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西片][DVD]我最愛的軍火之王~~規格超棒~~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76685)

awen awen 2006-01-22 12:32 PM

美版雙碟影音規格和外包裝都很不錯

evilaries 2006-01-28 12:55 PM

小弟的看法
 
小弟也是從事影片製作的後製人員,看到各位討論的內容,心中也是感到些許無奈,各位會在出租店看到這樣的東西,是有些原因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不見得是發行商的錯,很多問題是大環境使然。小弟就從事相關工作的瞭解對一些疑問作說明,當然很多不一定完全正確,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A:為什麼出租店的電影大多數是 AC-3 2.0 的聲音比較多,不能是 AC-3 5.1 or DTS?
Q:因為購買版權時,國外給的母帶大多都是 Betacam 或是 Digital Betacam ,這樣的母帶本身只有最多 4 個 Audio Channel ,是提供給多語配音或是口白和背景音樂分離(OS & ME)使用的,不是製作 5.1 的素材。如果要製作標準的 5.1 聲道,得向國外另外購買 DA88 的帶子(不便宜),而另行處理 DA88 的音效帶在製作經費上又是一筆可觀的數字(若是要製作 DTS ,還得進錄音室進行音場定位)在國內十發九賠的發行環境中,控制成本是個重點,大多數的發行商都不願意提高費用購買版權和增加製作的成本。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雖然家庭劇院很普遍,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用標準的 4:3 傳統的 CRT 螢幕加上普通的 DVD Player 在觀賞租回來的影碟,若製作成 5.1 聲道的話,會接到很多的反映電話反應『聲音太小』,特別是說話的聲音,為了避免這種問題,所以在只放一個音軌的選擇(要放兩軌的聲音,得拿同一支母帶再過一次,又增加成本了。)之下,其實選放 2.0 的聲音反而是普羅大眾都比較能接受的規格。而且一般出租版和直銷版(就是只提供銷售使用的版本)為了做規格上的區分,內含的聲音就是個很重要的分水嶺了,大多數的發行商都是以聲音和包含的花絮作為區分版本的方式,所以自然沒辦法在出租版內提供太好的規格。

A:為什麼租回來的片子原本應該是 16:9 的影片,會弄成 4:3 的,有的看起來比例還怪怪的?
Q:因為很懂得影音規格的人,在所有的觀眾中還是少數,就如果小弟上題所言,大多數的人還是用 4:3 的傳統螢幕接著 DVD Player 看比較多,他們會打電話到發行公司投訴:「為什麼上下會有這麼一片黑邊,看起來怪怪的。」然後發行公司就會要求製作公司,為了避免困擾,所以把 16:9 的畫面裁切成 4:3 的比例,或是原本 16:9 的影片,就不變更比例,讓他稍微拉長填滿 4:3 的顯示畫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發行公司真的沒辦法每天接一堆電話解釋這樣的問題。這對製作人員來說是困擾的事情,因為他明知道這樣的顯示比例和製作流程不對,還是得硬著頭皮上。

A:為什麼國內發行的影片畫質和國外一區 DVD 的感覺就有明顯的差異?
Q:這有很多種原因。從國外購買了版權之後,他給你的母帶大部分是從 Film 轉換成 NTSC 之後的成品。也有可能是 Film→Pal→NTSC (歐系國家或中國大陸),而這些電影公司在轉帶的過程也是委託其他後期製作公司處理的,處理出來的母帶良莠不齊的原因是有的,另外一點的主因就是國內發行公司拿到母帶後,委託製作公司製作時,都喜歡採用比價的方式來選擇製作公司,所以台灣的後期製作產業也在這種割喉戰當中,慢慢的流失了口碑和品質,在價格每況愈下的情況下,誰還願意投資動輒數百萬的資金來添購昂貴的設備?雖然版上的弟兄說是不是可以拿國外發行的 DVD 來直接進行 DVD 的逆向工程製作,就可以得到跟國外相同的品質,但是這對台灣的影片製作產業卻是個長遠的傷害,大家難道希望國內的影片後期製作工程最後只剩下「代工」?而沒有實際的能力能做出更好的東西?所以說到現在,會發生讓版上弟兄很不滿的原因,主要還是國內消費者教育的問題,如果消費者的主要訴求還是訴諸在價格,品質退而求其次,那麼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的輪迴中,大家所能拿到的東西,就只有越來越差了。
話說回來,主要還是台灣的市場真的不大,發行商去國外簽一套電影或連續劇的版權,和其他國家去簽訂版權的費用相同,但是我們的人口就是兩千多萬人,摒除掉一般的出租版發行的版本,要製作精美高成本的精裝版 DVD .....市場面非常有限,會落入發行了一大堆,但是乏人問津的慘狀,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這也是發行商沒法花大成本製作玩家們滿意的 DVD 的原因之一吧。

