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莫名一言到底怎麼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53394)
|
---|
隨著生活科技的進步,不思進取,懶惰賴皮,這類淪落也無所謂的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這不是你變老了,而是人的精神層面真的在往退化的方向走,所以有蠢蛋進化論這種論調出現,對我來說,這種論調並不好笑。
沒辦法,這跟某種滅絕人類的陰謀論有關,你可以說那是陰謀論,但是這現象真實的發生在人類社會上,就在你我周遭進行著,你說可不可怕? 或許吧,人真的有一天會走向滅亡。 電影跟影視劇給整個人類的警惕很早就在演給你看了,而事實也真的一一應驗在你我生活的周遭,為什麼這些編劇導演會知道若干年後人類社會會有這些科技跟現象發生?好像他們有預知能力會預言一樣,有沒有覺得奇怪? |
這個社會真的什麼人都有,你會覺得怎麼這樣繼續誇張下去,有可能,我這個樣子也不算什麼了耶,然後你也跟著有樣學樣,甚至開始在比爛的,我相信,即使如此,還是有些人會自省的,有些人會自己從這種爛泥般的社會裡想辦法抽身的。
談到自省,前不久,也有個網友大言不慚在跟我談所謂的自省,說得好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隔了一陣子他就發了篇有關他以前如何讓別人戴綠帽子的文章,真是什麼人都有,什麼現象都不奇怪了。 人哪… |
搜尋非本站,可發現註冊不少免費資源
共同特色就是沒什麼人氣,經營不久即停擺,然後再開另一個 說真的,這傢伙蠻可悲的 有祖產可揮霍,老早過著退休後生活 跟退休老人一樣沒了存在與價值感 難怪要一直發廢文才能與他人互動 整天沒目標,最後悶出病 不過這是他自己選擇的道路 以後不管他發什麼文,在我看來都是為了刷存在感罷了 因為他只能在此與網友互動才能找到僅有的價值 也間接印證了為什麼不發臉書 部落格等原因 因為不需用心經營,不必擔心沒人氣,在這邊有溫暖有存在感 說不需要他人同情只想發洩,為何跑來跑來這"發洩" 留了那幾行就舒壓了嗎?發洩管道只剩這裡!說明白了還是想獲得安慰 |
剛剛看了一下另一個討論版,該位網友的文章沒顯示在討論區內
不過查詢ID>>發表的所有主題,卻可以看到....... 不知道是被遮蔽還是我的電腦有問題 |
引用:
這不是該君一直一來所需要的嗎? 連什麼三十天不玩雞都要上來昭告發文。 |
看醫生與自我調整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賴德仁 / 精神醫療是社會穩定的力量 記者張玉櫻/專題報導 / Sep 04, 2017 憂鬱症是腦部疾病,不是懦弱的表現,這點必須讓社會大眾了解。 其實,身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屬也很不容易,賴德仁常與他們 分享八個字︰傾聽、支持、陪伴、轉介。 發現幫助不了病人,就趕快轉介給專業治療,而不要只是叫他 「想開一點」,這是無濟於事的。 http://www.medicalnews.tw/posts/%E8...86%AB%E5%B8%AB/ 憂鬱症是可治療的疾病,過早中斷治療容易復發 / 賴德仁 www.tma.tw/doc/2595.pdf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身心健康 > 憂鬱症Q&A > 9、自助篇 http://www.depression.org.tw/QA/question_9.asp 罹患憂鬱症時如何幫助自己? 答: 1. 設訂實際可行的目標,並且不要求過份的責任感。 2. 將大任務拆成很多小部分,按照先後順序來排序,逐一完成。 3. 嘗試與人群在一起,試著去信任別人,這會比孤單一人好得多。 4. 參與讓你覺得不做錯的活動。 5. 稍做運動、看電影或參加宗教活動,與其他有益的社交活動。 6. 期待你的情緒「逐漸」改善,而不是「馬上康復」。病情改善通常要花一些時間的。 7. 憂鬱期間不適宜做重大決定,例如離婚、結婚、離職等,最好多跟信任的人討論。 8. 憂鬱期常會有負面思考,這是憂鬱症的症狀之一,等到情緒改善之後,就會消失的。 9. 讓你的家人或朋友幫助你。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身心健康 > 憂鬱症Q&A > 10、復健預防 http://www.depression.org.tw/QA/question_10.asp 1.如何對抗憂鬱症? 答: (1).與曾經生病的病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2).參加網路互助團體,提供持續的免費的支持 (3).不要承擔無法完成的任務 (4).不疾不徐一次只做一件事 (5).不要一直做靜態活動,有時要外出接觸大自然 2.如何預防憂鬱症再度發作? 答: (1)不要很快的就自行停藥,一定要跟主治醫師討論之後才可以減藥。 (2)讓憂鬱症發作的因素有無消除?若無如何去改善?是否要增加心理治療? (3)適度減壓:減少工作或生活上的壓力。記住適度的壓力會比沒有壓力或壓力過度,讓身心更健康。 (4)適度運動:每天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可增加血清素,不但舒展筋骨,也可以減緩憂鬱的情緒。 (5)充足的睡眠:不眠會讓情緒不安。若腦部與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當然憂鬱情緒就比較不會再犯。 (6)適當的休閒活動:接近大自然,多曬太陽,多接近人群。 |
引用:
原來心理疾病靠解剖也可以分析啊 以為這種是需要靠分析的 |
引用:
失智症腦部是有病變的,所以應該是發現失智症。 |
你知道嗎?研究發現,偷竊,強盜,殺人這些我們認知沒良心的人也是腦部有異常,也就是說,其實他們犯錯並不是他們的錯?!
那我們怎麼辦?我怎麼知道看似正常的你,腦部有沒有缺陷?先解剖過你確定你沒問題再跟你有所往來?! |
所有失智的人以前都是正常人,幾十年的事記得一清二楚,淊淊不絕可以整天跟你話當年勇,腦部病變?!
找不出原因塞一個給你讓你安啦。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7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