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DVD 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5)
-   -   到底DVD+-R有何不同?簡單講清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340922)

statue 2004-08-09 10:39 AM

引用:
作者olololol0001
這我並不認同
我覺得媒介的流通性和可讀性是很重要的
敝人也是廣告界的做電視影像方面
也算是在業界的老鳥
還曾用過1G的Jaz和18G?(有點忘了)的磁帶機
更不要說是MO
但MO也很早就被我們所鄙棄了
原因是MO的資料在公司那存讀的好好的
回家卻讀不出
客戶給的公司也不見得讀的到
基本上
它也不是一個很可靠的儲存媒介


我自己的經驗也是如此,早期CD─R還不普遍時
實驗室的資料全數儲存在MO中,可是後來就常常出狀況
不一定讀的出來,奇怪的是換了機器也不一定OK,
難道真的都買到地雷片了??至於柯達金可能我的運氣比較好
,還沒有讀不出來的(不過光碟機不能太爛),甚至是以1X
寫的時代留下來win31和DOS,倚天中文的備份。

XTREE 2004-08-09 11:22 AM

看到此文~受益良多~感謝提供
看來該換+R的片子了

kji590929 2004-08-09 01:15 PM

感恩,真是受益良多,但我沒有燒過+R的片

finish 2004-08-09 02:08 PM

阿!
終於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
謝謝囉!

angel_ghost 2004-08-09 04:44 PM

真是感謝啊!!
後面也有一位補充的!!!
又增加了一些資訊! :)

哞哞 Sonic Ron 2004-08-09 07:38 PM

引用:
作者olololol0001
這我並不認同
我覺得媒介的流通性和可讀性是很重要的
敝人也是廣告界的做電視影像方面
也算是在業界的老鳥
還曾用過1G的Jaz和18G?(有點忘了)的磁帶機
更不要說是MO
但MO也很早就被我們所鄙棄了
原因是MO的資料在公司那存讀的好好的
回家卻讀不出
客戶給的公司也不見得讀的到
基本上
它也不是一個很可靠的儲存媒介

哞使用MO少說也有近十年∼用過的片數至少也有千餘片,除了瑕疵片之外!
並未遇過此類問題!若貴公司使用MAC系統,而家中使用PC者,
必須使用轉換程式才能進行讀取!或者∼您真的用到地雷片了!

至於磁帶系統,只存在於我們的自動備援的主機,於每日晚自動備份所有NAS上的資料,
其它仍舊兩年內的資料仍舊使用MO備份,並未出過問題。

evens 2004-08-10 08:22 AM

恩~除了時代變遷帶來的科技進步因素!
MO會穩定~也是有其原因的!
MO技術在寫入資料時MO片共需三個步驟(抹除→寫入→確認)。
在於基本工作原理的不同~大家知道MO是靠磁性讀取的吧!!!
這裡有篇文章給大家K!!!

MO原理
............
五、MO原理

MO的记录层很薄,是基于所谓MO Kerr效应,由对温度极为敏感的磁性材料制成。MO贴有标签的那面有磁性物质,它是夹在透明聚碳酸酯和玻璃之间的一层磁合金,这些磁性物质在高温下可以磁化。当数据要写入MO时,利用凸透镜进行聚焦,将高功率激光以极小的光点照射在MO记录层上,当其表面温度上升到约300度的居里点时,磁畴随外磁场的作用而改变其原磁化方向。
激光迅速移去后,磁畴温度恢复正常,呈高矫顽力状态。要进行数据重写时,需经过"擦"和"写"两步,先利用中功率激光照射介质段区中的所有数据,使段区中的数据点都沿着与介质表面垂直的方向均匀磁化,即通过写入"0"来抹去原有数据;然后再根据要求用高功率激光在"0"位置写入数据"1",这样就完成了数据的重写。数据的读取是利用低功率激光探测盘片表面,通过分析反射回来的偏振光的偏振面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即磁畴与激光作用所产生的克尔效应),来决定读取的数据是"1"还是"0"。
由于MO碟片磁性物质的磁化次数不限,所以MO盘片就可以进行不限次数地读写。不过物质的特性也会随著使用次数的增加与时间的延长而老化,但其可改写次数在50万次以上,一般来说,寿命也在30年以上,所以可称为永久使用的磁盘。

六、磁化超级解像度

磁化超级解像度(MSR)技术
  新一代MO磁光盘机的容量提升是通过MSR技术实现的。通过MSR技术,磁光盘机除可读取碟片上比激光射点还要小的记录标记外,还能减少来自临近轨道的竄音。此一技术既可显著提升轨道密度,又能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Magneto-Optical Disk工作原理全文

真的就是太貴了........ :jolin:
除非是商業使用....不然一般人哪會"勘的了"!!!