A:聲音規格多、然後加了很多花絮的 DVD 真的比較豪華嗎?
Q:看到版上的弟兄討論到這個問題,真是讓人沈思,大家都陷入規格迷思裡......就小弟的觀點來說,這個觀念絕對是錯誤的。
首先就 DVD 的規格來討論這個問題, DVD 在播放時和一般的影片一樣,也有資料流的限制,也就是一般我們說的 Bitrate 。DVD 規格限制的 Bitrate 概略是在 10M bps 左右的限制,也就是每秒鐘「影像(所有視角)+聲音(所有的 Channel)+字幕(所有字幕)」的總流量不可以超過 10M bits ,但是一般的製作人員為了保險起見,通常會把這個上限 10M bps 向下修正到約 9.8M bps 的數值(為了避免某些大陸播放機會播不出來的問題,每部機器對最高能處理的 Bitrate 真的不一樣。),我們開始計算各位一般常見的豪華版的數據如下:

一條主要的 Video Stream
一條 DTS Audio Stream (1536k bps)
一條 AC-3 5.1 Audio Stream (448k bps)
一條 AC-3 2.0 Audio Stream (導演講評 192k bps)

所以各位的電影實際上在播放時,最大能夠運用在影片上的 Bitrate 為:

(9.8M × 1024)-1536-448-192=7859K=7.8M

那麼這一部電影影像「最高」能使用的 Bitrate 只有 7.8M .......若超出則有可能會有播放機無法播放的問題,我想對於動作片來說 7.8M 只是個差強人意的數字,若是製作 WWE 那類的摔角節目, 7.8M 還是馬賽克到爆炸。

另外就總容量來討論,一部標準的電影 120 Min 來說,若以剛剛的條件要在放置 20 分鐘的花絮。那麼影片的內容達到 140 Min ,以 D-9 的容量空間來看,影片的 Bitrate 會被向下壓縮到約 6.2M bps 的大小(花絮不用放 DTS、AC-3 5.1、也可以降低一些影片的畫質,實際數值應該可以更高一些。),那麼能實際應用在畫質上的 Bitrate 又比剛剛更少了,那麼誰敢說這樣豪華的版本畫質還會比一般版本的 DVD 更好呢?

所以真的比較高檔的 DVD 在製作時會把花絮和預告片等影片另外製作一片花絮光碟來放,然後 Audio 的安排依照不同的市場層面發行不同的版本,比方說最近香港發行的「神話」就是這樣做,在發行時就區分 DTS (1536K)、和 DTS(768K)+AC-3 5.1(448K)、還有單純的 AC-3 版本,然後花絮和片尾(正片那片 DVD 連片尾都沒有,全部都收到另外兩片花絮中),然後消費者在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購,才有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不過老話一句「成本太重」....發行這麼多版本,根本賣不完......>__<

