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北半球酷寒 小冰河期來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82371)

iDemon 2010-01-15 03:45 PM

引用:
作者nomad
那些反對溫室效應的鄉民被狠狠打了一巴掌了 :laugh: :laugh: :laugh:

原本以為終於抓到一個 "迷你冰河時期" 的科學理論
可以來個絕地大反攻
沒想到發表這理論的科學家親自出來聲明
是媒體故意扭曲他的談話,根本是胡說八道
看來這戲還有得演 :laugh:
反攻的砲火還能持續嗎? :laugh:


都是鄉民,相煎何太急,人類對地球氣候瞭解實在太少了
溫室效應科不科學也是一個問題,大家都是用猜的

十萬年前的溫暖南極和現在的寒冷南極,有人可以找出源因嗎?

半個世紀主流鼓吹地球寒化,半個世紀後鼓吹地球暖化
變的不是地球、變的是人而己

csy6992 2010-01-15 07:33 PM

引用:
作者iDemon
:unbelief: :unbelief: :unbelief:

民窮~只在西北,陝西沒完沒了的大旱災才能造成了大量的災民
東南可是富到沒邊

可是即使如此政府還是沒錢,白銀太少、貨物太多造成通貨緊縮
所謂「內帑」~在萬歷三大征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如果真的有所謂的「內帑」、李自成攻佔北京後為何無法禁止下屬劫掠北京,坐失民眾支持

那個時代整個明朝流通的總白銀只有約4500萬兩
張居正這種政務天才、明朝國庫充盈的標準才也600萬兩
明朝皇帝在長期收支完全無法平衝的情況手中還可以握有1000萬兩以上的白銀
簡直是不可思義的奇跡

所謂「內帑說」是李自成、清朝故意抹黑崇楨
想讓明朝的軍隊相信他們的皇帝寧可死守銀庫,也不願意發餉幫他死守江山
就像清朝說四川百姓都被張獻忠殺光了
卻壓根不提如果百姓都殺光了、為何清軍攻打四川時還能遇到強烈反擊


八旗戰鬥力強盛最主要的原因:他們很窮、必需向外...



大旱是造成災民的先因,主因是政府無所作為,放任災情擴大,才有所謂的民變。您也說了「東南可是富到沒邊」,這代表政府對財政的管控失靈,導致資源嚴重不均,這就是所謂的人禍。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為何無法禁止下屬劫掠北京?歷史上的評價對他本來就不高。李自成本來就沒有禁止下屬劫掠北京的能力,不然就不會被隨之而來的清軍以寡擊眾打得落荒而逃,之前的軍令尚稱嚴明是因為局勢所逼,必須與腐敗衰敗政府軍區隔與作戰。但闖軍的本質依舊是「吃他娘、穿他娘」的「流寇主義」,所以一旦事成,就是分贓的開始。

「內帑」在萬曆三大征已經花得差不多了?...........您的論據在哪裡?

那個時代整個明朝流通的總白銀只有約4500萬兩.........您的論據在哪裡?

張居正這種政務天才、明朝國庫充盈的標準才也600萬兩.........您的論據在哪裡?

「內帑說」是李自成、清朝故意抹黑崇楨..........您的論據在哪裡?

清朝說四川百姓都被張獻忠殺光了............您的論據在哪裡?


據《萬曆十五年》作者 黃仁宇先生考察,萬曆一代在張居正執政時期,國庫存積銀一千二百五十萬兩(《中國大歷史》第十五章,頁247)。

《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一〈江陵柄政〉,指同時期的南京「太倉粟可支十年,冏寺積斤至四百餘萬兩。」因此北京應該更不止於此。


就連清康熙皇帝也曾說:「明代萬曆年間,於養心殿后窖銀二百萬金,我朝大兵至,流寇挈金而逃,因追兵甚迫,棄之黃河。」(《康熙實錄》),史書上關於「內帑」數量的記載出入很大,為何會舉康熙皇帝的話來引證。

1.康熙皇帝算是中國歷代少見腦袋清醒的皇帝,而且皇帝不能空口亂說話(至少我覺得康熙機率不高)。
2.康熙皇帝與萬曆、崇禎應無直接的過節。
3.李自成攻陷北京是上一代的事了,康熙沒有很大的誘因非要污衊他不可。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您所提出的「崇禎很窮」的根據在哪?

