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請幫忙推薦耳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68959)
|
---|
引用:
不要拔來拔去比較好 |
引用:
Monster Turbine Pro Copper 盒子上應該有貼終生保固免費換新的貼紙 有問題可以免費換新,但只能用一次 引用:
單體幾乎不會壞,耳罩看材質,海棉的久了會粉化脆掉,皮質的久了會裂或是變的黏黏的,天鵝絨久了會扁掉 線的話,不要每天插拔及拉扯應該不會有事 |
引用:
都說好用筆電直推了,結果還拿20000的耳擴來試聽 :shock: 就不怕長輩回家聽完:幹! 怎麼差那麼多? :laugh: |
引用:
MTPC是五年前在上海買的沒在美國官網註冊, 花了四千人民幣,盒子跟收據早就失踪了. :stupefy: |
HD650+Corda ARIETTA ,訊源是NB,從筆電耳機孔轉RCA到耳擴,650的線改用ASEN出的。RCA這一條線是Early Bird。
電源:延長線。 因為是木耳,以前比較在意別人說什麼好就嘗試,結果買了幾個東西到現在都還沒用。 這樣子對我來說就很好了,音樂本身對我比較重要。 |
引用:
說實在話 當場我用20000元的耳擴聽,跟用播放機聽,只能說耳擴聲音有好一點點而已。 這樣講好了,加上耳擴算100分,沒有耳擴,也大約到93~94分了。差異其實並不大。 回家過兩天我問他用得如何,他還算很滿意。也不在乎有沒有耳擴。 ------------------------以下這段是我自己錯誤的認知-------------------------- 以前我以為加上耳擴,低頻會怎樣的強勁,等到實際使用,也發現不過就是那樣而已。連HD598也同樣的情況。 以下是問題所在... 我不曉得是20000元的耳擴本來就不怎樣,還是要使用到7萬或8萬以上的耳擴。 說說我早期的經驗... 以前我的山水綜合擴大機還沒故障前,把同一支耳機(也就不過2100元的小鐵而已)插在筆電上聽音樂,跟插在擴大機的耳機插孔上聽音樂,落差有夠大的。插上擴大機,光是那個低頻的爆發力就感覺讓小鐵連升好幾級。 擴大機的低頻我沒有調整,我還放在最低的位置。綜擴同時也把中頻、高頻拉出來。我那台已經無法維修的綜擴還不過就是80Wx2的1992年機種。(我父親那時代買的。) 經過這次經驗,往後再用高檔耳機,我應該會朝向用綜擴推耳機的路線,畢竟家裡還閒置一對喇吧。 有錯請大家輕輕鞭一下就好 謝謝 |
「耳擴」和「綜擴」應該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我的錯應該是錯在這裡,以為有「擴」就是同範疇的領域。
另一個,加上兩萬元的耳擴增進不多,也有可能那隻耳機的「體質」就這樣了,意思是無論怎樣「補」,體質改善有限。 可能到頭來,還得問耳機體質怎樣才是重點。(在不加耳擴的前提上。) 要爆炸,可能用「綜擴」比較有推力。 所以!應該是我錯了。 |
引用:
某一面來說,能滿足於現有器材的人比較幸福... 音響前輩張繼高先生說過這樣經典的話:「音樂是目的,音響是手段」。過分強調音響,可能失去享受音樂的目的。 雖然,音響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自己就DT990Pro從2010年聽到現在,也不敢太去碰音響這東西,因為我知道我本身不容易煞車。 所以呢!那位有夠壞的「QQ班代」推的坑不能看、不能碰、不能摸,誰跳進去,保證粉身碎骨。我看到他推的坑,要連續對自己講三天,不要看...不要看...不要看...。 |
引用:
應該是新鮮感效應作祟 :D 記得當年是木耳 :cry: 就好比第一次看雞排妹,跟第100次看雞排妹 :shy: |
引用:
搞不好人家是拿十萬元的播放機 :nonono: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2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