說到這邊,小弟對這些看法的建議是,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想要的影片,對大多數的觀眾來說,租回來的影片只在家裡的 4:3 電視上看完,然後對它不會有任何的感情,時間到了就還回去的人來說,現在發行商提供的版本或許才是最適切他們的,對於影音玩家來說,我真的建議購買國外的版本,香港的一般都做的還可以,不過翻譯做的不理想,最好的當然是買原版一區(洋片)的影片搭配字幕機和字匣了,對於國內的製作環境來說,我們從業人員比各位還想要無語問蒼天呢!我們更想要做有層次的 DVD ,而不是目前各位在出租店看到的那種水準......

orinsinal 2006-01-28 01:14 PM

evilaries的看法很客觀,感謝您提供一般人為所不知的經驗分享與見解:)

JXPC 2006-01-28 01:44 PM

出租版的品質差,不如去看二輪片

但連銷售版的品質都和出租版的品質一樣差,不如不要發行以避免欺騙消費者
(或持續誤導甚至用此暗示消費者原來台灣的DVD呈現的影音效果就不過爾爾)

反正十發九賠嘛

evilaries 2006-01-28 02:12 PM

引用:
作者JXPC
出租版的品質差,不如去看二輪片

但連銷售版的品質都和出租版的品質一樣差,不如不要發行以避免欺騙消費者,有門路的去買其他區的版,反正廠商就是小鼻子小眼睛認定台灣就是十發九賠,那不如少作少賠嘛

出租版的品質差,不如去看二輪片

但連銷售版的品質都和出租版的品質一樣差,不如不要發行以避免欺騙消費者
(或持續誤導甚至用此暗示消費者原來台灣的DVD呈現的影音效果就不過爾爾)

反正十發九賠嘛


我覺得快了吧!很多國外的好電影台灣都已經沒有發行了,就跟單機遊戲的狀況一樣,很多好遊戲台灣已經不發行了。如果在這樣演變下去,台灣既沒有自己的電影工業,而且會上電影院看電影的平均數字只有其他國家的 1/4 不到,這是早晚的問題。

你看過新的電影(老片不說)做的很差的 DVD 會差到像二流戲院一樣,畫面上會出現刮帶、或是前面的布幕還有補丁的狀況嗎?沒有的話,你說這話未免也太不客觀了。
廠商不是小鼻子小眼睛「認為」十發九賠,而是具體的事實,你換個角度想,如果能賺錢的生意廠商會放過嗎?少做少賠的狀況已經在台灣發生了,您別不相信: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85852

你以為得利為啥會這樣搞?因為多發多賠,你以為買一部片子的版權是幾百塊、幾千塊的價格嗎?一部像國外購買的連續劇(較便宜的韓片)的版權「單集」的價格是以萬元美金計費的,而一部電影的地區發行版權,好一些的都是數十到百萬美金的。賣的好的是撿到,賣的不好的?你讓廠商帶回家當柴燒嗎?一套電影的版權買進來都是三五年在計算的,國外不會管你賺了多少錢,反正買回去之後,是賠是賺各安天命,所以發行商在買片時,除了市場考量之外,一半也是跟賭博沒兩樣,因為他永遠不會知道這一部電影會不會「叫好不叫座」,或是不合台灣人的觀賞胃口。另外一點就是,你不要以為只有得利會拿「強片綁弱片」要求你如果要買某支強片,必須含帶著其他狗屁倒灶的片子一起買,買版權的時候也一樣,為了符合各國當地的法案和補助條件,每家公司除了年度大片之外,還得拍攝或贊助一些小廠商拍一些成本很低(其中也會有內容還不錯的電影,但是很少。)的爛電影,一般我們稱為獨立製片。那些版權公司就會要求你在購買這些強片時,得附帶購買其他的獨立製片的影片,才願意出售版權,這些獨立製片的版權買回來後,最常在地攤或是書局裡看到,用塑膠袋子裝著或是加油站裡賣的那種一片 39、49 元的 DVD .....那幾乎都是虧本的生意,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所有的虧損得透過強片的利潤才能平衡,你說一部強檔的電影後面附加的成本得要多少??除了得利這樣有強大資源背景的公司,台灣接洽發行的公司一家一家的倒,這些都是大家沒注意到的現象?