清軍攻打四川時還能遇到強烈反擊,是因為被南明福王政權在四川與大順政權在陝西的勢力所牽制,另外一點是滿漢的民族情節。清朝哪位大爺說四川人被殺光,我實在找不出根據。

我承認,當朝為前朝所修的史,多少會有些貶抑之處,但不可否認的,中國官方所修歷史的經驗與精神,在世界各國都備受肯定,官方的史書畢竟不是天方夜譚(當然有例外),有不少專業史家參與其中,還是有非常值得參考的地方,總比「傳言」、「臆測」、「稗官野史」來得有權威性。

您對滿清的看法,正好支持了我之前的論點,氣候除了會削弱一個民族,同時也會強盛一個民族,所以明朝政權的滅亡完全是氣候因素嗎?我想問題是出在於「人治」。西諺有云:「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瘋狂。」

您說「世界上喜歡戰爭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戰神、一種是小孩。」那我想美國不是戰神,就是小孩。美國二億人口享用了世界上極大量的資源,依舊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還有歷代不顧一切發動戰爭大肆擴張的國家或統治者,原來他們只是「缺一口安穩飯可以吃」?

人類無止盡的貪婪才是戰爭發生的主因吧。

許多朝代會滅亡的主因,都是因為「財富過度集中」,現在歐美國家享用地球近半以上的資源,還要用「目前尚無定論」的科學推論,炒作二氧化碳,重新分配財富,這才是地球社會動盪的危機。

明朝會滅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太過誇大「夷夏之防」的恐懼,從人民身上徵派大量的物資去對抗關外的民族,反而忽略的最基本的國計民生。

明朝是被滿清所滅的嗎?顯然不是

「暖化與冷化」是絕對的嗎?沒人知道

沒人說不要節能,但也沒人說二氧化碳可以拿來炒作。

野心家當然不會主動去玩自己的命,他們是玩別人的命。

csy6992 2010-01-15 07:43 PM

引用:
作者Crazynut
bxxl寫的太全面了,我想說的全都被你說完了,而且我的認知還沒您這麼深入呢。

說「全球暖化是騙局」的人,若不是天真無知的駝鳥心態,就是居心叵測的片面解釋。氣候失衡,沒錯,這才是最大的問題。熱的地方會愈熱,冷的地方會更冷,甚至連黃赤交角都受到影響,我曾無意間查到一點資料,說兩極融冰讓專家們跌破眼鏡,原以為不會造成影響,實際上近年來黃赤交角已有好幾次超乎尋常的大幅變動,我也很希望這是謠言,如果不是的話,這種大幅變動若變成常態,將會死很多的人。

小冰期,嗯,印象中曾有歷史學家(忘記是誰了,好像是湯恩比?)從這個觀點切入,說伊莉莎白女皇(一世?)曾在泰悟士河溜冰,同時期的明朝因為氣候轉冷的緣故,糧食減產造成連年饑荒,民窮財盡之餘才在內憂外患交迫之下滅亡。

但我不覺得小冰期會跟暖化作用"抵消",恐怕會更雪上加霜吧。



如果我是真正的專家,我絕對不會對兩極融冰與極端氣候「跌破眼鏡」,除非眼鏡度數不夠。

在人類尚未出現時的「中新世」,南極是無冰的,甚至還有綠草流水。

株羅紀時代也曾發生嚴重的全球溫室效應,間接導致恐龍數量的減少。

一萬到十二萬年前台灣海峽是無水的。

但當時有工業革命嗎?(我並不確定工業革命與溫室效應提高的絕對關係,但有一票人「非常非常確定」)

