室.後行李箱的損壞是都可以允許的 |
引用:
真要是有人把這酒駕當回事, 集結一萬人,鬧他一個月, 能不見效? 但你也知道,鄉民不都是說說而已。 |
公車跟火車座位為何都沒有安全帶?
|
水果報的報導
突發中心╱新北報導】富家女酒駕撞死清潔婦!新北市一名清潔婦,昨晨下班後搭計程車趕回家,要帶肢障罹病夫就醫,遭一名珠寶店富家女酒後開名車高速追撞,整輛計程車瞬間位移打橫,坐後座的清潔婦被強烈衝擊力道拋甩,疑拉回時,頸部被後擋風玻璃窗框碎玻璃劃傷,造成約十五公分長的割痕,鮮血直流當場慘死。 看到裡面照片只有行李廂凹陷.車體並無重大變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1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