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請問投資型保單如被業務以取巧手段欺騙,要如何申訴,才能討回公道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98227)

csy6992 2008-06-09 03:01 AM

引用:
作者howard0119
對您的最後一個回覆:
讓客戶知道投資型保險,同時有壽險保障和基金投資,若未說明內有涵蓋壽險保障將依法逞處。



茲重申保險業務員所使用之文宣****及行銷話術不得以「存款」或「基金 」
名義招攬保險

howard0119 2008-06-09 03:02 AM

引用:
作者howard0119
1.您有認真去了解各式保險商品嗎?
2.您要不要做做看,順便了解一下,順便臥底然後離職時去告保險公司?


對formosafox
抱歉,這段比較激動。

play0616 2008-06-09 09:27 AM

整篇看到這邊,好像有火藥味了.....

其實業務說的話,不能全相信,自己還是要有相關知識!"
不要聽業務說一定賺,買上掏錢出來,光看字面就知道投資有風險...
不要讓貪念...矇蔽自己!!!
說真的發文者對金融方面可能真的不清楚,(主觀)跟(聽說)的很多!!
所以才會被業務牽著跑,導致現在生氣!!!所以任何人說什麼都沒用....

基金長期投資風險很小,就像新聞說的,台灣人很奇怪,喜歡把基金當股票玩!只看短期....
基金漲跌看長期,定期定額,幾乎不會虧錢!!!

單已投資型保單來說,其實各家保單的前製費用都會讓一般人...計較!!
之前有相關新聞討論,投資型保單跟投顧基金的前製費用(白話手續費)比較!!
已超過10年以上比較,投資型保單還是有其優勢!!!

howard0119 大說的!!連動債部分,保險公司只能販售第3種,保本保息型!!是真的!!
糾紛多的是銀行投顧.....
(如果這樣算的話,大家都不要投資好了,到處都是風險)

說真的!我說話直一點!!發文著根本一直認為被業務騙錢!!(說實話,也差不多啦)
但終歸一點,買之前為什麼不去考慮清楚,花時間了解!!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一弘 2008-06-09 11:21 AM

請問爲何要等到七月一號以後呢?
是否有新的法案通過呢?
感謝您的回覆喔~



金管會最近有通過一條保險業業務員管理條例~7月1 日 起生效

其中大部分都是說明投資型保險的販售的守則~其中有33項是撤消登錄

最近保險公司內部也應該都在測驗那些條例

相信很多同業的業務員們也都接受了那項測驗了

你朋友對待妳的方式剛好在條例裡有例子~所以在條例生效後直接向金管會投書

對保險公司投訴其實效用不大~因為會被內部處理掉~對金管會投訴的話~

保險公司就一定要給金管會調查進度以及結果~


真糟~進保險公司沒學一些賺錢的事~~都在學這個~ :ase

一弘 2008-06-09 11:26 AM

引用:
作者csy6992
茲重申保險業務員所使用之文宣****及行銷話術不得以「存款」或「基金 」
名義招攬保險



補充一下~~如果在招攬的同時就有說明這是投資型保單,所以會在保險的同時幫客戶把一部分的錢拿去投資基金,這樣是OK的~


上述的說法是~強調業務員不能跟客戶說~這就是買基金,或是這就是存錢~

對了~也不能講~~這是存錢送保險~~或是買基金送保險~這個也不行

不能以這樣帶過

csy6992 2008-06-09 11:47 AM

引用:
作者一弘
補充一下~~如果在招攬的同時就有說明這是投資型保單,所以會在保險的同時幫客戶把一部分的錢拿去投資基金,這樣是OK的~


上述的說法是~強調業務員不能跟客戶說~這就是買基金,或是這就是存錢~

對了~也不能講~~這是存錢送保險~~或是買基金送保險~這個也不行

不能以這樣帶過



問題就出在業務員在賣「投資型保單」時,大部分都將重點放在「買基金、賺大錢。」

或者是比「定存」利率高,不然單純賣個壽險,哪來那麼多糾紛。

其實都是以話術規避掉金管會發文的基本精神。

一弘 2008-06-09 11:49 AM

引用:
作者leoatx
解約算了........
基本上"低保費""高保障"的像是意外險
才有買的價值

保險歸保險
投資歸投資.......