因此一部 DVD 一開始發的時候會是 700-500 元,甚至更高。隨著時間的過去,很快你就會在光南那種地方看到他換了個便宜的包裝和銷售公司之後擺在 199 或 99 元的櫃子裡了。至於銷售版和出租版一樣差的問題,我只能說,發行廠商對這一部電影的信心不夠,也就是說他不認為這一部可以和魔戒有相同的氣勢,所以不願意發行針對玩家收藏的版本,那麼我想以消費者的立場和尊嚴來說,我會選擇不買,這是市場淘汰機制。我倒覺得沒什麼好抱怨的,只要他標示清楚,買或不買操之在我。如果您還是對這樣的說法不能信服,我想您可以親自從事版權的買賣,替台灣玩家爭取更好的權益,不知您意下如何?

我上文也說過了,這種情況在台灣是不得已的大環境造成的,我自己也是相同的,喜歡的電影會去買一區或港版的回來收藏,如果你是個玩家我也建議你這樣做。

kck 2006-01-28 05:03 PM

不管如何~我個人認為是消費者取決於市場~我們就算如何抱怨都沒用的~

大家只會一味的搶便宜~貪小便宜~到處比價~

廠商就一直推出又便宜又爛的東西賣給國人~好的東西外銷去外國~

這就是現況~也是事實~也是大環境造成的~不只是DVD~很多東西都是一樣的~

廠商一間一間倒~越大的倒的金額越多~吃不下來的一大堆~吃下來噎著的也一堆~

更別說下游店家死氣沉沉~全面皆倒了~消費者逼死了店家~

店家苦苦哀求廠商~廠商逼死店家~也逼死了自己~於是把東西越做越爛~

只願意把東西拿到大賣場賣~因為認為市場在那邊~不專業沒關係~因為有人潮~

結果進的貨一堆~退的貨也是一堆~大賣場有問題換全新的~有問題的貨在給一般店面~

一般店面要簽約~要買斷~退貨有困難~瑕疵品自行吸收~專業者灰心之餘~

退出市場~無奈廠商發現~大賣場姿態太高~又要上架費~又要穩贏~

無奈之餘~廠商退出市場~取代之的是以為更聰明的廠商~節省更多的成本~

做出更爛更便宜的東西~看到一堆人在罵~撿便宜的大眾却是人山人海~

別的不說~我們光說這個標題的軍火之王~雖然我提這個標題出來諷刺~提醒大家

但是代理商卻因為這張電影~狂賺了不少錢~所以說是爛的東西好~還是好的東西爛~

看您站在什麼角度吧~再提一個實例~巨圖發行的七劍~也是爛到不行~

但是也是賣到不行~比起一些好規格的~巨圖的七劍可是賺的飽飽的~

所有問題只出在環境~消費~水準~知識~配備~

一定是消費者取決於市場~如果大家都有一定的配備~這種爛規格的東西~

完全沒人租~沒人買~您想廠商敢不把東西做好嗎??????????????????????

所以所有的問題出在於此~大家生氣之餘~不妨教教自己身旁的親友~

把一些正確的知識~基本的規格~告訴身邊的人~如果他們說我又沒差~

能看能聽就好~就跟他說做人不能這樣~要對自己好一點~要提升一下~

盡力而為囉~不然前景真的很差~大家想買到好東西~合理的價格~

真的是越來越難~新的一年~大家一起努力吧~好東西是要靠勸敗的~

:agree: :agree: :agree: :agree:

tony001 2006-01-28 07:37 PM

今天去百事達特地去看了一下,首先發現的是零售版,歐邁喀~4:3 . DD2.0,冷掉~沒有租的欲望,再逛了一下,看到了出租版,無聊看了一下,怪了,規格是16:9.DD2.0,好吧,過年無聊免強租來看看(雖然已經看過了電影),回家後放入DVD player,怪怪,確實是16:9的畫面,重點在後面,看了一下畫質,真的是很佩服天王片廠商,精心設計了一個從頭到尾的雪花模式外加矇矓美,而且是預設的無法做更改喔~看圖先~~





看過此片的都知道她叫天使 :shy:

此片傳說中的點點
http://homepage13.seed.net.tw/[email protected]/PDVD_004.jpg
:like:

Reiji 2006-01-28 08:59 PM

因應客戶要求所以作差,只是在是逃避責任。

美商怎麼不自己的片都給他做DD2.0???難道美國人,人人都是影音專家??