會因今日氣候而大驚小怪的專家,我嚴重「懷疑」他若不是別有所圖,就是專業不足。


人往往在譴責納粹的殘酷與十惡不赦時,對以往的歷史視而不見

由羅馬教宗烏爾巴諾二世所發動,將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大亂鬥,摧毀了原本要拯救的東羅馬帝國。

羅馬教宗依舊舉世景仰。

新疆準噶爾部還曾經因多次叛亂(起義),在1757年被乾隆下令滅族。

乾隆仍然十全武功。

成吉思汗一族勒馬歐亞,燒殺*****擄掠。

大家說他「好猛好威」

天災或許可怕,但人禍往往才是殺人的兇手。

歷史可以讓我們對今日局勢的判斷,採取更加審慎客觀的態度,而不是隨人起舞。

書到處都有,但人往往懶得翻一下。


現在更該擔心的應該是有一票人要利用不確定的「議題」,來聚斂財富

君不見那些最擔心「地球未來」的人,是整天搭著飛機,出一張嘴,四處開會,名利雙收的金字塔頂端人物(我都快被他們噴出來的碳掩埋了)

所以《論語•泰伯篇》曾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為真相何其諷刺。


先生!二氧化碳一公斤多少錢?

算你便宜一點,不要跟別人說喔。

碳權=現代贖罪券



「田納西政策研究中心」 (TCPR)主持人強森說:「衡量一個人的信念,最好的尺度是他在他自己家裡怎麼做。」




我覺得他對二氧化碳會造成地球暖化..............一點都不擔心

csy6992 2010-01-15 08:35 PM

引用:
作者iDemon
:unbelief: :unbelief: :unbelief:


可是即使如此政府還是沒錢,白銀太少、貨物太多造成通貨緊縮
所謂「內帑」~在萬歷三大征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如果真的有所謂的「內帑」、李自成攻佔北京後為何無法禁止下屬劫掠北京,坐失民眾支持

...



鄒漪曰:「莊烈愍帝英明勤儉,不可謂非令主,乃其受病獨在慎惜金錢。大學云:『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當賊之初起,不過數輩飢民,從之者無幾,若早聽李職方言,解散可待。乃爭之經年始行,賊已瀰山漫谷,此區區十萬金,猶以杯水救車薪,庸有濟乎?」

《綏寇紀略》,卷一,頁58。

..............連大明自己人都覺得皇帝很摳


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於大内,援兵過洛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

《明史》卷一百二十,頁8。


..............連來支援的政府軍都對王爺的有錢看不過去


賊執楚王,盡取宫中積金,百餘萬輦,載數百車不盡,楚人以是咸憾王之愚也。

《明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七,頁15

.............自己的鄉民都覺得自己的老闆有錢到白癡



為什麼會通貨緊縮??就是太吝嗇,金錢、物資囤積太多了嘛。

大家都說現在冷的時候越冷,熱的時候越熱,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錢的更有錢,窮的更窮?

炒作「碳權」就是原因之一

nomad 2010-01-15 08:54 PM

引用:
作者iDemon
都是鄉民,相煎何太急,人類對地球氣候瞭解實在太少了
溫室效應科不科學也是一個問題,大家都是用猜的

十萬年前的溫暖南極和現在的寒冷南極,有人可以找出源因嗎?

半個世紀主流鼓吹地球寒化,半個世紀後鼓吹地球暖化
變的不是地球、變的是人而己

網路上大家打打嘴砲而已,別太認真 :laugh:


科學呢~就是提出最多証據,最多可信度的人就會贏
而不是提出最多質問的人會贏,你用的這招呢在一般的吵架上很好用
可是呢,這不是科學

iDemon 2010-01-15 09:59 PM

引用:
作者csy6992
大旱是造成災民的先因,主因是政府無所作為,放任災情擴大,才有所謂的民變。您也說了「東南可是富到沒邊」,這代表政府對財政的管控失靈,導致資源嚴重不均,這就是所謂的人禍。

李自成攻佔北京後為何無法禁止下屬劫掠北京?歷史上的評價對他本來就不高。李自成本來就沒有禁止下屬劫掠北京的能力,不然就不會被隨之而來的清軍以寡擊眾打得落荒而逃,之前的軍令尚稱嚴明是因為局勢所逼,必須與腐敗衰敗政府軍區隔與作戰。但闖軍的本質依舊是「吃他娘、穿他娘」的「流寇主義」,所以一旦事成,就是分贓的開始。

「內帑」在萬曆三大征已經花得差不多了?...........您的論據在哪裡?

