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中國大陸國家超級電腦天河一號用上2560張ATI HD4870X2+Xeon E5540 / E5450 各 3072 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74162)

0948217712 2009-11-01 04:57 PM

引用:
作者HardCorr
不是每個計算都能用這種方式來運作, Distrbuted computing不是萬能


多顯卡集成難到可以 "交火" 到上千張,所以合理猜還是分散式作業.

很懷疑這新聞的正確性,如果是科學應用而用上 PC 規格的 NV 卡做分散處理,這樣看來就比較合理的應用.

如果是 ATI 卡上千張卡....能用來做啥....交火也不能...CUDA 也不適用.....

這新聞是開玩笑的???? :stupefy:

dellasus865pe 2009-11-01 05:04 PM

引用:
作者0948217712
多顯卡集成難到可以 "交火" 到上千張,所以合理猜還是分散式作業.

很懷疑這新聞的正確性,如果是科學應用而用上 PC 規格的 NV 卡做分散處理,這樣看來就比較合理的應用.

如果是 ATI 卡上千張卡....能用來做啥....交火也不能...CUDA 也不適用.....

這新聞是開玩笑的???? :stupefy:



大概就像PS3,XBOX360那樣,直接開發出的軟體專門和優化給這部超級電腦運算.

pls2 2009-11-01 05:35 PM

每一家顯卡都有其特色, ATI的3D運算就比NV要強很多, 以分散式運算milkyway@home的成績來看, 主力機種幾乎都是ATI 48XX及ATI 58XX, ATI 4870的3D運算速度大約是i7 920的9倍, 有在運算BOINC剛好又有4850或4870顯卡的網友不妨試試看, 分數很驚人的!
ps:如果以天河一號的2560張ATI HD4870X2用來計算milkyway@home的話, 一天大約是5億1千200萬分, 剛好抵得過BOINC@Taiwan團隊各專案幾年來累計的總積分

HardCorr 2009-11-01 06:59 PM

除了Milkyway@home外, Collatz Conjecture也是ATI狂勝NV

Milkyway@home GTX260 跑一天約13,000分, HD4870一天能跑77,000分

所以Folding並不是唯一的指標

anderson1127 2009-11-01 07:00 PM

分散式運算,也必須先準備好non-dependency 的資料才有用!!
但是,如何提供non-dependency data ? 還不是要靠事前的準備工作
才有辦法產生這些資料!! 這事前的準備工作該怎麼做? 如何設計演算法
都是學問!!

一但遇上dependency data, 就只好慢慢的等前面算完,再來算後面的...

所以,一切都要靠軟體,再加上硬體的輔助!!

至於CUDA能不能幫上忙,誰知道,也許對岸還怕你放spyware ...
可能就完全自己來開發相關的packages ...

Raziel 2009-11-01 08:26 PM

引用:
作者HardCorr
除了Milkyway@home外, Collatz Conjecture也是ATI狂勝NV

Milkyway@home GTX260 跑一天約13,000分, HD4870一天能跑77,000分

所以Folding並不是唯一的指標

這還是要看怎麼給分的, 以及是否有公平的基準線可以交互參考.

Milkyway前陣子才大幅調降30%給分的幅度, 就是發現大方程度已經到了一整個瞎的地步.

F@H上, i7 920 小超跑SMP還可以拼上一張GTS250, 也跟一張HD5870實力接近.

雖然n卡CUDA效率稍優, 但也不至於讓其他運算器偏廢到太離譜.

Milkyway裡HD4870一張拼過九顆i7 CPU, 個人不認為 這種反常的現象能代表ATI狂勝,

反而顯露出 非ATI卡 的運算器根本沒受到這個專案的重視. 甚至相較於其他專案任務給分

的標準, 是否真的有公平與符合 泛BOINC平台的行情, 個人還覺得有很大的問號.