我自己做店員的,遇到客戶有疑問,自然毫不保留解答,還提供硬體更換建議,遲早全球顯示器都會以16:9為主流這件事大家越早知道越好,電影16:9為正確規格,4:3多為剪裁,這也是不難理解的知識,我遇到的客人中,九成聽到我說影片被剪皆難以置信,憤恨不平,哪有遇到什麼人會覺得影片兩邊被剪掉會看的好爽的,誰說因應顧客要求而把規格作爛就是正確的??沒有把關好基本品質,任由台灣影音每況愈下,就是這種廠商駝鳥心態,不是嗎!!!!

evilaries 2006-01-28 10:30 PM

引用:
作者kck
不管如何~我個人認為是消費者取決於市場~我們就算如何抱怨都沒用的~
大家只會一味的搶便宜~貪小便宜~到處比價~
廠商就一直推出又便宜又爛的東西賣給國人~好的東西外銷去外國~
這就是現況~也是事實~也是大環境造成的~不只是DVD~很多東西都是一樣的~
廠商一間一間倒~越大的倒的金額越多~吃不下來的一大堆~吃下來噎著的也一堆~
更別說下游店家死氣沉沉~全面皆倒了~消費者逼死了店家~...


說的沒錯,這個絕對是現實層面的悲哀。
台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影響了市場機制。不單是從影片製作的部分是這樣,市場上大多數的消費行為都是如此,比方說我們電視上看的連續劇、市面販賣的空白片 CD-R、DVD-R 不都也是這樣嗎?
因為外劇購買便宜(比起製作一部連續劇),觀眾又喜歡這個胃口,所以韓劇、日劇受歡迎的程度遠遠的超過台灣本土的連續劇。導致本土連續劇的獲利不佳,願意投資拍攝的電視台就變少了,而好的電視電影導演,只好求外發展,而台灣的戲劇市場就日益萎縮。

CD-R 和 DVD-R 的產量,台灣是全世界第一把交椅,但是為什麼賣的好的片子總不是那些品質最好的片子呢?台灣難道沒有品質好的片子能夠提供給國內的買家?每天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在 DVD 討論版裡面沾沾自喜的報告自己用了多便宜又多實惠的價格買到了什麼樣的片子,但是有趣的事情是,在價格競爭的條件之下,很快的這些性價比讓人驚豔的片子又會變成一堆地雷片。結論還是市場機制的問題,換句話說,按照市場供需法則:『消費者決定廠商會推出什麼樣的商品』
開了公司經營的廠商都還是以營利為目的,在賺錢的條件下,你要他上吊都成,在賠錢的條件之下,你要他動一根手指都難,如果台灣的版權觀念不改變、對於軟體付費的態度不改變,只願意十萬八萬在硬體投資上,卻吝於掏出千元鈔買一片光碟,還是喜歡「燒一片」來看看。那麼這個產業只會越走越艱困。

引用:
作者Reiji
因應客戶要求所以作差,只是在是逃避責任。

美商怎麼不自己的片都給他做DD2.0???難道美國人,人人都是影音專家??

我自己做店員的,遇到客戶有疑問,自然毫不保留解答,還提供硬體更換建議,遲早全球顯示器都會以16:9為主流這件事大家越早知道越好,電影16:9為正確規格,4:3多為剪裁,這也是不難理解的知識,我遇到的客人中,九成聽到我說影片被剪皆難以置信,憤恨不平,哪有遇到什麼人會覺得影片兩邊被剪掉會看的好爽的,誰說因應顧客要求而把規格作爛就是正確的??沒有把關好基本品質,任由台灣影音每況愈下,就是這種廠商駝鳥心態,不是嗎!!!!


