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哈比人:意外旅程每秒48格的3D畫面 資料量是一般電影的兩倍 可能造成身體重大負擔 國外試片有觀眾感覺噁心想吐與頭痛 觀眾與戲院業者準備好了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92969)

megag5 2012-12-16 12:47 AM

我這邊的戲院也是分為IMAX 3D跟HFR 3D,不過那個HFR3D似乎不是IMAX廳.

casshern 2012-12-16 02:22 AM

引用:
作者megag5
我這邊的戲院也是分為IMAX 3D跟HFR 3D,不過那個HFR3D似乎不是IMAX廳.


要HFR又要IMAX的
全台也只有一間有

megag5 2012-12-16 11:10 AM

後來想想三個小時的電影萬一不舒服會痛苦很久,還是每種去挑戰HFR 3D...
其實IMAX 3D就已經效果很不錯了...

可惜狀況就像某些美國影評講的,如果切掉45分鐘也許是部很讚的電影...

TED 2012-12-17 01:17 PM

有沒有熟魔戒電影和原著的大大
願意分享一下這部哈比人裡的劇情和場景呼應處啊?

依稀記得之前有看到過那三尊食人妖石像....
廢墟裡的死靈法師好像也有被提到過?

sutl 2012-12-17 01:29 PM

引用:
作者napaj99ertaeht
看過後,來自問自答一下;關於「殘影」和「類似快轉」的問題:
1. 果然,高於1/48秒的「較快速之移動」(主體動態+鏡頭移動 之綜合平均值),仍會有殘影被攝影機記錄下來,但已經是優於以往24fps的標準達兩倍之多,改善多多。

有一項很重要的數字片商沒有提供,那就是曝光時間。

曝光時間越短,每張畫格的靜態內容就越少殘影,例如1/500秒就比1/60秒還少殘影。

如果是1/500s 24fps跟1/60s 48fps,那24fps的殘影感其實會更少。

indylin 2012-12-17 02:33 PM

引用:
作者TED
有沒有熟魔戒電影和原著的大大
願意分享一下這部哈比人裡的劇情和場景呼應處啊?

依稀記得之前有看到過那三尊食人妖石像....
廢墟裡的死靈法師好像也有被提到過?


前傳原著小說裡面就有三尊食人妖石像
後來的魔戒佛羅多也有走過當初的石像旁邊

死靈法師是那時候索倫要恢復實力前
躲在森林裡面的部份
其實前傳小說對這部份著墨不多
不過電影對這部份看起來會比較強調

indylin 2012-12-17 02:44 PM

小弟個人是很喜歡魔戒這三部曲
因為是從小就打RPG長大的
對於Peter Jackson 10年前能拍出這樣的片
真的是非常喜愛

哈比人小弟昨天也去看了
非常贊
今年看的Pi也贊, 蝙蝠俠也很棒
旦若真的只能挑一部
我還是會選哈比人為年度最好看的片

並不是PJ超越了10年前的魔戒
不論是好看度, 成就, 甚至票房
個人覺得哈比人還是很難超越先前魔戒的成就

不過對於片子的風格, 好看度
幾乎是先前魔戒的翻版
品質相當一致
幾乎看不出這中間已經相差十年了

走出電影院之後
發覺帶來的感動幾乎和10年前是一樣的

所以如果您本來就喜歡魔戒
那麼別管啥前面太拖戲, 精靈女王的戲份很奇怪這類的評論
就去看吧

真的是很贊啊

napaj99ertaeht 2012-12-17 10:39 PM

引用:
作者sutl
有一項很重要的數字片商沒有提供,那就是曝光時間。
曝光時間越短,每張畫格的靜態內容就越少殘影,例如1/500秒就比1/60秒還少殘影。
如果是1/500s 24fps跟1/60s 48fps,那24fps的殘影感其實會更少。

真感謝,終於有網友提到曝光時間長短的問題,太高興了。

小弟前面提到的《超速快感》這片,如果記憶沒發生錯誤,是高速快門攝影(理應底片也是高感度)。

其高感光度(底片)的拍攝,就是可以縮短每格底片的曝光時間(高速快門曝光,所以低殘影)。

曾看到某某板的管理者互相之間的對談,希望某導演能採60fps來超越...我覺得他們沒捉到重點。

用60fps當然是更好,但若僅僅是如此,要普羅大眾皆能感覺出60fps比48fps改善很多,怕是有難度。

好比有些人分辨不出"60Khz"的電視畫面和"120Khz"之間的差別,是一個道理。

sutl兄所提的"曝光時間長短", 真 的 ...就是關鍵所在(行業內-巷仔內)。

如果60fps + 短曝光,兩者相輔相成,應該是比較實際的作法;

否則單靠增加每秒影格而不處理曝光時長,

或許要增加到96fps(一般曝光)或者更高,才能明顯優於48fps(一般曝光)?

不過如此一來,影片的後製費用,應該會讓電影公司的股東們哭出來吧?

(雖然某導說會想辦法降低60fps的費用比現行的24fps少1%,但到了那時24fps應該更便宜吧,感覺不太實際)

拉回來。但不能為了減少殘影,卻忽略了過高的感度所可能導致的影像失真,不過這是可以事先Test的。

如果感光度高但影像噪點過重,那即便少了殘影,也失去了意義,除非影片風格是做成"高噪點"設定。

當然我之前發言提到的"鏡頭移動"速度,也是必須跟是否有殘影要放在一起考慮的。

希望以後網兄能多多出來提點,大家多討論比較熱鬧。

Andy84 2012-12-17 11:39 PM

http://www.sony.net/SonyInfo/News/Press/200910/09-117E/

應該只有2K...可是到現在從來沒聽說過要販售。

http://www.fxguide.com/featured/the-hobbit-weta/

That decision to shoot An Unexpected Journey in stereo and at 48fps presented two new challenges to Weta Digital at the same time. By fxguide’s own calculations, Weta Digital had to handle source footage with 25 times more pixels than on a usual production. “It was a lot more information for us,” explains Eric Saindon, “so rather than the normal 2K it was 4K images – so four times the information.

後製人員的地獄

http://asia.cnet.com/first-impressi...ps-62219832.htm

In sum, I can't wait to see it again in the theater, but next time I won't go to the HFR version.

反應了一件事情:從業人員都不喜歡HFR,一般觀眾反倒是蠻喜歡的。

sutl 2012-12-18 03:48 AM

引用:
作者napaj99ertaeht
但不能為了減少殘影,卻忽略了過高的感度所可能導致的影像失真,不過這是可以事先Test的。

如果感光度高但影像噪點過重,那即便少了殘影,也失去了意義,除非影片風格是做成"高噪點"設定。

要高感光度又低噪訊,物理上就是要加大感光面積,底片/CCD/CMOS都一樣,所以成本的上升是無可避免的。

也可用增加照明的方式來提高快門速度,但燈跟電也都是要錢的。而且燈光太熱演員也要常常補妝,看看未來LED照明能不能取代傳統高熱光源。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54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