那個時代整個明朝流通的總白銀只有約4500萬兩.........您的論據在哪裡?

張居正這種政務天才、明朝國庫充盈的標準才也600萬兩.........您的論據在哪裡?

「內帑說」是李自成、清朝故意抹黑崇楨..........您的論...


01
太倉庫在1592年時有700萬兩,每年流入是約當209萬2000兩,以軍費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萬兩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鮮的支出造成了太倉庫的赤字,再考慮到萬曆三大征發生的年代幾乎都接近,這也就是為何在神宗過世後,根本上太倉庫是已經完全匱乏的原因,也造成財政的紊亂。

02.
明朝歲入最高約為400萬兩、考慮明朝的稅率約在5.5~12%以上下,估算每年國家整體GDP為3333萬兩到7272萬兩、取個比較合理的估計值約為4500萬兩上下。
也和「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國內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白銀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數量相近。

03.
這一點我記憶錯誤,600萬兩是張居正時期太倉庫銀兩數。

04.
清朝史官有愛在歷史打明朝黑槍毛病(初估和薪水來源有關),一堆數據極其誇大

張獻忠最離奇的屠殺記錄,在毛奇齡《後鑑錄》中在四川屠殺人數高達數億、(明史、張獻忠傳)抄著抄著也跟著抄進去∼∼
而自己清軍三入四川又有幹啥好事呀?

為何要汙蔑?不難理解、身為取代明朝的清朝,對於明朝的好話能不多說盡量不多說
能加料的肯定再多補幾刀∼身為皇帝更該以身做則

如:
據說李自成入北京後,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明季北略》卷二十)。

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迴圈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

一堆矛盾數不勝數,連和坤抄家都可以抄出八億兩的記錄 :think:

問題答完



上篇你提的「別忘了,緊接著入關統治中國的八旗勁旅,可是來自於天氣更嚴寒,物資更缺乏的冰雪國度,但他們依舊人強馬壯,戰鬥力旺盛。」

好像後金日子過得很滋潤,完全是誤解,當時氣候逐漸乾寒化(小冰河開始)
明朝有陝西年復一年的大荒災,蒙古、朝鮮、女真哪能生旺到哪去
每個都是人黃馬瘦、只是女真和明朝關係很差,只能靠搶

後金除了出了個傑出將領奴爾哈赤
還有一條規矩、也是長年游牧民族戰鬥力總是遠勝漢族農業國家的原因
「搶到都是你的」~不拚命沒天理呀~~

iDemon 2010-01-15 10:35 PM

引用:
作者csy6992
您說「世界上喜歡戰爭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戰神、一種是小孩。」那我想美國不是戰神,就是小孩。美國二億人口享用了世界上極大量的資源,依舊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還有歷代不顧一切發動戰爭大肆擴張的國家或統治者,原來他們只是「缺一口安穩飯可以吃」?


這是另一個題目

戰爭是種手段、重點關鍵是戰爭否有圍成四個字:「國家利益」
像越戰美國人不是也是打到自己在罵沒事自己找罪受…已經沒有利益可言的戰爭

沒有利益也要打、不是戰神和小孩這種不講效益的人,就是呆子
像乾隆拿國庫銀子去換十全武功來當紀念品不也是呆子的行為

搞到國家動搖根基

csy6992 2010-01-16 12:05 AM

引用:
作者iDemon
01
太倉庫在1592年時有700萬兩,每年流入是約當209萬2000兩,以軍費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萬兩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鮮的支出造成了太倉庫的赤字,再考慮到萬曆三大征發生的年代幾乎都接近,這也就是為何在神宗過世後,根本上太倉庫是已經完全匱乏的原因,也造成財政的紊亂。

