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國產軍用外骨骼裝置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0364)
|
---|
引用:
雖然你的學理錯誤,但說了這麼多,不就是我說的"肌肉強度不足是造成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 |
引用:
我是太依賴人體工學椅,長時間坐在椅子上玩電腦,某次發現後腰肌肉嚴重退化,多彎腰 搬東西幾次就非常痠痛,難怪有些椅子廠商希望使用者不要連休息都在椅子上,椅子雖然 可以減輕負擔,但也會造成某些肌群不常使用,導致肌耐力退化。 |
引用:
其實我走路不是問題,健走是我現在主要的運動型態(尤其在疫情爆發, 沒辦法去運動中心或游泳池以後),一天走個萬步,甚至走上十公里, 都不會覺得是太重的負擔。 但是背太重或抬太重的東西(像這次搬一堆東西上下爬樓梯)走路, 就和年輕時有明顯差別了 :cry: 十幾年前身上背將近十公斤的攝影器材出國旅行,整天下來不以為意, 下次如果有機會再出國旅遊可能就自己要有所節制了。 |
引用:
人過50,年紀有了,自然要靠設備輔助。無痛免休息第二天可上班。 樓上樓下搬東西,最省力當然是用吊車,但是太貴又要申請許可很麻煩。 再來就是小金剛,不用吊2、3百公斤,只要能吊50、100就省超多力氣時間了。 麻煩的是大家都有鐵窗、雨遮凸出,很容易撞到。而且樓下一定要有人 交管,不然高空墜落,被擊中血條可能當場歸零…… 再來就是爬梯車,便宜的真的沒有一個能打的,淘寶價格不貴但是運費貴, 不知道那台又堅固耐用又好收納,要是有電動馬達就更美了。 一般人家裡都不會有這些設備,所以最近幾年幫忙搬家都是純家庭手工。 平地移動一定用推車、板車,上下樓一定要用背帶輔助,多利用核心, 不然身體受不了,可能要做一休七……萬一閃到、扭傷可能要休30天…… 總重好幾噸的各種雜物,純家庭手工用螞蟻搬家,真的是青春飯, 年輕人的天下。現在搬一天爬個2、30次五樓真的會腿軟…… (搬家的大叔真的厲害,大沙發、很重的傢具可以自己一個人搬上下五樓。) 找專業搬家一車很貴,所以要節省空間,裝箱記得編號,內容物照相。 裝完一天箱子,搬到目的地,問我那一箱裝什麼,一律回答不知道,請看照片。 這幾年打醬油搬家用過道具 1.搬家背帶在可用時省力,上下樓很難用。兩人組的話,身高體力不能差太多。 2.rakuraku 一代,小家具還行,對地板要求嚴格。夠硬夠滑又平整,直接推比較快。 3.推車、板車(沒有把手只有繩子拉的烏龜車,斜坡方向容易失控),上百kg 一定要有。 4.電動起子,拆裝組合傢具必備。一般三層四層組合櫃,拆掉只要一分鐘。 5.卡哩卡哩,可換批頭套筒的,有些螺絲位置很機歪,無法使用電動起子直接來。 6.手套。紙箱很利,不小心就會割手,我是天生割手……上下樓鞋子最好是高筒避 免扭傷。有次搬櫃子看不到路,下樓失足靠腳踝溜了5、6個階梯,除了差點閃尿, 磨擦磨擦居然沒扭傷,感謝我的滑板鞋……呃,是高筒鞋。 7.一千多的摺疊爬梯車,號稱荷重4、50kg,兩箱書下五樓,輪子都歪了,很擔 心解體,下貨後居然又恢復原狀,不過輪子磨損可能很快,號稱可更換輪子。 平常沒有斷捨離,搬家時痛苦十倍奉還…… 斷捨離可能還要僱車清垃圾,台北市一車一萬到兩萬…… |
引用:
昨天量了一下我的攝影背包, 8.6kg. 可以練看看健腹輪,把上半身的核心肌群練起來,負重能力明顯有差. |
引用:
小負擔多次數的運動,並不會刺激肌肉力量提升,反而會刺激肌肉力量消退,因為身體是會對環境刺激做出反應的。(所以久坐久臥的人,肌肉量會非常小) 長距離健走不需要大肌肉,所以肌肉會越走越小,肌肉小負重小會更有利健走,所以身體就不斷去縮小肌肉量,讓你能夠越走越遠。 然後哪天需要大負重時,你的小肌肉量就不夠力了。 |
引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51DfrLHUek 期待後續的負重版... :D 其實這玩意開發出來沒兩年就有電影用上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y3i2ncyGQ 引用:
電池! 電池! 電池! 幾十年前就有文章討論美軍現代化之後帶來的問題, 一堆酷炫的裝備都要電池, 一但沒電就是累贅. 大量, 各式各樣的電池對後勤更是大考驗... |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2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