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ARM進軍PC市場的可能性?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98706)
|
---|
引用:
您這就犯了拿DT看server的毛病了,DT是因為user可以自己東拼西湊才會搞得BIOS越來越複雜,在現代的OS中BIOS的角色其實很有限(在特定用途的機器上偵測H/W組態----不須要,POST----開機時測個幾十秒是能測到啥啊,倒不如作好run time時的fault tolerance比較實在:ase),以鵝的看法作好loader的角色就夠了,最極端的搞法就是只作初步的initial,接下來就可以透過PXE把OS/AP的image拉過來開工了,至於OS/AP怎麼包也只有少數人須要摸到,和現場的operator關係不大就是了(您看過鵝在run那個project時的文件,應該可以理解鵝在說啥,每台server上都有storage對系統管理來說是很麻煩的事,既然沒有storage的話那就沒啥好管了:laugh: ).... 引用:
鵝打聽過一般200坪的IDC機房通常估要1MW(i.e.以NT$3/KWh計算,每小時就要NT$3000的電費:eek: ),就算只省個40%每小時至少也能省NT$1000下來(一個月就是NT$720K:laugh: ),而且拿掉傳統server上用不到的東西後不只可以降低功耗,也可以提升可靠度,連帶可以降低對現場operator skill level的要求,效益應該不言可喻吧:flash::flash:.... |
引用:
老實講ARM要當PC用最大的門檻不是效能,而是現存的AP(OS假設M$會porting,所以暫且忽略),因為要指望X86現存包山包海的AP統統porting到ARM上其實非常的不切實際,如果要靠模擬的方式就算效能沒問題,可靠度也是個大問題(虛擬化都不好搞了,更別提模擬異質平台了:ase),除非能顛覆使用者的習慣,不然說ARM能在PC上威脅到X86只能說言過其實吧:ase:ase.... |
引用:
證明爛透了... :stupefy: 以前每次 iTune Store 或 Apple Store 塞爆都要拿 Linux/Win 出來解難... |
引用:
的確,如果是Diskless的系統,單純透過network interface去boot system是很好的架構方式 不過,我認為轉到ARM的平台,恐怕是省到電費沒錯,但是4GB的DRAM恐怕還是捉襟見肘 我舉apache + PHP 軟體的Application server為例 , apache去執行一個client的request 如果是送出一些資料要求server端搜尋, 這時apache收到資料後,會去執行PHP這個CGI程式 每一個client端執行這個CGI程式,apache就必須fork一個process 來做為對應!! 試想,一個client端就必須用一個apache fork的process , 4GB能夠做幾個apache fork ? 這時問題會出在軟體的架構 , process base的軟體架構,用在前端web server的做法, 還是很容易把Memory resource給吃光 !! 再加上diskless架構,還會佔用4GB一些空間, 這下可不好玩了!! 這是我能預見的狀況, 省是省電了,可是軟硬體的狀況還是會層出不窮,我是很不看好這個方案!! 如果真想省電,何不拿intel or AMD的筆電CPU的solution來做1U or 2U rackmount solution ?? 只是不確定, intel or AMD會不會同意.... :think: |
引用:
ARM也有支援64bit的版本,按常理說支援64bit的話physical memory就不會只支援4GB(只支援4GB就沒必要浪費力氣搞64bit了:laugh: ),再說AP用fork的方式處理multi task是蠻浪費資源的,用multi thread的方式也可以避開這個問題(i.e.所有thread共用程式區,只有資料區是獨立的:flash: ).... 引用:
政治面的東西鵝無法置評,不過以鵝那個紀念品為例,3U(或2U)至少可以塞8片,以65W級4core的CPU+8GB*4 DDRIII+chipset+2*GbE保守估計應該在90W左右,就算加上1顆2.5" HDD也不會超過100W,再說processor power和PCI-E都有了,要放SAS或10GbE上去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以目前的狀況而言3U或2U可以有32core,256GB RAM應該夠嗆了吧:laugh::laugh:.... |
引用:
他沒有算到密度 ARM的系統密度最可以做到傳統密度的20倍以上(以HP Redstone而言)...這還只是上一代的32bit版本.. 彼此之間是用Fabric做連結..更新的系統甚至用上mesh Fabric |
這篇大家都很認真,那就來亂入一下
以弟使用X86伺服器多年,我覺得這塊市場實際上很大,光是以現在大型的資料中心來說,之後的伺服器數量應該會與三大廠不相上下,我認為 HP . DELL . IBM 在這塊戰場也是不會缺席的,但是由於大型的網路服務業者軟體本身掌握度都很高,尤其以google 這類型的業者來說,量身訂做的伺服器才是最高效益的方案,短期之內可能不會成熟,但是長期來說,對於這塊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弟認為台灣的伺服器廠商應該已經體認到這個趨勢,無論是明的或是暗地裡都在做一些準備,網路服務業已經朝向大者恆大的狀況前進,一般企業的伺服器數量這幾年一直都是在下滑的,要不是台灣的特殊環境 (SI塞貨賣機器等),以這幾年來說,我相信狀況會越來越嚴重,銷量會越來越差,而資料中心的數量反而會越來越多 我覺得OpenFlow 就是一個最好的範本,這些超前於一般目前網路架構的新東西,在新的服務上面可以節省的成本與管理上的管控,導致於大型的業者等不及現有的環境成熟,就會先在內部大量地使用,其實大型業者的內部,搞不好就是其他國家整個國家伺服器的機器總和,台灣老實說在這波競賽中,早已遠遠的落後,只是這可能是個不能說的秘密就是了 |
這篇不是在討論"PC"嗎?
|
引用:
基本上我覺得你整個搞錯方向.... 前面的人說的已經超級清楚了, ARM就沒有想玩Desktop PC市場, 是因為現在SoC越來越大顆, 已經可以涵蓋到輕中度的PC使用者的這一塊了, 所以才會有人想嘗試看看. 再者, ARM based micro server solution已經蓄勢待發, 沒人說ARM會搶光這個份額, 但肯定會佔一些份額. 最後, intel可是千方百計要進入mobile市場呀, 即便已經失敗3次仍是要繼續玩, 因為不玩就輸了, 這是intel CEO前一陣子自己發信說的 |
引用:
PC is dying...:D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1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