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開箱文]筆電用外接顯卡-ViDock 4 Plus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05818)
|
---|
引用:
理論上Thunderbolt可以玩串串樂... 所以有些人在宵想SLI/CF... |
引用:
http://forum.techinferno.com/diy-e-...gtx-780-ti.html 我之前貼的傢伙有 SLI 啊 :laugh: 但是有點問題 :stupefy: 現在新的 AMD 卡不需要那個 Bridge... 會更爽 |
引用:
PCIe x16 有點等不到了 :stupefy: 但是給我 PCIe V3.0 x4 就可以了 基本上是 V2.0 的 Double |
小星星家的奇怪產物,用PCI-E 16X 3.0合體的筆電跟桌機系統...
MSI demonstrates their GS30 2-in-1 desktop gaming PC/laptop http://www.msi.com/news/1834.html |
細部資料暫時不在手邊, 先上來罵一下
PCIe 的速度比 USB 3.0/3.1 還快一截 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比較慢的傳輸介面所遇到的瓶頸 (2014 0515) USB 3/3.1高速串列匯流排規格演進與市場趨勢 〔DigiTimes 電子時報〕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at=70&id=378352 (以下節錄) 但由於傳輸時脈/速率提高到10Gbps 因此PC/NB主機板佈線設計上,從USB 3.1主控晶片到連接頭走線長度限制縮成4∼12英吋 同時非主動式連接線長度限制為1公尺 對大型伺服器或儲存系統而言,還需要外加訊號放大器(Repeater)裝置或相關電路。 USB 3.1將串列時脈訊號源倍增為5Gbps,同樣情況可能也會對既有5GHz頻段的802.11a/n/ac裝置造成干擾的情況。 因此在規範中,USB 3.1 Type-A的母插座(Female Connector)設計上,比過去USB 3.0多了4個接地金屬彈片,較原先USB 3.0連接器可以減少10dB的電磁波雜訊溢出。 |
引用:
我覺得以後專業運用上 可能 USB 還是吃不到這塊吧 當初設計的時候本身就不是嚴謹的架構了 現在要再來補強只會讓成本上升而已吧 :think: |
在下想說的是高速傳輸在物理/實體上的瓶頸 :p
單就遊戲需求而言, USB 當然不是首選 但是 USB 遇到的問題, PCIe 或多或少也會遇到 |
都什麼時候了
PC NB 還是無法接上 Dual Link DVI... 看來 USB 3.1 還是 DP 1.2a So useless MBP.... where r u |
引用:
怎麼了 ? 為了 2560x1600 ? 只是要螢幕大, 還是要玩遊戲 ? 或許你需要的是 Windows to Go, 而不是外接顯示卡 ? ' |
引用:
你應該直接就入手了吧 MBP-R 的 TB 介面應該可以輸出 Dual Link 吧 :o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06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