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樂軟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1)
- - 古典音樂的廠牌差異?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39626)
|
---|
一些給古典音樂新手的建議
先說明一下,以下都只是根據我這7年聽古典音樂的經驗,而且只針對新手,一些我的建議與看法。 雖然可能在老手看來不算什麼,但希望可以給一些對古典音樂有興趣,但是卻耗費不少心力甚至金錢的朋友,一點小小的建議。 也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文章,不過歡迎隨意轉貼複製,我不在乎這個版權,因為只是一點小小建議 ----- 一開始我不想要太早進入正題,我只想先說說我為什麼喜歡古典音樂 其實我以前是聽爵士音樂(現在當然也在繼續聽),聽古典音樂說真的是偶然,在我大學之前古典音樂等於是聽了會睡著的老東西。 加上有一次在社團聯展上看到愛樂社的攤位,看到一堆男社員在那邊討論樂譜,說真的,以現在的說法,就感覺是一票宅男在那邊討論動漫的感覺(無惡意)。 總之,那時候古典音樂對我來說,並沒有夜遊、聯誼或是打籃球來的好玩。對我來說,爵士音樂還顯得時髦,雖然說越對爵士了解,反而覺得爵士樂是一種深沉黑暗的心靈出口,不過不在這裡提太多爵士。 ----- 也大概是因為爵士,所以我認識了古典音樂。 那時候我念中壢某國立大學,學校的音樂圖書館可以外借CD,所以只要是喜愛音樂的人,大概都不會放過那個寶庫。 所以我常常去圖書館借爵士音樂來聽(當然啦,偶爾會燒個幾片下來,據說現在學校已經不外借了),圖書館的CD通常是依照音樂類型擺放,爵士會放在某塊CD牆,搖滾則是另一塊CD牆。 久而久之,我就開始對古典音樂那塊牆有點興趣了。 ----- 我還記得的是,我第一片借來的古典音樂CD應該是鄭京和演奏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這是EMI的唱片,由鄧許泰特指揮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其實我個人習慣是用英文來寫樂曲名、演奏者或者是指揮,不過既然是給新手看,我盡量寫中文)。 唱片封面 ![]()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聽到貝多芬那種跟生命奮鬥的精神,用力的在小提琴琴弦上面,綻放出火光的感覺。那種生命就應該迎向陽光,奮力前進的感覺。 雖然現在我一聽到貝多芬的交響樂就很想把音響關掉 :laugh: ----- 所以我就開始瘋狂的把那塊充滿古典音樂的CD牆一片一片借回去聽,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馬勒....這些大師的名字我逐漸熟悉,什麼是交響樂?什麼是弦樂四重奏?什麼是協奏曲?什麼是歌劇,雖然現在還不敢說全懂,但至少一聽就知道是啥。 而且更重要的是,也開始知道這些音樂家他們的快樂與痛苦,後世的演奏家與指揮家是怎麼去重現它。 我也才知道,古典音樂並不是那種,在音樂廳裡正經的聽,或是很偉大,偉大到普通人聽不懂的東西。 古典音樂真的很單純就也只是音樂的一種,說穿了,也只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樂而已,展示了那個年代人們的感情。 古典音樂也只是柴米油鹽,從王公貴族神聖教堂,或者市井農莊酒肆妓院,都有古典音樂的影子。 ----- 所以我很不喜歡聽古典音樂還會被冠上,有品味、高尚等等形容詞,或許早期古典音樂風格有部份被基督教或者王室把持,但是這些權威依舊擋不了吉普賽浪人的小提琴風格,或者是農村鄉間民歌的魅力。 古典音樂其實很平常,以前的人聽古典音樂(要強調一下,對那時候的人,古典音樂是流行音樂),還不是一大堆的民眾在音樂廳裡鬧哄哄的,上面演奏的不好,底下還會有人不客氣的噓,甚至還暴動(可以去查查看史特拉文斯基1913年5月29日初演的『春之祭』首演的狀況),這不就是我們現在聽搖滾樂會發生的事情嗎? 可是什麼時候連聽音樂會,拍手沒拍對還要被大家噓? 所以,古典音樂並沒有這麼的神秘,希望不少的新手真的不用太在意細節的問題,或是太在意版本的問題,甚至花太多時間在器材上的問題。 將古典音樂變成你生活的一部份,其實你就已經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了,沒有說一定非要了解樂理,或是一定要去在乎哪個指揮家的風格,或者是吹毛求疵研究哪個鋼琴家在哪一個小節彈快了點。 扯東扯西講了一堆,等一下回來再講講新手怎麼入門 :laugh: :laugh: |
