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鏟子超人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5894)
|
---|
引用:
有看到說雨鞋要大一號 多穿一層襪子加放一個鞋墊 不知大大的工作是? 先給您一個讚 :agree: |
想起家族老一輩種田都赤腳,腳皮硬到聽說踩到鐵釘都穿不過,後來有次腳不小心有小傷口,結果踩進土裡被細菌感染住了好幾天院
|
剛看社群消息,已經在呼籲不要在過去
目前有些鏟子人熱衰竭,變成要照顧這些人 叫大家不要再坐火車去,也怕交通癱瘓 |
挖已經夠累,警報一響又要跑,真的會累慘
https://youtube.com/shorts/oE6Q6Ymm...sYQhPkmOyT36zvp |
以前弄過園藝
這個真的累 長柄比較省力 大陸、日本都算普遍 但台灣都是短鏟 費力、費腰 真的是...... 腰メ痛バォьヱズ土掘ベエペスヘ“ヤфЗヵ”ノギゆス「①⑦ヲ柄Ёъмю」ゎユユ! https://www.goodspress.jp/reports/556213/ |
感謝您的付出。
有些民宅小山貓小怪手進不去,還是要靠人挖,看影片淤泥很硬,要很用力挖,辛苦了。 引用:
|
引用:
北北基桃難民支持76年的更生人婦被災民嗆了 北北基桃難民眼光太好支持了76年~~ 更生人虐你76年,你待他如初戀~~ 難民就是難民眼睛真的有問題!! 擋怪手被嗆「不要擺拍」 網一面倒挺司機影片瘋傳 2025/09/28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5193761 https://www.threads.com/@syuan0108/...LjPFWvew&slof=1 ![]() |
|
引用:
1. 哪累 ?? 身體健康做習慣就不會累 . 回家還能活蹦亂跳不讓老婆睡覺 工地包吊料鏟沙進手推吊車的 . 一日鏟量以噸為計算單位 . 鏟滿一推車約200~250KG 一人一天鏟滿8小時沒有停 . 鏟手他就啥事都沒做 . 就一直鏟 . 管它30還是60歲 2. 台灣工地用鏟要長不長要短不短 . 特徵是有個Y字型後把 抓Y後把用推鏟衝擊(類似刺槍術 . 衝擊力提供主要來自後把) . 掌皮才不會因握鏟的靜態磨擦力轉為動態磨擦力而生繭與破皮 工況應用上是萬用型的很好掌握 . 適合長時間使用 要買鏟請買這種的 . 也是市場上最好銷的類型 .... 至於軍工迷愛的兵工鏟 . 在工程應用上那叫垃圾 .... 我抱著嚐鮮心態用過玩過 . 確實夠垃圾 . 不 . 應該是屎 所以軍工迷叫迷呀 . 不是一類實事求是的素養 3. 長把鏟質量重一點 . 看似衝擊力強一點 但人因上人體使鏟搖擺的距離不如中把鏟長 . 所以實際上用鏟的衝擊力沒大多少 並且因槓桿致挑鏟的施力臂過長(鏟沙費力處既在挑鏟) . 鏟前的那隻手受力過大 . 不是好事 況且長把鏟有衝擊精度不足的問題 . 而光復鄉以鏟清沙屬於細清要精度 . 精度不足用鏟更累 (精度 = 衝擊2角度 . 其一角度與Y後把有關 + 衝擊深度既力度 + 一鏟的量) 以及用長把鏟自衝擊到挑鏟的身體幾何轉換所用的功比較多 . 頻繁累積下就累 我倒認為普遍市場好銷的台灣鏟是好鏟 ...... 人因設計就在那了 . 市場也告知人了 50年以上台灣鏟就那種型 . 廣受台灣史考驗 . 沒有變 |
引用:
我的雨鞋不是2-300一雙 而是1000以上的 內建已經有鞋墊 還是這麼痛 不敢想像其他志工有多辛苦 本身只是文員 平常有在運動的應該都可以負荷 不過也有一到現場就中暑的 需要多一位志工照顧 所以還是請衡量自身狀況 還有一出車站 慈濟把我們分成10人一隊 最後我們那隊順利走到目的地的 只剩4個人 有的走散 有的應不住沿途住戶的請求直接留下來幫忙 現場就是這麼混亂 一些網軍出張嘴批評很容易 到了現在就知道情況沒想像中那麼簡單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5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