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抱怨文」只有公務員才是工作...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33409)
|
---|
引用:
胸懷大志當然是好事,只是這些勵志書大多忽略了在這個快速變動而且知識爆炸的時代,很多人一旦失敗就幾乎沒有能力再依原模式再爬起來,所以 {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成功的基石} 這句話才常被當成風涼話 安穩的人生跟貧窮的人生.........事實上沒有差很多 對大多數人來說,上面這句只適用於王董郭董之類豪門巨戶,能有安穩的人生不必擔心5年甚至25年後的生活在哪裡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這也是近幾年公務員考試甚至國營事業或不必擔心裁員的工作機會(水利會,清潔隊員)會擠破頭的原因 |
to :iceend
富爸爸窮爸爸!我聽過... 蠻常聽到的 你的說明讓我想看看這本書說... :like: |
引用:
我此處專指的是二次金改,並不是說所有國營企業。 WTO在加入前會有協商,欲加入者可以就欲開放項目協商或開放的條件為何,不是完全無條件接受。 再者你說的那個議題,我沒研究,不敢肯定到底是不是一定要這樣。 |
引用:
我個人認為水利會比中油更不可能民營,不過中油薪水高,但是水利會有很多怪福利,像是員工低價購買水利地,有時候靠這個可以發點小財...... 水利會擁有許多水利地,是個不錯的工作但是老實說想進去關係應該比較重要,考試的公平性則................ |
引用:
那本書一出我就看過了,個人認為內容沒什麼,都是一些常識,看完只覺得:就這樣?這些我早知道了。那本書只是讓作者變得更有錢罷了。 |
引用:
當初這些人考高普考時誰會知道「政府」會搞個二次金改,自己會變成民營員工?大家不都以為考了高普考自己就是公務員,是個鐵飯碗。 襄理當課員,是阿,當初在銀行管人,現在被人管,是啥滋味?如果不是搞個二次金改,你想他會願意去你那當個課員?如果20年前他剛考上高普考時,政府告訴他,將來他的機關會民營,你想他選志願時會挑三商銀?我再告訴你,當初高普考前幾名都是挑銀行,因為銀行錢多,行政機關錢少。 三商銀民營有多少員工?每個人都能找到行政機關補銓敘?你以為有那麼多缺可以容納?能跑出去的大都是靠關說,更多人沒地方可去,只好留下來。 再者你看不懂我所謂的年資歸零,我說過年資可以帶去新機關轉成年功。我所謂的歸零是你在原機關一切的努力全部歸零。 試想20年前你普考進入銀行,流血流汗的努力才當到經理、副理,如今因為一紙政策,強迫你轉到行政機關補銓敘,而你只能拿個五等,除了年功外你比剛考進來的新人有何差別? 如果你待過銀行就知道,分行經理是多大,行員看到經理就跟當兵看到營長一樣。如今去當個五等小官,看人臉色?情何以堪?考試一分發就進入行政機關者正常情況下現連60幾年次都可拿到9等了,你幹了20年拿個五等,過去指揮數十人現淪為被年輕小伙子喚東喚西,你心理作何感想? 升等考跟高普考容易?或許你是天才,不表示其他人也行,許多行政機關普考人員做到退休前一年才給你升到6等,容不容易不言可喻。何況許多是上了年紀的人,考試何其容易? 國家文官制度其來有自,典章不可亂,就如同士官幹一輩子還是士官長,除特殊情形外是不可能當軍官的。我說這個並不是說因為做的夠久就應該違背制度給他們薦任資格,而是說如果當初就充分告知,充分揭露,讓其自由選擇的話,如此自己選的不能怨言。就像士官一樣,你一進去讀士官學校時就知道除非特殊情形,你幹一輩子還是士官,充分告知後還願意當士官,當然日後不能抱怨做一輩子都不能當軍官。 