引用:
我知道是傳統,我覺得無聊是因為每年都要這麼做一次,好在只是每一年。 WIKI上說指揮轉過身來指揮觀眾是從卡拉揚開始的,真的是這樣嗎? |
我自己也很好奇為什麼到了現在聽古典樂讓人感覺是:有品味、有水準,甚至感覺到部分人聽古典樂後給人的一種不一樣態度,前幾天去唱片行,聽到老闆跟熟客閒聊,也是有他們的評價,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真想挖洞鑽下去,感覺自己知道的太少,有點無地自容之感。
可是另外的原因也許是古典樂就是那麼的不普及大眾之間,突然聽到這種談論有點驚訝,反正在WIKI上我也看到貝多芬的作曲也曾要打破圍籬,但是現在卻感覺是古典樂把自己圍了起來? 另一個建議是,名字最好中英文都有,因為去唱片行大多不會標示中文,有英文對應會比較有利。 |
引用:
從以前聽爵士、古典到現在搖滾的經驗 我也有過覺得什麼都不知道感覺很差的經驗 後來覺得 我是覺得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知道沒有什麼好驕傲,不知道也沒有什麼好丟臉的 又不是考試...況且音樂知識永遠看不完 我覺得帶著開放的心態去聽音樂 才會比較快樂 我個人覺得古典音樂還算是單純 看看爵士音樂或是搖滾音樂 各家各派一大堆,就算很有興趣也不可能什麼都知道... |
引用:
我也記得是卡拉揚開始這樣 不過啦 這就像是我們每年過年要放鞭炮一下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玩這個也滿熱鬧的不是嗎 :p |
一些給古典音樂新手的建議 2
----- 剛剛扯了很多,現在進入正題,到底怎麼樣帶新手入門? 我自己也帶過幾個朋友聽古典音樂或者是爵士音樂,當然爵士音樂的聽法會比較不一樣,但是我自己是覺得聽古典音樂簡單也單純多了。 以下是幾點建議: ----- 1.建議從免費或便宜的資源開始 原因很簡單,有空的時候你去唱片行看看,看古典音樂的架子。 其實通常一般的唱片行雖然可能放的不多,但我想也是足夠讓新手眼花撩亂,更不用說如果去發燒級的唱片行看,除了CD,甚至還有LP,有聽過的廠牌或者沒有聽過的廠牌,通通混在一起。 請問是要叫新手怎麼選?請老闆推薦?依照年鑑選片?還是看側標決定你的命運?(相信老手就知道我這句話是從哪來的 :laugh: ) 所以我會覺得與其叫新手去唱片行送死(我真的覺得是送死),不如讓他自己去聽古典音樂電台開始,也許有老手會覺得這不是好方法,但是我認為這卻是最便宜的資訊取得和聆賞方式。 古典音樂電台台灣資源已經比以前好很多,有台北愛樂電台、奇美古典音樂網、台中地區FM97.7頻道古典音樂電台,這些都有網路轉播,請用Google搜尋。國外就更多了,我建議可以用iTunes或是Mdeiaplayer來找,基本上幾個大電台這兩個軟體都能找到。 為什麼要聽古典愛樂電台,我有幾個理由: 第一就是便宜,想想看一張古典音樂CD最便宜的廠牌NAXOS,都可能要有兩張國父才能買到一張,而且還要冒著買回去結果發現不喜歡的風險(當然有的人喜歡這種過程啦,在此不提)。 第二就是能夠了解曲目的背景,雖然不一定每一個電台都會有主持人介紹,但是如果你對某一首曲子有興趣,主持人可以告訴你這首曲子的知識。 以台北愛樂電台為例,姑且不提它的商業化,台北愛樂電台的主持人多半會說明現在播放的曲目是什麼,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可以去看它的節目表,有的節目專門講歌劇,有的是專門講經典錄音。 古典音樂電台還有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查到曲目,大部分的古典音樂電台都會有網站註明過去播放曲目,像台北愛樂電台就可以查閱過去七天的播放曲目列表,還包括廠牌、唱片編號等等資訊,這些資訊只要用google就可查到非常多的資訊 第三就是可以取得音樂會與活動資訊,我通常會很希望新手去聽音樂會或參與活動,原因很簡單,唱片聽到的器樂聲和現場演奏的不一樣,我會希望新手了解一下真正的小提琴是什麼聲音?演奏會到底是什麼?其實這是一個重要建議,我後面還會再提 除了聽電台之外,我也建議如果你有辦法「抓」到低調版的古典音樂,說真的,不要客氣。 也許有的人會說MP3音質差不值得一聽,我是認為新手應該先注重的是樂曲,而不是音質。應該先讓新手有更多機會碰到音樂,如果有免費的管道可以取得音樂,我認為就去找來聽,不要太在意音質的問題。 |