幾年前退伍到一家印刷廠工作(台中)~那裡的MO量是我待過最驚人的公司~資料室跟一般使用的MO總算起來也近千片(以片計不分容量)!!!
不過工作使用還是要用"U"來備份/存取比較實在與穩定!!

http://www.apple.com.tw/xserve/
(至於哪種牌子的"U"就不是重點了.....敝人公司是用3個"U"堆疊)
但可以不用說也明白的是~更貴.....而且也不可能隨身攜帶.......
現在要攜帶資料~2G以上的MD是很好的選擇!!!

如自己的經驗來說~那天用500A以錸德片燒高流量的一些MPG2的影片給我弟(非以DVD影音光碟形式~是以電腦格式)~其中不幸的有一段就爆音了.....原因目前不清楚!
使用片子

以2.4X燒錄!!!
也有可能我比較"帶屎"......
當然~DVD(+-)R還是非常好用的~這點也不能否認!
且單價便宜~會稍微出點小錯誤~也可以接受啦!

哞哞 Sonic Ron 2004-08-11 05:36 PM

其實就是很多人沒搞清楚MO的原理,以為與CD-RW/DVD-RW一樣,才會對MO的穩定/耐用性感到質疑!

如果MO不夠穩,為何在重視資料保存與傳遞的****/設計相關業界會成為幾近標準化的儲存設備!都是很簡單的道理。

PS.MAC上執行格式處理的MO轉由PC上必須經由轉換軟體方可正確讀取!並不是MO不穩。

有興趣的話∼把相同的檔案分別存放在DVD+R與MO內,在正午12點時拿到陽台曝曬陽光10分鐘,而後再回到電腦上讀取,您就會快速且清楚了解到底誰穩誰耐用了。

ok40 2004-08-12 12:30 AM

看完以上許多的討論之後,小弟個人的感想:
與其討論-+規格誰優誰劣(+R的規格的確比較好,但是如果買到地雷片的話:jolin:,-R的規格由於較早制定,所以技術層面上不及+R:nonono:,但是好片幾乎以-R居多:p ),還不如買品質好一點的片子才是王道:D,我想一些辛苦努力所得來的資料,日後要是不見的話:cry:,一定是"幹"聲連連吧:think:。反正現在的機子幾乎都可以讀到不是嗎:p?給我好片、其餘免談,這才是一般人所需要的吧:)!

jenchan201 2004-08-12 04:10 AM

引用:
作者kog781
同理可證,一、二十年之後,大家在爭論藍光跟HDDVD誰是主流的,誰較好用,一片藍光空片不到50元的同時

也會有人說,我老爸家目前還有一台菲利蒲+R的錄影機可用,不過這台似乎只能放90年代我錄的片,至於空片,靠!找不到了。

我現在有台SONY的DVD+R攝影機,用來記錄我兒子,幼兒時的生活記錄。保存性�***子好好的,機器掛了哪裡找???

當大家都在用藍光或是HDDVD用到很普遍的同時,值此時日,你認為+R-R還是RAM,誰是主流?誰都不是,HDDVD跟藍光才是!就是這樣的簡單。

如果你認為+R曾經是主流過,那同理可證,Beta的放影機跟VHS-c也曾經存在過,只要曾經存在過的東西,就是主流。現在CD-R是不是主流?也總有淘汱的一天。


但你卻忘了一個很重要的不同之處,就是VHS的機器不能播Beta,而Beta也不能播放VHS,但是現在很多播放機,不但+R-R都可以兩種都播放,而且很多燒錄機,都可以兩種都...

-------------------------------------
敝人目前的公司屬於電子業,佔有率在世界上也算很大,
檯面上的Roadmap定到07-08年,這三四年間哪些產品的消長,
製程的轉進,可以預測。一般而言。研發能力強的,預測比較準
如IDM大廠,在marketing forum上講話就可以比較大聲.....
小廠且沒多少錢投入研發的,只好買門票當聽眾。
產品消長的預測,準不準是一回事,但沒有理由不清楚而要問神拜佛的吧。

目前新的DVD-ROM/DVD_+RW大都是雙規,
這相容特性一方面也會加速+R或-R其中一方被淘汰。
對於燒錄片製造廠而言,目前都是同時生產+R/-R,
但研發24X, 40X片子時,在普遍都是雙規機下,廠商有必要再堅持研發兩種嗎。
兩種規格燒錄片,研發困難且不賺錢的一種,廠商會以做功德的心態持續生產?
如果這個邏輯合理,那就可以推論以後買不到其中一種 (DVD-R或DVD+R)。對吧?

另一種可能性是+R朝高速燒錄發展,而-R朝長期儲存的高可靠度發展,
具有不同產品特性,有市場區隔時,(燒錄片)未來才可持續並存。
但現況似乎不是如此吧。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4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