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為何台灣買不到便宜的鮮奶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2953)

Adsmt 2025-03-08 01:20 AM

引用:
作者chengjer
一堆人還天真地以為汽機車關稅取消就能買到便宜的汽機車.
殊不知台灣廠商玩的就是價高量少的銷售模式,反正市場能擴大的極限就是這麼大,
不如把價錢提高獲利最大,只要銷量沒有下跌,價錢就長期上漲,沒再怕的.

不要以為車價便宜後,你有辦法把車開出去。

台灣車稅是為了滅少車子的數量,不然也可以比照新加坡,用擁車證來限制車數量,一張245萬起跳。這樣你買一輛車起跳就300萬,即使買那種很爛很低階的國產車。

新加坡買車愛先有「車證」 1張245萬臺票起跳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60595

車價一旦大幅降低,車輛數必大幅上升,到時你開車出門上班,直接塞到下班,也不用開車了。 :flash:

Balaclava 2025-03-08 02:27 AM

引用:
作者Adsmt
台灣車稅是為了滅少車子的數量

車價一旦大幅降低,車輛數必大幅上升,到時你開車出門上班,直接塞到下班,也不用開車了。 :flash:

那種執政者才會講的話術,沒想到居然有人真的相信
我還覺得牛奶賣那麼貴,是政府怕大家長太高,大量頭部撞傷會拖垮健保咧

徵稅,純粹就是政府為了增加財源,不用想太多,不用幫它想理由
看看現行的汽車稅制,早在民國6x幾年就已經定下基本架構
你覺得50年前台灣汽車的數量,會多到讓政府覺得:
「台灣馬路這麼小,一定要課重稅才有嚇阻作用,免得以後車太多」?
事實是,當初高速公路要蓋的時候,很多人反對的理由是:
「花那麼多錢蓋一條沒幾輛車會走的路,根本沒必要。」

說穿了,台灣對於汽車政策,從來沒有那個前瞻遠見去作什麼減量疏流的考量
就像#NCC+750鬧劇只是眾多政策的一個縮影,什麼說辭都是假的,想辦法弄到錢才是真正目的

老老濕 2025-03-08 10:34 AM

新加坡車證
只能用十年

相當於牌照稅一年25萬台幣 :stupefy: :stupefy: :stupefy:

日本滿五年
驗車成本超貴
還要修到沒漏油.全車檢查過關 :yeah: :yeah: :yeah:

goodpig 2025-03-08 11:18 AM

引用:
作者ca334807
魔王大人,我同學開牧場跟某大廠簽約,我跟他買生乳1公升40元,跟契約價一樣
其他就不方便多說....

引用:
作者HHeLiBeBCNOFNe
簡單來說就是食品廠賺太大了,
生乳才收30元/公升上下,
經過運輸、製程、管銷等費用,
到終端就要賣你一百多元?
哪個產業能做到此高利潤?
便當店什麼的也沒辦法,
爽都爽到那些食品廠,酪農根本苦哈哈。

我討厭喝牛奶,但是我家兩個小孩都愛喝牛奶
每星期都要喝掉兩大罐,能更便宜當然最好

但是老實說,生乳一公升成本如果三四十元
那賣場賣90元左右其實真的沒有到非常不合理

一杯60元的手搖飲,成本不到20元甚至不到10元
手搖飲還沒有零售通路的那一層成本喔
早餐店的漢堡70元,成本也是20元左右
也是沒有終端零售的成本還賺你這麼多倍
台灣各種小吃攤就不說了,一堆成本與售價相差好幾倍又不用繳稅

台灣牛奶當然貴,但如果生乳成本就已經三四十元
那零售價真的就不可能低到哪裡去的

所以根本問題是,台灣根本就不該發展酪農業
因為達不到經濟規模,生乳成本就是沒辦法壓下來

cys070 2025-03-08 12:01 PM

家樂福近期有些鮮奶折價券,沒有品牌情節
有去消費列印特價券可以注意一下不要扔,一公升(9xx ml)包裝特價75元,一張可以買三瓶。

老老濕 2025-03-09 11:06 AM

所以根本問題是,台灣根本就不該發展酪農業
因為達不到經濟規模,生乳成本就是沒辦法壓下來

因為有暴利
商人就會炒作.鮮奶好棒棒的假象

台灣本來就不適合養乳牛
路過幾次台東.花蓮養牛的農舍.就知道這些奶牛
到底有活得多痛苦

別看青青草原
那是用來收割草皮的.不是用來放養奶牛的 :laugh: :laugh: :laugh:

巴豆布妖 2025-03-09 11:31 AM

如果達不到經濟規模,就不要發展該產業
那當年日本就不會那麼強大了,台灣電子業也不會起來了
試問當年誰家裡有一台 8 位元電腦,單色營幕,用卡帶儲存資料的
別說經濟規模,一年能賣幾台我都很懷疑,我也只看過一個人有

銀鐵人 2025-03-09 12:13 PM

陽明山的牛過的都比奶牛好,只是冬天很冷就是了 :laugh:

goodpig 2025-03-09 12:38 PM

引用:
作者巴豆布妖
如果達不到經濟規模,就不要發展該產業
那當年日本就不會那麼強大了,台灣電子業也不會起來了
試問當年誰家裡有一台 8 位元電腦,單色營幕,用卡帶儲存資料的
別說經濟規模,一年能賣幾台我都很懷疑,我也只看過一個人有

你這舉例沒有考慮到電子業廠房的生產效率是遠大於傳統酪農業的

養牛需要的土地跟天氣條件就是硬限制

要怎麼在有限的土地跟天氣條件上持續增加產量?

你知道乳牛最適合生產初乳的氣溫是-5 〜 21 ℃嗎?

歐美澳的生乳成本不到10元你知道嗎

台灣怎麼可能有那個條件能夠壓到這麼低的成本?

你以為跟半導體廠房一樣加班調整機房參數就能辦到嗎

巴豆布妖 2025-03-09 01:00 PM

引用:
作者goodpig
你這舉例沒有考慮到電子業廠房的生產效率是遠大於傳統酪農業的
養牛需要的土地跟天氣條件就是硬限制

你這是最簡單的說法, 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敗的人找理由, 你要理由當年的
電子業要找也是有一堆, 就算現在, 我也可以找一堆目前還失敗的電子業給你聽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20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