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台南美食請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4992)
|
|---|
引用:
沒關係!!!!我還有明天下午及晚上!!!!! 一定要吃到鱔魚意麵.... :flash: |
看著看著
肚子好餓喔 汐止貌似沒這些美食 :cry: |
引用:
whales4 兄,已經看完您的Blog,關於台南料理偏甜的問題由於Blog 觀看的人可能不如這裡多,所以要在這裡跟大家說明一下。 摻糖的原因源自福州口味或糖社等等都對,但是有一個部分要補充的是勾芡。 其實福州口味勾芡的比例不算高,反而是從漳泉以北而來,因為樹薯澱粉類(太白粉原料)的東西本來會造成湯汁變濃稠,這是料理手法的一種。 偏偏早期漳泉移民到台南的民眾居多,於是飲食口味偏甜並不是加了糖,而是澱粉類的東西造成的甜味。 君不見台南羹類的東西特多,魷魚羹、花枝羹.....實在太多了,這些東西都有濃重的勾芡,自然湯汁偏甜。 而且早期台南沿海盛產魚蝦,魚漿混合麵粉、太白粉之後味道也是甜的。 著名的火燒蝦(蝦仁飯、度小月肉燥)就是上述料理的原料,火燒蝦之甜不是其他蝦類可比。 另一個是紅蔥頭,嘉義以南盛產紅蔥頭,台南特別擅長切碎紅蔥頭先炒出香味,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台南的肉燥飯好吃的原因。 另外由於洋蔥並不是中國原產,早年從元代或明代自南洋貿易管道引進,廣東、閩南料理最先採用洋蔥, 洋蔥炒軟之後釋出糖份,所以菜餚一定會偏甜,只是洋蔥沒有紅蔥頭那麼香而已,大家吃鱔魚意麵裡頭就有洋蔥。 還有中南部的蔥不像彰化或宜蘭的那麼大,但是糖度很高,切一切炒一炒,菜餚不甜也難。 所以甜味的來源不完全是糖,而有添加物或原料的原因,很多人誤解台南人嗜甜其實不正確, 而是周邊可得的食材也是甜的,久而久之台南人也習慣了,可是外界卻有種錯覺,認為台南人愛吃甜。 在此補充,僅供參考! :) |
引用:
非常感謝小約翰兄的補充分享,澱粉勾芡創造出的甜味我倒還真沒想過。 這方式的確很合理,也與我從小到大的美食經驗符合。 請容我將此段補充進文章中,跟其他網友分享。^^ |
沒問題! :)
因為我家族裡有人經營餐飲業,小時候常在廚房偷吃 :laugh: ,看了一些老師傅炒菜自然也懂一些。 |
引用:
謝謝! 突然發現你的暱稱Tan...該不會是在北門路那間三角窗麵店吧.... :laugh: :laugh: :laugh: |
引用:
No!那是因為復活重生的時候本來想打Tainan,沒想到打錯了結果就送出去 :laugh: :laugh: :laugh: |
引用:
如果是那一家,那就很偉大了…XDDD 另外部落格文章已經新增芶芡的理論囉~ :shy: |
台南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以後過年回彰化要抽一天過去 :)
不過交通很不方便; 市區離高速公路太遠了 |
引用:
阿哈~被你發現 :laugh: 確實現在幾乎只有重大節日才會回老家啦 剛好你有回,順便可以補充一下筆記 :p 因為可以利用的時間有限;所以也都是老路線為主, 新開發的就會參考南部家人或是像你們這樣的版友、網友的推薦了 武廟肉圓先前有買回台北解饞,還是偏好福記肉餡的調味多一點;的確也是水準! 至於阿江炒鱔魚,確實是不錯;跟我吃習慣離住處也比較近的眼鏡仔相比 多了些大火炒過的焦香味;意麵也較有嚼感,但也多了些許油的感覺 蝦捲的部分,我雖然吃周氏;但是不會去安平跟大家擠 :D 我就近到國民路分店去,美味不用等 :D 至於說真正要從小吃到大的那就該算是沙卡里巴內的阿財點心攤的蝦捲了 不過一分錢一分貨,阿財的一份25兩條;肯定是比周氏的要來得小 不過該有的魚漿、荸薺、蝦仁卻也沒少,剛炸好的外皮有著豆香味 叫個兩份;還可以再點些其他的香腸熟肉,所以這種訂價分量才是剛好 :D 下次回去要把你寫的沒吃過的補完一下 :yeah: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0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