現在DC club天文類的討論幾乎就是一整個在Milkyway衝分數. 個人只能說 不于置評 :jolin:

0948217712 2009-11-02 06:23 AM

引用:
作者anderson1127
分散式運算,也必須先準備好non-dependency 的資料才有用!!
但是,如何提供non-dependency data ? 還不是要靠事前的準備工作
才有辦法產生這些資料!! 這事前的準備工作該怎麼做? 如何設計演算法
都是學問!! ...


智慧與經驗才是基礎,以此基礎才能決定 "對的" 或 "目前科技最佳解" 的方向.
天體與人體其實都是自然(人體的小宇宙 :D ),人知道知識不足下便用以知的方向測試可能的結果,很接近亂數取樣...電腦再強也只能取得一些修正經驗...

如同智商 300 與智商 100 的兩人寫同樣主題的程式, 300 寫的又小又快又穩, 100 是又大時間又久又只是測試不能正式 run. 因 100 不能體會 300 的視野. 300 代表基本功很好的代稱.

HardCorr 2009-11-02 10:30 AM

引用:
作者Raziel
這還是要看怎麼給分的, 以及是否有公平的基準線可以交互參考.

Milkyway前陣子才大幅調降30%給分的幅度, 就是發現大方程度已經到了一整個瞎的地步.

F@H上, i7 920 小超跑SMP還可以拼上一張GTS250, 也跟一張HD5870實力接近.

雖然n卡CUDA效率稍優, 但也不至於讓其他運算器偏廢到太離譜.

Milkyway裡HD4870一張拼過九顆i7 CPU, 個人不認為 這種反常的現象能代表ATI狂勝,

反而顯露出 非ATI卡 的運算器根本沒受到這個專案的重視. 甚至相較於其他專案任務給分

的標準, 是否真的有公平與符合 泛BOINC平台的行情, 個人還覺得有很大的問號.

現在DC club天文類的討論幾乎就是一整個在Milkyway衝分數. 個人只能說 不于置評 :jolin:


F@H GTS250可以跟HD5800一樣強難道就公平? 這也不是很奇怪嗎?

誰找我 2009-11-02 11:54 AM

引用:
作者HardCorr
除了Milkyway@home外, Collatz Conjecture也是ATI狂勝NV

Milkyway@home GTX260 跑一天約13,000分, HD4870一天能跑77,000分

所以Folding並不是唯一的指標

我的想法如你說的, 但我也不太確定...XD
milkyway@home開發者提到使用到雙精度運算,
我看GT200b這方面是硬體限制, 240sp含30個雙精度運算單元, 也就是8:1的比例

單蠢算一下,
gtx260+, 216sp, 27個雙精度, rv770有160個雙精度,
160/27 約 5.926
13000分*5.926 = 77038分
似乎滿合乎仁兄提到的分數比例...

所以, 應該是ATi的RV770雙精度運算單元比GT200b多很多,
到了fermi, NV才把雙精度運算效能提高到單精度的一半,
不過我猜, fermi跑milkyway@home, 還是會輸rv870...XD

另外, F@H的話, 等以後用到OpenCL的版本, 應該可看到ATi的效能有無進步了...

askz 2009-11-02 12:33 PM

引用:
作者okana
每瓦效能代表真正的效能
每公厘效能代表建構成本

這對HPC是很重要的指標
因為沒有超級電腦是用幾十顆CPU
基本上都是上萬顆在算
同樣效能的晶片差個1瓦
就是差個幾千瓦
你要幫他們付電費嗎

GT220在每瓦效能上不輸HD5870
但是在成本上呢?
一個100MM2
一個300MM2
假設要6顆GT220才追得上5870
你總成本就是對方2倍
這些指標會不重要嗎?


然後咧,有誰會拿atom去搞HPC?搞HPC絕大部分還不是用第二張圖內的各式CPU/GPU
所以我才把GT220提出來證明這不是絕對指標 :jolin: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53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