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親自體驗 SandForce主控 是否真有某些評論說的某些特性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76945)
|
---|
引用:
掉速是因為SF必須花費額外的時間解壓縮數據流 可能每個人主觀能忍受的比例不同 以我來說實在不覺得一般情況下440~450MB/sec算嚴重掉速就是 |
引用:
引用:
哈~ 自己承認是在對SF 控制器有貶抑的言論, 我們可是都很持平的在討論, 就事論事呢 :p 樓主明顯是在讚揚SF控制器, 所以我說你的理解能力真的好神奇, 真的是完全沒說錯, 還迫不及待地跳出來打自己的臉, 你還真是有趣 :laugh: |
引用:
我覺得這個現象比較值得探討 感覺起來 原本看起來是 可壓縮資料=原速度 不可壓縮資料=掉速 我反而覺得應該是 可壓縮資料=加速 不可壓縮資料=原速度 假設寫入NAND可以到300MB/s 好了 可壓縮300MB的檔案 因為可以壓縮 所以會變成300MB/s 以不到一秒的時間寫入 單位時間內寫入速度反而上升 反之 則以一秒完成 想法而已.... 讀1G的NAND可能讀了1.5GB的real DATA 所以該區塊讀取速度恢復 |
我的看法是SF2281的原始資料處理能力原本就只有350MB/S
樓主的測試證明其實放這種不可壓縮的連續大檔,讀取上面並沒有什麼掉速 因為都維持這個讀取速度,這雖然沒有達成顆粒輸出上限 但這本來就是晶片處理的上限了,所以Sandforce在這裡看不出明顯的讀取掉速 當然這是以晶片效率在350MB/s的標準來看,假如你覺得一定要用500MB/S才叫標準速度 那Sandforce就幾乎永遠都在掉速了。可是這個問題其實不大 反正SATA沒有更新的規格,下一代SF晶片處理能力應該就可以滿足SATA規格的頻寬了 |
引用:
我也比較認同這個觀點,SF的晶片處理能力其實就在350MB/S 所以說放資料就掉速的現象其實是發生在這邊 這我覺得不算真正的掉速,因為這其實原本就是SF晶片的能力極限 從access time這點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全空的磁碟acees time高的驚人 因為根本沒有在讀取Flash區域就回報給系統了 只放了6gb資料Acees Time馬上就看出有很大不同 |
引用:
其實比較需要測試的是這邊 隨著一個一個檔案複製進去所花的時間有什麼變化嗎? 其實要客觀一點測試必須每各檔案copy都間隔一段時間讓SSD有辦法自行Optimize才對 假如都差不多有70MB/s的效能 表示寫入的部分其實也沒什麼因為剩餘空間變小變亂而大掉速 |
引用:
小弟用Agility3,用沒多久後寫入速度大概就一直是1x MB/S了 現在已經習慣了,反正我最常都從USB裝置上面COPY東西 速度本來就不快,只是目前USB 3.0形同虛設而已 |
引用:
引用:
我的理解是 雖然USER知道何者可壓縮、何者不可壓縮 但SF並不知道,它只會不斷進行即時「壓縮/解壓縮」的動作 所以才會有 最易解壓縮(花費時間最少)的速度最快(500) 最難解壓縮(花費時間最長)的速度最慢(350) 的情況 再者,以SF這樣能實現高速即時「壓縮/解壓縮」的高性能晶片 你們真的認為RD會蠢到只給予SF主控350MB/sec的原生輸出能力? |
引用:
你說「全空的AccessTime高的驚人」事實上仍然輸給1F及3F已有資料的AccessTime 你說「只放了6GB」事實上是寫滿了數據 你的觀察實在讓我很無言 |
引用:
要求太多了吧,我又沒拿你薪水是想要我花多少時間? 會說出「自行Optimize」這樣的觀點表示你完全不知道「SF優先照顧Flash壽命的特性」,說實在的SF真的不適合你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4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