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在澳洲當屠夫的清大畢業生公開談用命去換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83646)
|
|---|
引用:
一個操作員22k若是合理價位,則... 加班為自由意願,且應發放加班費 加班不得為常態性質 每日輪三班不得超過8小時 中間須有30分鐘休息時間 每週工作時間不得超過法定時數 每週加班總數不得超過規定 職務不必負單責任 有上班就得發薪,沒有所謂無薪假 我相信真這樣搞,各大電子廠要多聘用人數應為目前員工的1/4以上。 |
引用:
如果真的是根據本事而給高低,那人才就不會出走了 台灣的情形,有實力也給低,沒實力也給低 然後再來抱怨台灣沒有人才 但出入境資料統計顯示出 台灣並不是沒人才,是人才流失 要說台灣人眼高手低嗎? 台灣物價雖然只有國外3分之1 但不表示薪水也只拿國外的3分之1就會滿足吧? 畢竟 滿足的話 就不會每年2~3萬人出走了 畢竟TOYOTA的日規與台規,不扣關稅,日規跟台規價錢差不多 IPHONE手機,全世界一樣價錢,台灣可沒有降價成3分之1 國產品牌,ASUS筆電,也是台灣售價與全世界一樣 台灣便宜的,大概只食物與油錢跟電錢 所以多數人都是先出走到國外,賺個幾百幾千萬後 退休再回到台灣這低物價的地方養老 具體點的方法當然有啦 韓國人就是這一套 使用各種政策,在一定安全程度內,儘可能迅速把物價盡量抬升到跟國外接近的水平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我以前的文章說過不少次,有興趣看就去爬文吧 |
引用:
你提的這個其實是工作時間和薪資綜合考量之下的合理性的問題. 我認為你的問題和其他所有對於薪資福利不滿的問題歸根究柢應該是台灣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所以只能搶低門檻,低毛利訂單. 因為企業賺的是辛苦錢,而且利潤低, 所以除了對員工小氣,以便省錢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維持成本競爭力. 你假如觀察台灣競爭力強,毛利高的公司(如台積電),通常他們員工薪資福利都是不錯的,就可以明白我上述的意思. 當然你也可以抱怨老闆為甚麼不能力強,帶領大家去搶高進入門檻,高毛利的訂單. 不過這也無法解決問題就是了. |
引用:
類固醇會被皮膚吸收,過度使用會產生多種副作用。基本上這要醫生處方才能使用,不是到處有人噴就代表它是安全的。 更何況身體累了就應該讓它休息。手做到沒力,噴類固醇續航,這不就和武俠小說常看到的情節? 吃一顆仙丹短時間內功力大增,但藥效過後武功盡廢甚至死亡,因此只能用來和敵人同歸於盡。 為了賺錢,用身體健康來同歸於盡?沒必要這麼賭吧?又不是給你一億美金..... |
為甚麼新加坡的總理會把台灣當負面教材
因為在上位者 看得更明白 台灣現在的菁英人才 都在幫其他國家賣命 去大陸 幫大陸廠商幹掉台灣的廠商 去韓國 幫韓國幹掉台灣的廠商 去美國 幫美國幹掉台灣的廠商 這是很慘的 他們用台灣的菁英人才 幫他們賺錢 然後幹掉台灣的公司 最可怕的是 台灣的菁英人才,是真的很厲害 可悲的是 台灣的環境 台灣的政府 台灣的老闆 並沒有給台灣這些人才機會 在台灣長大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 辛苦花了二三十年培育出來的菁英 結果是在幫其他國家的產業賣命 來打擊本國的產業 何其諷刺 你要留在台灣這些領22K,去打贏外國或台灣流失的,月領300K以上的人材 這又是何其不現實? 是啊,我們這些留在台灣的人,本事不夠,打不贏別人 但為什麼我們可以打的贏別人的人才 政府不幫我們留住? 老闆不幫我們留住? 錢與權都在你們手上 你們比我們更有力量 我們只能嘴炮 你們擁有力量 為何不行動? |
引用:
省員工薪資卻依然每年可以豪宅一棟一棟買、名貴轎車一輛一輛換的老闆大有人在。 維持成本競爭力?算了吧~~~ 整個公司、工廠搬去勞力密集、薪資低廉的國家比較快。 |
引用:
本案主角是因為手做到沒力而使用類固醇續航,很明顯是非正當使用。 就像福爾摩斯為了刺激思考而吸毒,這都是不對的吧... |
引用:
一個是自願的,一個是非自願的... 一個賺得到錢,另一個卻賺不到... |
引用:
皮膚病、鼻子過敏用的類固醇藥劑,免處方箋在藥局就可買到,理由應為小面積和短時間,對人體影響不大; 但是"肌肉疼痛"用的類固醇,可沒有市售成藥(噴劑),我想他應該不是過敏才對 :) 如果市面上買不到,卻說成大家都在使用,也未免過於牽強 |
引用:
就像我前面說的,我從來不認為這是一個簡單,容易的問題. 說實話,任何人宣稱他在這問題上有具體可行的方法和步驟的,我會先傾向存疑,因為我了解這件工作有多困難. 我無意抬槓,以你上面所提到的韓國政府蓄意拉高物價,以政策製造高通膨. 應該用意就是故意逼的薪資必須大幅上升,然後因為企業用人薪資必須大幅增加, 所以企業被逼得只能放棄低附加價值,低毛利的 business model, 朝高毛利,高附加價值的生意走(如品牌). 假如我對你的建議的用意理解沒錯的話,我也必須說,這並不是像你上面聽起來那麼一定正確而無疑問的. 例如你逼企業轉型,朝高附加價值模式走,假如企業沒有能力做到呢 ? 你總不能假設所有企業都有辦法成為 Samsung , LG 或 Hyundai, 或者說,甚至沒人敢說整個台灣能夠出一家像 Samsung 那麼強的企業(先不論 Samsung 密切黑暗的政商關係和韓國政府對它的大量補貼), 在企業轉型無法成功的情況下,高物價的禍害反而先顯現(就像韓國人因為高物價,即使平均所得稍高於台灣, 但實際購買力並非如此),韓國模式的利弊即使到現在應該都是非常有爭議的. 再說一次,我無意抬槓, 只是想指出台灣現在面臨的是整個競爭模式轉變的大問題,這種結構性調整的大事,是非常困難的 ( 即使強如美國,現在因為面臨開發中國家競爭,高失業率,也在針對結構性失業率的問題激辯中 ).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5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