一些給古典音樂新手的建議 3
----- 2. 先認識音樂,版本、演奏者、錄音或器材問題都可以先丟到一邊 基本上我會覺得版本問題,或是錄的好不好是最不應該灌輸給新手的觀念。 在這裡我講一個我的經驗好了: 帕海貝爾(Johann Pachelbe)的卡農(Canon in D major)大家都知道吧?忘了或是一時想不起來就看看你手機有沒有,或是聽聽這個就知道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wpPk8qk3uQ 我這裡有一個版本是Decca的便宜貨(這個系列前面有先進講過了,都是便宜的CD但是卻很適合買來認識古典音樂),是幕辛格(Karl Münchinger)指揮司徒加室內樂團(Stuttgart Chamber Orchestra)的版本,這張CD裡面第一首的帕海貝爾卡農是我最喜歡的版本。 不過當我把這個版本推薦給一個朋友聽的時候,他認為不怎樣,卻拿了另一個版本給我聽,這件事情很久了,可惜我忘了是什麼版本。我聽的感覺是跟我喜愛的版本慢了許多,帶點夜曲的味道,我喜愛的版本速度較快,帶著清晨陽光的感覺。 因為這件事情我才了解,一首古典樂曲真的沒有所謂的最佳版本。 況且經過時間演進,你現在聽到的樂曲還像是古代那樣嗎?古典音樂迄今已有300-400年的歷史中,樂器與編制也是隨之演進,你今天聽到的巴洛克音樂還是古代那樣的嗎?很難說;你今天聽到某某有名指揮的版本,跟原作者的想法是一致的嗎?很難說。 不小心講了太多,回到正題。 所以與其把新手帶入版本、演奏者、錄音或器材問題的漩渦中,不如告訴他從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時期開始,到現代音樂與新古典這段漫長的古典音樂歷史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有哪些音樂家?寫了什麼?甚至是時代背景。這些還比較有趣多了。 基本上我也是覺得,與其我告訴你,不如留給你自己去探索。 方法很多,聽電台是一種,像台北愛樂電台會製作情境劇,告訴你樂曲的故事,也讓你聽到樂曲加深印象。 或者你可以找一些書籍,我以前會推一本「古典樂天才班」,可惜現在這本書應該很難找到,總之可以去書店找找看,找那種看起來最好懂的書就可以了。 我反而就不推薦新手去買所謂的評鑑書或是有講到樂理的書,這種書不是不好,而是你沒有最基本的聆聽經驗,只看那種東西說真的很死。 像我之前講的企鵝評鑑,那種東西是給已經有很多收藏或是具有相當多經驗的人看的,如果你給我看企鵝評鑑我當然看的津津有味,那是因為我至少基本的音樂家、曲目、演奏者是誰都算是清楚。 可是如果你連基本的知識都不知道,就像是如果你只知道英文基礎單字,叫你去看英文字典一樣無聊(如果你已經有一定的英文水準,去讀英文字典其實就會很有趣)。況且你真的需要所謂的評鑑,網路上也有(例如:http://www.allmusic.com/),不是只有企鵝就比較有公信力。 而且現在網路資訊很發達,只要你用Google,就可以找到中文英文的曲目資訊,新手與其在乎哪個版本,我覺得不如去找這個曲目的背景是什麼?認識一下這些音樂家,了解他們的個性與時空背景,你聽他們的作品就不是只有音樂而已,也能夠體會,為什麼這些音樂家會寫出這樣的作品。 |
鄭京和拉的小提琴的確是一絕,幾年前有來過台灣演奏,希望未來還有機會。
|
引用:
之前好像聽說她要退休了? 我也很喜歡另一張她在Decca與Charles Dutoit指揮皇家愛樂管絃樂團(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新版CD封面 ![]() |
引用:
我有買一張他指揮維也納音樂新年會的DVD,我想那一年的觀眾,一定充滿驚訝和無以形容的快樂感覺。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0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