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AMD:我們將堅持x86架構,不會投身ARM懷抱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28260)
|
---|
引用:
應該說行動裝置才是戰場 iOS是夾不死主控的東西, 其他廠商別想控制他 |
說實在的RISC和CISC鹿死誰手還是未知
RISC主要優點就是指令精簡,不用搞那會死人的拆指令, 而且架構簡單的關係,所以耗電量較低, 但是每行指令只能做一個動作,所以在開發他的compiler就變得很麻煩, 因為高階語言的功能要翻成更多行指令才能達到, 相對的CISC主要優點就是一個指令可以搞很多個動作, 在開發他的compiler就不像RISC那樣麻煩, 但是也因為他的指令超級複雜,常常在一個cycle的時間還做不完 也因此管線化的效益對CISC來說不如RISC來的顯著, 加上他架構天生就要比RISC複雜,所以耗電量就輸了, 但是最近CISC的架構有漸漸向RISC靠攏的趨勢, 對外部還是吃CISC指令,然後經過一串複雜的拆解指令動作, 拆成一個clock cycle可以跑完的微指令,簡單的指令拆起來很快, 某些特定複雜的指令不那麼容易拆就直接對照table看對應到哪些微指令, 然後再進到ALU裡面去跑,雖然跑起來不如RISC那樣快, 但也增進了許多效能 |
引用:
這兩種架構應該是永遠的對手,不會有誰被對方完全消滅的情形發生吧 |
引用:
嗯? 你的觀念似乎還停留在一些教科書裡的觀念... 沒有跟上時代的進步 我記得從x86 CPU是從Intel Pentium Pro開始,instruction decode就已經把RISC的技術 給實作進CISC CPU裡來加快執行速度!! 大部份常用的instruction都是 使用hardware decode , 除了少數不常用的instruction之外... 在早期,你有想過為何會有RISC架構與CISC架構的分別嗎? 只是單純 為了分別而分別嗎?? 我的答案告訴我不是這樣的, 會有這種分別 完全只是因為半導體製程不夠先進,都還只是在初期發展的階段 在那個年代裡,半導體製程是被限制住的,在這個製程之下,只能夠選邊站 不是CISC 就是 RISC , 有沒有可能混合? 在當時是不可能的... 我記得的是從Pentium Pro就開始納入RISC的hardware decode 也拜製程進步之賜,在相同面積裡可以塞進去更多的電晶體才得以實現 再提到現今的半導體製程已經是非常的恐怖了,當初RISC架構的著眼點 是performance , 不是省電為主 , 只是無心插柳 , 因為只是用了精簡指令集 的架構,不需要用那麼多的電晶體就可以做到想要的功能,反而也就不那麼耗電了!! 現在的ARM架構CPU,除了原本設計裡就有考量到省電的電路之外 它的低功耗還是要靠半導體製程之賜才能夠達到的!! |
引用:
你說的Pentium Pro開始,就我的概念應該是指micro-ops 雖然我覺得廣義來說SIMD... 就... MMX也算是一種hardware decoder就是... 我對RISC與CISC的看法與您差不多,但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當初之所以x86會走上CISC的路 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積體電路是"貴到爆炸"的年代 與您講的"半導體製程不夠先進"差不多,但更精確一點我想是因為要做出容量夠大、"可靠"且"經濟的"記憶體及控制器是很困難的 而在有限的容量內,正因為CISC可發揮指令長度可變的優勢 所以x86就這麼一路繼承下來了 (雖然這樣就苦了那些在早期開發的Programmer :laugh: ) 至少以我當時負責的power efficiency 去看製程那邊的感想來說是這樣... 還有就是... 我覺得... 目前去評論RISC還是CISC其實沒什麼意義 一路走來兩邊都嘛是哪邊有優點就吸收過來的噢... :jolin: |
好久沒聽到 "RISC"及 "CISC" 了,
不禁流下時代的眼淚.... :cry: :cry: :cry: |
引用:
就是指Micro instruction這個部份... MMX應該屬於micro instruction extension ,在當時算是new instruction 引用:
沒錯沒錯,您說的更為貼切, 價格決定一切 , 當年的價格可說是超級天價 所以為了cost down,就發展成RISC & CISC 架構 ,我還依稀記得 計算機結構的老師提過, 是麻省理工學院 提出RISC架構論文(誰提出的我已經忘了,有錯還請指正) 現在的製程技術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拜這些技術之賜我們才有今天 進步的科技產品可用!! :yeah: RISC & CISC 早就相互進行融合了!! PS: 抱歉,離題離得太遠了... m(_ _)m |
引用:
且先後順序應該Berkeley比較早(也是印象中... 錯了別打我 :stupefy: ) MIT那邊我就真的沒什麼印象 :laugh: 在唸書的時候也看了一些就是... (不過因為研究方向的不同, 看的大部份是stanford那邊的, 尤其是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跟他學生的 :jolin: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3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