02.
明朝歲入最高約為400萬兩、考慮明朝的稅率約在5.5~12%以上下,估算每年國家整體GDP為3333萬兩到7272萬兩、取個比較合理的估計值約為4500萬兩上下。
也和「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國內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白銀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數量相近。

03.
這一點我記憶錯誤,600萬兩是張居正時期太倉庫銀兩數。

04.
清朝史官有愛在歷史打明朝黑槍毛病(初估和薪水來源有關),一堆數據極其誇大

張獻忠最離奇的屠殺記錄,在毛奇齡《後鑑錄》中在四川屠殺人數高達數億、(明...


01
您的資料數據來源是「網路」?(這只是臆測還是有史料的根據)

02
您的資料還是從「網路」?(這只是臆測還是有史料的根據)

04
您說清朝史官愛打黑槍,毛奇齡確實是清朝史官,但《後鑑錄》並非清朝官方認可的史書,只是他個人的著作。而《明史》錯誤的引用了其著作

「又遣四將軍分屠各府縣,名草殺。偽官朝會拜伏,呼獒數十下殿,獒所嗅者,引出斬之,名天殺。又創生剝皮法,皮未去而先絕者,刑者抵死。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

《明史》卷三百九,頁40


確實有其荒謬之處,也不符當時的中國人口,但這一個錯誤並不能否定《明史》是部良史與其權威性的地位。而且這只是數據上的錯誤與誇大,《明史》那個地方說四川的人被殺光了?


計六奇本人並非清朝史官,其《明季北略》更非官方認可的史書,而其書中「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本來就是個「傳說」,連清朝官方也沒有承認這個數,他在他自己寫的書中否定一個傳說,這根崇禎有多少內帑或是否很窮或很富有似乎沒關係吧?


我明明就說:「八旗勁旅,可是來自於天氣更嚴寒,物資更缺乏的冰雪國度。」你卻說「好像後金日子過得很『滋潤』」這是怎麼一回事?沒人說過他們過得很「滋潤」阿,只有您自己在說。

還有我說「入關統治中國的八旗勁旅」,是「清」的八旗勁旅。根本就沒提到「後金」的八旗勁旅,您把努爾哈赤召喚出來做什麼?


您說「~不拚命沒天理呀~~」,所以更加證明了明朝的滅亡是「文恬武嘻」,加上貴族小氣。並非完全導因於劇烈的天氣變化。所以我不知道那些氣候毀滅論的論者在驚恐什麼??還是只是怕沒錢?


還有我到現在還是沒看到您所提出的「崇禎很窮」的證據。


您引用網路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又沒註明出處。我還要幫您查找並確認資料的代表性與可用性,真的有累到。

csy6992 2010-01-16 12:18 AM

引用:
作者iDemon
這是另一個題目

戰爭是種手段、重點關鍵是戰爭否有圍成四個字:「國家利益」
像越戰美國人不是也是打到自己在罵沒事自己找罪受…已經沒有利益可言的戰爭

沒有利益也要打、不是戰神和小孩這種不講效益的人,就是呆子
像乾隆拿國庫銀子去換十全武功來當紀念品不也是呆子的行為

搞到國家動搖根基



照您的「如果有一口安穩飯可以吃、誰還願意主動去玩命」理論

原來美國在世界四處伸張他們的「國家利益」,是導因於美國人「缺一口安穩飯可以吃」

明明就是「爽還要更爽」

如果美國都還「缺一口安穩飯可以吃」

世界各國可以就真的是沒飯吃了

ff1073 2010-01-16 12:43 AM

引用:
作者csy6992
如果我是真正的專家,我絕對不會對兩極融冰與極端氣候「跌破眼鏡」,除非眼鏡度數不夠。


說得真好,尤其是那張圖,大部分人嘴巴講的跟做的根本就是相反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31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