問題在於這些人(不光指三商銀喔,還有一些其他的單位),不僅當初不知道有一天會變成民營員工或者並不是自願轉任的,是政策強迫他,造成他過去的努力化成泡影,那這種政策保障了「公務員」什麼東西? 公務員必須有犯錯才能降級、減薪,試問:這跟變相降級有何不同? 我發言只是要告訴開版者,水利會不是公務員,不要搞錯了!或許它可以讓你幹一輩子,但他不是公務員! 再者即使是通過國家考試的人(像三商銀員工),到頭來會發現你根本沒任何保障,因為你沒銓敘,你唯一的保障就是那張考試及格證書,但是你會打回原點。而這些人當初不是也相信政府嗎?相信自己是「公務員」相信自己是「鐵飯碗」! 題外話 當年開放新銀行,名為開放競爭,提高競爭力。我當年就說過:骨子裡是讓財團開銀行,吸收民眾的存款,貸放給財團自己,當成自家金庫罷了。 現在的二次金改,一句話就是把全民財產送給財團,這些國有行庫資產從日據時代持有至今,有多少財產、土地,其帳面價值甚低,但實際價值幾何?如今財團以增資、發行公司債、金融債等手段自民間募款,轉手購入少數股份,便掌控這些過去的國有行庫。 當然這是我個人意見,不過過10年、20年甚至30年後,再回頭來看看它對不對? |
引用:
說起來這本書我覺得倒稱不上什麼勵志書,當然它是有勵志的成分在的, 這本書也很明確得說到,致富的公式不可能用一輩子,因為這個公式會有 新的人發現,也會因局勢有所不同而無效化的可能,所以作者會提到,富 人之所為富,是因為他們是問題解決者,窮人之所為窮是因為他們忽略或 無視問題的存在,他們希望別人幫他們解決問題。 所以說所謂的富有一定要有好幾億嗎?作者並不希望也不建議讀者完全聽 取他的建議或模仿他,而是你必須針對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去規劃,我想 至少我們都想過一件事情,難道出了社會以後又必須庸庸碌碌的工作,每 天過著公式化的生活嗎?我想不管你認為金錢重不重要,或是你有其他的 人生觀,將你的經濟狀況提升到"財務自由"是理所當然的。 而這個財務自由要靠政府或是公司來幫你達成,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只確信一件事,政府很窮,所以政府有其必要從你口袋裡拿走更多錢! 引用:
我必須跟你說,或許書裡有些建議你不認同, 不過你不認同最好!因為你的不認同必須提出 正確得根據,這會強迫你去思考,思考過後的 資訊才會是屬於你的! |
引用:
那也沒什麼不好! 老實說這本書有些觀念在看之前,我就有點概念了,但至 少不是全部,所以那怕只是百分之一對我有用的資訊,那 就足夠了! 你說這本書提供的書都是常識,我一點都不反對!我相當贊 成你說的,就怕有些人連常識都沒有,或者是忽略常識背後 隱藏得涵義。 我根本不期待看完這本書會讓我徹底改變,因為啊.....看完 這本書馬上就會發現,我還有許多不足的部分,我還有更多 必須學習的東西! 看書到最後一頁並不是為了結束,而是繼續新得開始。 這是我對這本書的感觸! 而你對它的感觸就是:那本書只是讓作者變得更有錢罷了。 |
引用:
這是我看過很多這方面, 還有經濟分析, 或周刊類的書籍的心聲. (這啥東東, 我早就讀得熟透爛透, 你舉一樣我就可以引申一堆) 但後來也發現一些其實早已經知道的知識, 卻沒有想過的組合方式. 所以, 不斷閱讀吸收還是有好處的, 某個角落就會有新東西產生. 套句某天才說過的話: 3個臭皮匠不夠看, 那30個, 300個, 3000個? |
引用:
真是一針見血的題外話 可惜明白的人少 就算明白也莫可奈何 愚民阿愚民 永遠看不見的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3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