呵呵∼∼我想很少人會願意為了多看一部電影然後花個幾萬塊把家裡還能看的電視換成 16:9 的液晶或電漿吧?然後再找電器行替你接上六個喇叭。特別是在目前經濟如此不景氣,而且該死的 CRT 螢幕又超級耐用的情況之下。除非口袋裡麥可麥可,我想大多數的人還是會選擇將就著家裡的設備加減看就好。

是誰說電影的正確規格是 16:9 ?其實光 1.85:1 和 2:35:1 上下會產生的黑邊比例就夠和客戶解釋半天的了。若原本是 2:35:1 的影片(特洛依-木馬屠城)在製作成 16:9 時,在 4:3 電視上看時,上下多出的黑邊將近有半個螢幕。知道的客戶就知道這是必然而且沒辦法的事情,不知道的客戶就會打電話來抱怨大半天,說他家的電視很小,畫面也很小......,客戶不會想知道因為旁邊裁掉之後才能按比例的減少上下黑邊的產生,他只知道我想我家的電視上下左右都有畫面。(這個真的就是消費者,他不要聽理由,他只要他想看到的東西,技術規格是技術人員的事,他不願意懂,也不想懂。)

你知道光把 Film 轉換成 16:9 就已經裁切了部分的內容嗎??你知道一大堆電影在電視上播放時,旁邊就已經裁切掉了嗎?我想這邊大家用不著在這邊唱高調,因為製作的人會知道怎麼樣的作法是對的,這種的基本素養國內的製作商還是有的。的確會有廠商不妥協的把該是 2.35:1 的影片按照該比例製作成 DVD ,但是也會有廠商受不了顧客的抱怨,把原本該是 16:9 的畫面硬生生裁切成 4:3 的。你要說因為因應顧客的要求把規格作變更是鴕鳥心態,我倒不覺得,因為顧客花了錢有權力選擇他的商品。就很像我們製作的人在接到訂單時,也只能依照顧客的要求來製作。就算明白那是錯的......。一部製作精良的 DVD 價格才能夠收的好,比方說像迪士尼的卡通,有漂亮的選單、精美的小遊戲,我們也不希望發行公司只製作一片只有「正片播放、段落選擇、字幕選擇」三個標準選項的流程的 DVD 。但是現在的發行商只保守的願意製作這樣流程的 DVD ......。

我不是來這邊引起筆戰的,也不是要替那些發行公司說話,只是因為我身為消費者和製作者兩個角色,看的立場更多而且有更多感慨而已。我這邊想提醒大家的是「不只是幾部 DVD 的品質作差了的問題,而是整個相關產業的瀕死。」若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仍不改變、版權的觀念仍不加強,那麼台灣將逐漸的沒有影音工業可言。當然更不用說買到的東西能有什麼長進了。

我曾經看過一個案例是 DVD 廠商被顧客壓迫的必須製作出更好的版本,那就是裴勇俊的「醜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不怎麼樣,但是在裴迷們在猛打電話要求發行的發行商得依照韓規的 DVD 製作時,原本只打算製作正片的發行商屈服了,在製作上追加了製作花絮和動態選單剪接的成本,做了和韓國相同的雙 DVD 版本。這就是典型的消費者決定商品的例子。

chanhsiaohsin 2006-01-28 11:14 PM

引用:
作者wildeny
應該寫信去罵才對
用vcd規格以dvd價格出租 真是差勁
?


出租版是16:9不是4:3 :)

但畫質減損嚴重,細節有些消失,且是D5片。

--------------------------------------------------------------------
E兄告訴我們要多反映才行,不然天王發行商只會挑爛的諫言聽 :stupefy:

這片在臺北的出租店很受歡迎,有家店有一百片以上,被租到只剩一、二片 :yeah: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2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