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顯卡音效輸出vs.主機板內鍵音效?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7705)
|
---|
引用:
這些年來一直都是戰國吧XDD 新的晶片不一定好聽,難聽的機會低就是 小弟耳朵差,玩了許多機器,聽不出來這些新的晶片有啥飛天遁地之能 都很好聽,只要類比端電源有處理好,加上合我口味的配置,我就會覺得好聽 10年前的DA晶片早已是人耳無法分辨的規格 :flash: 後來就是新話題(商機),還有類比端的調整(音色) |
引用:
DisplayPort的規格看起來比HDMI好 |
引用:
當然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但是又有幾位可以自己改電源?又可以去做軟硬體調整?所以我在談都一直很避免在談一些特例,我知道有些網友可以自己換電容,甚至晶片,說真的,有幾個可以這樣幹?我想可以這樣做的,絕對少數,我想大多數的玩家,了不起器材買了也就算了。 |
引用:
ㄟ SSD容量很小 放點電影跟音樂很快就爆了說! SSD其實還要看廠家的主控 不然有時候會不穩 當然這又扯到了電腦內的問題 引用:
除非要上線性 電源另外接 不然還是吃機殼上面的共用power 還是又回到了雜訊的問題 所以還是要花點心思阿 引用:
我沒說上不了臺面嘛!!!!我只是舉例~舉例 :cry: :cry: :cry: :cry: |
引用:
早期的DA來說 大多都是16bit 44.1hz 比較多 這幾年的開始多了升頻跟位元調整 所以玩得更多樣 當然聽不聽得出來 就是看每個人 |
引用:
我現在又沒用線性電源 不過是一個用了12年的POWER 許多網兄來訪,我都是這樣搭配的 軟硬體調整有啥難? 我根本沒調整,BIOS有關CPU跟RAM,除了CPU降壓之外其他全部預設值 WIN7也沒啥調整,不過就是關閉沒用的服務而已,其他軟體就跟一般人一樣,完全沒優化啥的 FOOBAR開ASIO會很難嗎? 這根本不是特例,稍微懂一點電腦小常識都會 卡插上去就能讓人分不出外接還是內插了 一點也不難好嗎 至於要不要換電容,老實說只是自己手癢愛玩,有換沒換差異有限 OP的話,原本就設定很好更換(除非有什麼特殊閱讀障礙或是更換OP有障礙) |
引用:
拿來接4K螢幕還比較快,我就是,目前沒器材可以玩吧?有的話,恐怕不便宜,現在的環擴除非很高級不然影像不會升4K,只能類似by pass :ase影像方面恐怕還得在等一陣子,才有可能把功能下放到親民的價格。所以,還是個新東西,再多等等吧 |
引用:
老闆 太新啦~~~~~~~~~~~~~~哪些廠家不好追咧 :p :p :p :p :p :p :p :p :p 我只是想知道傳輸量大是不是代表聲音好 或是還原的細節度變高了 還是雜訊也跟者放大了 這是我滿想知道的 |
引用:
遠古時期的DIR9001已有24/96的規格 PCM1794這個高規格DAC是10年前的東西,到現在24/192一樣是高規格 Analog Performance: − Dynamic Range: 132 dB (9 V RMS, Mono) 129 dB (4.5 V RMS, Stereo) 127 dB (2 V RMS, Stereo) − THD+N: 0.0004% Differential Current Output: 7.8 mA p-p 8× Oversampling Digital Filter: − Stop-Band Attenuation: –130 dB − Pass-Band Ripple: ±0.00001 dB 班代大說的那個可能是洪荒時期XD 不過CD規格就只有16/44.1 高解析檔沒普及之前,適當的數位硬體規格應該就很夠用了 |
引用:
這跟聲音好、細節還原、雜訊一點關係都沒有吧XD 不過就是數位訊號傳遞 高頻寬隔離要更好 反正就是一種數位接頭 VEDIO用的頻寬遠高於AUDIO 小綿羊在賽道上一樣是小綿羊啊 要用DP要不要給啥授權費?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1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