解約不划算哦~

知道怎麼計算的話~投資型保險可以成為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壽險哦

一個月3000的一般投資型~第一年的費用率大約昃60%

所以會被前置費用扣去的部分是21600~所以投資的部分只有14400

以保障100萬來說~一年的危險保費約2千多到3千出頭~年紀大就愈多

以上是指定期定額的部分

如果有彈性投入的話~

一般都是收5%做手續費

所以在投入錢就會只扣去5%後剩下的全部進入投資

投資型保險好玩的地方在於只有第一年需要強制繳完~

第二年不繳也沒關係~只是不能在多丟錢進去投資

所以~有閒錢的人~第一年就丟一筆錢進去~

一年幾千塊的危險保費~頂一個100萬的壽險~

裡面的保單價值有個2萬多~~大約那個保障就可以一直維持30歲到快50歲左右的保障了

這樣的價格~只比買意外險貴一點點~可是買到的是壽險~所以算便宜的

這是以保險的觀點去看~所以是這樣~~

投資的觀點去看呢~就不太一樣了~~

投資型保險~想要確實的獲利~只有2條路~只是大家都沒選~~

1.放的多,多放多賺~少放少賺~這點大家都知道~也知道反過來的情況,不過~投資型保險跟銀行的基金有一點不太一樣~

就是銀行的標的都是以單筆單支,保險的是單筆多支,所以,風險上保險的比較低.相對的獲利也比較低,

單較獲利的"機率"上保險比較高,不過~獲利的"程度",就是銀行比較高了

2,時間~複利的效果~是需要時間累積的~沒有時間~投在多也看不到賺多少~這點道理很多人都知道~~

只是給的時間都不夠~,投1年,2年就想看到自己變有錢嗎~說實在~~難~這筆錢是沒靠你自己工作就會成長耶~沒出力是要它跑多快~

想要它跑的快請給它時間長大~或是你也出力多賺點錢放進去幫助它長大,

一弘 2008-06-09 12:02 PM

引用:
作者csy6992
問題就出在業務員在賣「投資型保單」時,大部分都將重點放在「買基金、賺大錢。」

或者是比「定存」利率高,不然單純賣個壽險,哪來那麼多糾紛。

其實都是以話術規避掉金管會發文的基本精神。



沒錯呀~~所以~錯的不是投資型保險~而是"人"

之前聽過一個統計~不知道正不正確啦~不過數字看起來很合理

就是全台灣的人口~扣掉沒能力買~不能買的人~大約能保險的人約700萬人~

以美國跟日本的例子~700萬人所需要的業務員大約3~5萬就夠了~

可是現在台灣的保險業務員~加一加約20幾萬人~國泰就2萬3了~

所以~所能提供的服務品質降低了~也賺不到錢~錢都累積在老人身上~

很奇怪吧~人多~應該服務會變好~怎麼感覺是反過來~

因為吃不飽~自然沒什能力提供什麼服務~競爭大~~表面的假服務就變多了~真服務就減少了
假服務跟真服務~分別就在於服務的內容跟你所得到的保障內容是否相關

沒事幫你跑跑腿~做做雜事~這算是假服務

認真的幫你做規畫~以保障內容為主而不是以收取的保費為主~這才叫真服務~

這是我的觀點~不知道看倌們的想法如何

csy6992 2008-06-09 12:21 PM

引用:
作者一弘
1.放的多,多放多賺~少放少賺~這點大家都知道~也知道反過來的情況,不過~投資型保險跟銀行的基金有一點不太一樣~

就是銀行的標的都是以單筆單支,保險的是單筆多支,所以,風險上保險的比較低.相對的獲利也比較低,

單較獲利的"機率"上保險比較高,不過~獲利的"程度",就是銀行比較高了

2,時間~複利的效果~是需要時間累積的~沒有時間~投在多也看不到賺多少~這點道理很多人都知道~~

只是給的時間都不夠~,投1年,2年就想看到自己變有錢嗎~說實在~~難~這筆錢是沒靠你自己工作就會成長耶~沒出力是要它跑多快~

想要它跑的快請給它時間長大~或是你也出力多賺點錢放進去幫助它長大,
...



1.任何投資都沒有「放的多,多放多賺~少放少賺」的定律。放得多,賠到清算的基金也為

數不少,這句話就是造成糾紛的來源。

從這個網站可以查到所有基金近八年來的報酬率,我列舉幾支基金(非廣告),

http://www.tw.morningstar.com/hkg/f...ion=TOTALRETURN

http://www.tw.morningstar.com/hkg/f...ion=TOTALRETURN

http://www.tw.morningstar.com/hkg/f...ion=TOTALRETURN

優秀的基金比比皆是,甚至債券型的基金也有優於股票型基金的表現。這個網頁資訊

透明,簡單明瞭,比保單的條例與選擇基金的方式易懂多了,我實在想不出為什麼還要

買「投資型保單」再被剝削一次佣金的意義在哪?但我贊成壽險是必要的。



2.基金的獲利與否是其淨值的漲跌,與複利無關,定存才有複利的效果。所以很多保險

員便用此錯誤的觀念,將定存與基金扯到一塊,造成保戶認知上的錯誤。

csy6992 2008-06-09 12:40 PM

再解釋一下基金配息與定存配息的不同。

1.基金的配息是從「本金」中提出,再配給投資人。

2.定存的配息是銀行「額外」給存戶利息。

因此基金的配息事實上還是從您所買的基金中分出,因此無所謂「複利」的效果。

基金的獲利與否,是從其單位淨值的漲跌得來,扯不上複利。


希望我的說明能帶給大家更多的啟示,多一分瞭解,保戶便多一分優勢。

希望有天能扭轉保險行業的「賣方優勢」。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1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